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43582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林市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考试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卷5至6页。请在规定的答题卡上做答,否则无效。第1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 学者认为,夏小正内容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了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农业方面的著作,主要记载蚕桑、畜牧、渔猜、采集等生产活动,学者们对夏小正的不同认识说明A.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B.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历史认识不可信C. 历史研究角度会影响其对历史

2、的解释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变得模糊不清【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有些学者认为夏小正和政事相关,也有学者认为夏小正和农业生产相关,说明历史研究角度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C正确;历史叙述是可以准确再现历史的,A排除;无考古资料的历史是可以经过多方考证认识的,B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2. 商周早期,青铜器主要为礼器和兵器,纹饰突显对天和神的敬畏之情。到了西周中晚期,青铜礼器更多,且纹饰趋向写实。而东周青铜器则开始普及,纹饰中出现了更多体现社会生活的场面。这一变化趋势说明A. 东周时期逐渐礼崩乐坏B. 商周时期冶铁技术日益走向成熟C. 周朝军事冲突相对减少D. 古人从关

3、注自然到关注人类社会【答案】D【解析】【详解】商周早期纹饰突显对天和神的敬畏之情,反映的是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之后纹饰更多的贴近生活,体现的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关注,故D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礼崩乐坏,排除A;纹饰的变化与冶铁技术的发展成熟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3. 吕氏春秋中提出,执政要“顺民心”,先古圣王都是顺民心,然后成就功名的。只有“德得民心”,可以“立大功名”。又说凡有政治举措,一定要事先了解民心民意。由此可见A. 该书深受墨家思想影响B. 编撰此书具有政治目的C. 体现了原始的民主色彩D. 当时小农经济形态盛行【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吕氏春

4、秋中强调执政者要顺民心,关心民众,才能更好地维护统治,因此反映出编撰此书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B正确;此书受到儒家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民主,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而当时小农经济也才刚刚出现,没有盛行,排除D。4. 准南子中说:“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成书于东汉末年的风俗通义中记载:“律,不得屠杀少齿(幼畜,主要指牛)”。上述材料反映了A. 统治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B. 法律对核心生产力的保护C. 传统重农抑商政策作用D. 两汉时法律彰显人文色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牛耕的保护,而牛耕代表着当时的先进生产力,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故选B

5、。5. 魏晋时期,人们对悲情的音乐、诗歌情有独钟。这些文学和艺术作品满载了古人悲政、悲志、悲思、悲离等浮生若寄、韶华易逝的伤感与悲痛。这主要反映了A. 魏晋文学推陈出新B. 时局影响文艺的创作C. 文学创作主体变化D. 儒学备受佛道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魏晋时期国家分裂割据,战乱频繁,文人学子消极避世,把这种情愫融入到文学及艺术作品中,因此反映出时局影响文艺的创作,B正确;魏晋文学并没有推陈出新,排除A;材料并没有强调主体的变化,排除C;材料中没有儒学的信息,排除D。6. 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东汉虽然设立盐铁官,

6、但只是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变化说明了A. 政府放弃盐铁官营的政策B. 私营经济发展冲击传统政策C. 政府经济管理理念的更新D. 小农经济发展冲击政府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从汉武帝的盐铁官营,到东汉允许民间经营“煮铸”业,反映出汉代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有所放宽,经济管理理念有所更新,C正确;放弃的表述错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私营经济发展的影响,排除B;政府政策的调整会影响到小农经济,而不是小农经济发展会冲击政府政策,排除D。7.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

7、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A. 地方财政税收充裕B. 加强对地方的管控C. 地方行政效率下降D. 冗官冗费现象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通判是由中央派到地方的,监督地方行政长官,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A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行政效率的问题,排除C;冗官冗费现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8. 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多次强调国运兴衰在于天意,宣扬“元起塑方,世祖始有中夏,乘气运之盛,理自当兴,彼气运既去,理固当衰。其成其败,俱系于天”。朱元璋旨在A. 探讨元朝衰亡的原因B. 强化明政权的合法性C. 宣化天人合一的理念D. 缓和

8、明初的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朱元璋强调明朝的建立是顺应天命的,具有合法性,故B正确;A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9.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上述举措的本质是A. 理学渗透民间B. 强化儒学的地位C. 宗法观念延续D. 对基层控制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可以看出,乡约宣讲主要是通过“圣谕”的教化功能来强化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理学,排除A;B项不是本质的体现,排除;材料主旨与宗法

9、延续无关,也不是其本质所在,排除C。10. 1871年下半年,慈禧太后批准曾国藩、李鸿章的幼童留洋折,随即拟定了一套详尽的出洋幼童管理办法,主要强调在外国肄业,不能忘记朝廷恩典,逢初一、十五要面向东方遥拜大清皇帝,再拜孔圣先师,幼童人手一册圣谕广训(科举考秀才的必考内容)和其他五经四书等孔孟经典。这反映了清政府A. 用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思想B. 极力地维护传统保守文化C. 决策管理中注重伦理原则D. 幼童留洋的科考目的性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在外国肄业,不能忘记朝廷恩典再拜孔圣先师,幼童人手一册圣谕广训”,说明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出国不忘维护保守文化,故B符合题意;既然派遣留学生,说

10、明无法排斥外来思想的影响,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决策管理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幼童留洋的本意是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故D不符合题意。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世界意识”已经普遍盛行,甚至出现用以“万国”、 “全球”、“世界”等说法替代“普天之下”意义上的“天下观”,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替代传统“四夷观”,这一时期“世界意识”的增强A. 维护了官方的正统意识B. 丰富了“中体西用”的内涵C. 根源于民族危机的加深D. 开启了外交理念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普遍盛行“世界意识”,旧的“天下观”和“四夷观”逐渐被新说法取代,结合所学知

11、识可知,当时中国人世界意识的增强,源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C选项正确;用“世界意识”代替传统的“天下观”和“四夷观”,不是对官方正统意识的维护,与中体西用内涵的发展无关,AB两选项错误;中国开启外交理念的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D选项不符合史实。12. 1905年,清末改革中废除了科举制。而1910年,在戊戌变法时期极力批判科举的梁启超却说科举非恶制也”,而且还认为“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他公开提出了为科举平反的主张,甚至直接说:“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促成梁启超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对社会转型的理性思考B. 科举制是中国首创的C. 改革者思想的不彻底性D. 民主革命成熟的

12、表现【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体现的是公平公正,但是到明清时期却走向僵化,其本身不是制度造成的弊端,而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因此面对清政府废除科举制,梁启超感到惋惜,这体现的是对社会转型的理性思考,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关民主革命,且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代表,D排除。故选A。13. 下表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表中数据可反映出棉纱进口棉布进口麦粉进口钢铁进口机器进口生铁产量下降38%下降20%下降15%增加20%增加20%增加30%A. 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垄断进出口B. 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强C. 国民政府调整战略以应对局势D.

13、民族工业的日益菱缩【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的侵华步伐不断加快,而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增加重工业产量主要是为了做好抵抗日本的准备,C正确;A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故选C。14. 下表介绍的小学教材,其使用的时间和地区最有可能是共产党儿童读本第一册(摘要)页码内容4分田,分了田,自己才有田15儿童团上操 立正 看齐 报数一二三四五16爸爸红军家里作田,妈妈也帮红军家里作田,我帮红军家里养牛A. 20世纪20年代中期北B. 20世纪30年代前期赣南C. 20世纪30年代后期陕北D. 20世纪40年代前期冀中【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共产党

14、儿童读本”“分田”“红军家里作田”可以看出, 与中共开展的土地革命有关,因此20世纪30年代前期的赣南符合题意,B正确;20年代中期还没有红军,排除A;20世纪30年代后期红军已经改编,排除C;20世纪40年代前期也没有红军了,排除D。15.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颁布条例规定:“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职业与宗教,都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居住、迁徙及思想信仰之自由。”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 彰显民主共和B. 政治建设重视保障民权C. 政党政治治理成效初显D. 国共分歧在逐步地缩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边区一切抗日人民,不分民族、阶级、党派、

15、性别、职业与宗教,都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居住、迁徙及思想信仰之自由。”可以看出,民区政府充分保障了民众所享有的政治权力,故B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民主共和,排除A;材料与政党政治无关,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排除D。16. 20世纪50年代,拖拉机是年画的重要题材,寄托着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憧憬。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A. 传统年画被赋予了时代新风尚B. 真实反映了大跃进生产大发展C. 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成就D. 表明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55年”、“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可以判断出这发生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体现的是新时代的风尚,A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开始的,B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17. 197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成立,外研社发展至今,推出了汉英词典学生英汉汉英词典现代英汉词典等一批扎实的外语学习用书。这说明了A. 中国外语学习领先世界B. 建国后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