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31219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0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稳态 知识点总结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 、 1.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 1/3) 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 (淋巴循环) 考点: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 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 无机盐( Na+, Cl- ) ,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 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2、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 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 O2,CO2等 激素, 抗体, 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 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 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3、) 渗透压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 典型事例:典型事例: (高温工作的人要补充盐水;严重腹泻的人要注入生理盐水,海里的鱼在河里不能生 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 0.9%; 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4、 CO2+H2O H2CO3 H+ + HCO3- 温度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 ,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 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 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 ( 3,肾炎

5、,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 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 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 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 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 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值稳定的机制实验一,生物体维持值稳定的机制 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 中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 来水,从而说

6、明生物体相对稳定的机制 7 7 7 总结: 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 对自来水的处理对缓冲液的处理对生物材料的处理 3 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的相对稳定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神经系统的调节 低等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 ,植物 应激性 反射:高等动物(昆虫,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及人 反射的条件:有神经系统;有完整的反射弧(不能是离体的) 非条件反射:先天的,低级的,大脑皮层以下中枢控制, (膝跳反射,眨眼) 反射 条件反射:后天训练的,高级的,大脑皮层中枢控制的。 (望梅止渴) 第一信号系统

7、直接刺激(人和动物都有) 第二信号系统间接刺激(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 实例:吃馒头饱(非条件反射) ,再看到馒头就饱(条件反射中的第一信号系统) ,同学给你 画了一个馒头你就饱了(第二信号系统) 。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一个神经元)(一个神经元) 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 静息状态 外正内负K外流外负内正a+内流外正内负a+外流 局部电流 膜外:未兴奋部位 兴奋部位 膜内: 兴奋部位 未兴奋部位(与传导方向相同) 传导方式:神经冲动电信号动作电位 传导方向:双向不定向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多个神经元)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8、的传递(多个神经元) 突触的结构 :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组织液) 突触后膜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传递速度:比较慢因为递质通过是以扩散的方式 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 胞体。而不能反过来传递。 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引起兴奋后就被相应的酶分解。 传递过程: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 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也是单向的因为兴奋通过突触时是单向

9、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也是单向的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 4 控 下丘脑:内分泌腺活动的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肾上腺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渗透压感受器) 脑干:与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有关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运动的力量,快慢,方向等) 脊髓:调节身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排尿反射) 大脑皮层;高级反射中枢, (所有的条件反射,感觉中枢(痛觉,渴觉,饿觉,温觉,冷觉) 躯体运动中枢, )语言

10、,学习,记忆,思维, 言语区:,区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尤其是海马区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概念:激素,CO2、H+、乳酸,和 K+,组织胺,等通过体液传送,对人和对动物的生理活动 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而激素相对于这些化学物质的调节最为重要。 激素调节 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 作用于靶细胞和靶器官(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除外) 作用:调节作用,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称为信息分子, 本质:有机物 蛋白质,多肽类: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抗利尿激素(不能口服) 固醇类:性激素,醛固酮 氨基酸类

11、:甲状腺激素 最大的区别液体进入实例 内分泌腺 无导管 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进入内环境 (甲状腺) 外分泌腺 有导管 通过导管排出进入外环境 (消化腺) 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及激素 (重点掌握) 内分泌器官激素种类作用激素失调症 垂体生长激素 促激素(促鱼产卵) 催乳素催乳素 促生长发育 促其它腺体发育 侏儒症巨人症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产热) 促进生长发育(脑) 提高神经兴奋性 少年少:呆小症 多:甲亢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5 肾上腺肾上腺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醛固酮 醛固酮 促进新陈代谢;心跳加速; 升血糖; 调节水盐平衡 保N a 泌k 保N a

12、 泌k 胰岛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降低血糖 升血糖 糖尿病 低血糖 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促新代谢,促产热方面: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激素 促升高血糖,升血压方面: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激素 促生长发育方面: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 促进植物的生长,伸长方面:植物生长素与赤霉素 促进泌乳方面:催乳素与孕激素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促进降血糖途径,抑制升血糖途径) (-) 关系: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 激素 酶

13、 性质 有些是蛋白质, 有些是固醇类物 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产生 内分泌腺细胞 机体内所有活细胞 作用部位 随血液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 调 节其生理活动 在细胞内或分泌到细胞外催化特定的化学反 应 作用条件 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受 pH、温度等因素制约 血糖平衡血糖平衡 起主要作用的两种激素: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及肾上腺素 正常人的血糖:0.8-1.2g/l(80-120mg/dl) 氧化分解细胞呼吸(细胞内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主要是产热,供能 6 合成糖原:场所(肝脏细胞及肌肉细胞) 机体内的三大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饥饿时消耗为:糖 脂肪 蛋白质 引起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14、分泌的最重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血糖调节主要是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其次是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有关血糖病知识 低血糖血糖浓度 50-60mg/dl,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导致血糖的来源减少。 头昏、心慌、 高血糖血糖浓度高于 130mg/dl 时,高于 160mg/dl 出现尿糖 糖尿病胰岛 B 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 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 表现:高血糖、多食、多尿、多饮、身体消瘦。 (三多一少) 三多一少的原因: 胰岛素分泌太少;缺乏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使血糖过高,超过肾糖 阈。所以出现尿糖时,由于利尿所以多尿,又因为失水很多,所以要多饮,葡萄糖都从尿液

15、 排出,所以细胞供能不足,使患都经常出现饥饿,表现为多食。糖代谢也现障碍,供能不足, 所以改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所以消瘦。 检验:尿液吸引蚂蚁,班氏试剂(Cuso4,Na2co3)呈蓝色-(临床应用) ,较稳定; 斐林试剂(Cuso4,aoH)呈蓝色;尿糖试纸 防治: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药物治疗,加强锻炼,基因治疗 反馈调节 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作用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 节方式 意义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体调节机制,它对于集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练习:(学习去分析正确的答案,增长知识)练习:(学习去分析正确的答案,

16、增长知识) 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卫生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 生理卫生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和解释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 也实验结论 实验材料和用具: 正常实验小白鼠两只,生理盐水,用生理卫生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班氏 糖定性试剂,注射器,试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做实验设计要求,给药h 后,用注射器在小 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 实验结果表明的预测,解释和结论 实验步骤 1,确定一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胰高血糖素溶液,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 理盐水 2,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 1 号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