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31030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圆环病毒型PCV》参考PPT(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杨汉春 博士/教授,2,1、病原,猪圆环病毒2型(PCV-2) PCV-2对外界和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 在酸性环境及氯仿中可以存活较长时间 在高温环境(72)也能存活一段时间 PCV-2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公猪的精液带毒,3,PCV2感染猪群的免疫功能下降(免疫抑制) PCV2感染猪群可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 PCV-2经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并发感染,4,2、与PCV-2感染相关的疾病,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PDNS) 繁殖障碍疾病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2、PRDC)(肺炎) 肠炎 先天性震颤,5,肺炎,有出血点,6,3、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流行特点 国外流行情况 目前国内的现状 临床症状 剖检病变 诊断 控制措施,7,3.1 流行特点,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和育成期的仔猪 特别是5-12周龄的仔猪 一般于断奶后2-3天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发病率4%-25%,病死率5%-10%,8,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死亡率可达25%以上。 副猪嗜血杆菌是最常见的继发感染细菌 各种环境因素如拥挤、空气污浊、各种年龄的猪混养、卫生条件差及其它各种应激因素可加重病情 在疾病流行感染过的猪群中,发病率

3、和死亡率会降低,9,3.2 国外流行情况,欧洲 美洲 亚洲,10,PCV-2感染在全球的分布,11,欧洲 PCV2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是最严重的,德国 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是比较大 1998年11月首次报道PCV2感染 PMWS的发病率为10%80% 与PCV2感染相关的间质性肺炎问题不断上升 PDNS在猪群中也十分严重,一些地区猪群的发病率为0.5%40%。,12,法国 1995年春天首先发现PMWS,后很快蔓延,猪群损失超过30%,造成对此病的恐慌状态 采取有效的综合控制措施,现已比较平稳 PDNS的临床发病率不到1%,13,意大利 PMWS的发病率在2000年为38% 2001年有所下降,为2

4、2% 猪群PCV2抗体阳性率为90%100%,14,荷兰 1997年首先发现PMWS 14-16周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接近20% 在75%的猪群发现有PMWS症状 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15,西班牙 PMWS首次于1997年报道 血清学监测表明100%的猪场是PCV2抗体阳性。 英国 1999年夏天经历了一次急性PDNS暴发 1999-2000年开始发生PMWS,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匈牙利 1999年12月确诊PMWS,很快扩散到整个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为20%40%。,16,美洲 PCV2感染及其相关疾病流行不严重,美国 90年代中期开始注意 主要危害10-12周龄的育肥猪 发

5、病率10%20% 保育猪的死亡率低于2%,17,加拿大 PMWS和PCV2相关疾病呈散发 1996年首先确认PMWS,但首例临床暴发是在1991年 PCV2抗体在猪群中普遍存在,18,阿根廷 最近才报道PMWS,还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 墨西哥 猪群中存在与PMWS相似的临床症状,但还没有观察到暴发流行,19,亚洲,日本 1996年报道首例PMWS 表现症状为生长缓慢和消瘦 在许多PMWS猪群,观察到与PRRSV、肺炎支原体、沙门氏菌、副猪嗜血杆菌、副红细胞体、寄生虫等混合感染 主要发病日龄为30-80天(1998-2000) 死亡率为15%,20,韩国 1997年首次明确诊断PMWS PMWS发

6、病日龄大多在25-85日龄 2001年的死亡率为15-30% 1999年观察到PDNS,21,台湾 1995年首次发现PMWS 现已成为台湾养猪业的主要问题 PCV2感染十分普遍,抗体阳性率很高 2-3周龄猪表现出PMWS的症状,发病高峰为5-10周龄的猪,22,泰国 1998年在7-9周龄的猪群发现首例PMWS PCV2感染率:2000 4.76% 2001 10.5% 常与细菌 PRRSV 、HCV、 PR合并感染,23,3.3 目前国内的现状,PCV-2病毒感染在我国猪群中早已存在 2001年PMWS在一些地区猪群开始出现 2002年以来PMWS发病猪群增多,呈暴发流行,并出现PDNS发

7、病猪群 死亡率达20%-30%,24,3.4 临床症状,猪只进行性消瘦,生长迟缓 呼吸困难、咳嗽、腹式呼吸 淋巴结明显的肿大 腹泻 皮肤苍白、贫血 黄疸 上述症状可以单独或联合出现,25,猪只消瘦,26,27,28,29,30,猪只表现出黄疸症状,31,较少见的症状,咳嗽 发热 胃溃疡 中枢神经系统障碍 突然死亡,32,3.5 剖检病变,肺脏肿胀,质度坚硬或似橡皮,其上散在有大小不等的紫褐色实变区 全身淋巴结,特别是颌下、腹股沟、纵隔、肺门和肠系膜淋巴结显著肿大,切面为灰黄色,有的可见出血,33,肾脏灰白色、水肿 脾脏轻度肿胀 肝脏肿大、可出现中等程度的黄疸 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肠管内液体充

8、盈,34,35,36,继发细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淋巴结出血 胸膜炎、胸壁粘连、纤维素渗出 肺脏出血(点、斑、成片)、脓肿 心包炎、心包液增多 腹膜炎、腹腔纤维素渗出 关节炎,37,38,3.6 诊断,病毒的分离培养-电镜观察 间接免疫荧光(IFA) 原位杂交(ISH)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39,猪场PCV-2感染的PCR诊断,40,3.7 控制措施,存在的问题 没有控制和消灭PCV-2感染的有效措施 没有切实可行的商品疫苗和药物用来防御PCV-2感染 病毒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41,控制策略是什么?,控制PCV2原发感染? 还是控制继发感染

9、?,42,3.7.1 改变和完善饲养方式,全进全出 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 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的接触感染机会,43,3.7.2 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机率 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44,3.7.3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猪群的应激因素,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 作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 保持猪舍干燥 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45,3.7.4 提高猪群的营养水平,提高饲料的质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 提高断

10、奶猪的采食量,给仔猪饲喂湿料或粥料(可饮用食用柠檬酸) 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WS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46,3.7.5采用药物预防,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仔猪用药: 得米先(3、7、21日龄) 支原净+土霉素或金霉素+阿莫西林 (50ppm)(150ppm) 仔猪断奶前一周和断奶后一个月 母猪用药 100ppm 支原净+300ppm土霉素 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47,3.7.6可试用自家组织灭活疫苗,采集发病死亡猪的脾脏、全身淋巴结 磨碎 灭活,48,3.7.7 作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接种,猪瘟 猪伪狂犬病 气喘病,49,4、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主要发生于保育后期和生

11、长育肥 呈散发,死亡率低 是由免疫反应介导的损害皮肤和肾脏的血管疾病 猪皮肤上形成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红色到紫色的病变 病变中央呈黑色 病变常融合成大的斑块,50,病变通常出现在猪的后腿、腹部,也可扩散至全身 感染轻的猪可自行康复 感染严重的猪可表现出跛行、发热、厌食、体重下降 皮肤继发感染可化脓、溃烂 肾脏肿胀、苍白、有出血性瘀斑,呈斑驳状,51,皮炎,皮肤上有褐色斑点,52,肾脏肿大,斑点,53,54,55,谢 谢!,56,六、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Glasser氏病,57,1、流行特点,健康猪群可带菌 各个阶段的猪都可发生 应激因素可诱发和促进本病的发生 免疫功能低下的猪群易感 是很多疾病(如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等)的继发病 已成为全球养猪业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我国猪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58,2、临床表现,咳嗽 呼吸困难 消瘦 跛行 被毛粗乱,3、剖检病变,胸膜炎 腹膜炎 心包炎 关节炎(腕关节、跗关节) 脑膜炎,59,4、预防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 控制其它呼吸道疾病发感染和发生 药物预防 疫苗免疫接种,5、治疗,抗菌素对发病猪群的 治疗效果较差、治疗 剂量应大 较敏感的抗菌素: 青霉素 阿莫西林 头孢类 庆大霉素 状观霉素 磺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