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430819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市2020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1.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A. 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推动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D. 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将诸侯分到新征服的土地的同时,带去了西周的文化和习俗,有助于民族融合和文化认同。C正确;西周的分封制与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无关,A排除;君主专制产生于秦朝,B排除;这一措施只能巩固已经统一的地区,D排除。故选C。2.汉高祖即位之初,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惠

2、帝、日后当政期间.“复弛商贾之律”。文帝时撤除国内关梁之禁,不需符传(进出关口的信物),不征关税,听任商旅自由往来。这一变化A. 提高了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B. 适应了汉初经济恢复的需要C. 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D. 促进了西汉经济结构的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汉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文帝时由于商业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文帝时对商业的管理稍有放松。故答案为B。对商业管理放松,不代表提高商人地位,A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时期未改变,C排除;西汉经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D排除。故选B。3.如表为明朝末年天灾情况,对这些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加速了明朝灭

3、亡B. 土地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C. 成为“天人感应”理论的重要历史依据D. 说明古代王朝的更迭有一定历史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时期因为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导致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加剧了阶级矛盾,最后加速了明朝的灭亡。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灾害是由土地开发过度引起的,B排除;“天人感应”只是董仲舒为了限制君权而提出的思想,和历史事件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排除;材料未涉及王朝更迭,D排除。故选A。4.唐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主要以土地开垦、扩大耕地面积为主要特征;明清时期,则从土地开垦转向农田改良,注重多种经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变化A.

4、应对人口急剧增长的挑战B. 导致小农经济的解体C. 启动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D. 改变传统的经济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随着明清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多地少的矛盾逐渐显露,为了解决矛盾,明清时期改良农田,集约利用土地。A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小农经济才开始解体,B排除;明清政府的做法是为了增加粮食产量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不是为了农产品商品化,C排除;明清时期继续保持之前的重农抑商等经济政策,并未改变,D排除。故选A。5.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量外地民众涌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其中强有力者,飞来客燕,敢欺本地篱,有主田畴,强行霸占,有喧宾夺主情形”。有些地方的土地“辗转易主,遂至

5、境内之田,尽非原户”。这反映了A. 土地兼并严重引起社会动荡B. 自然经济顽强抵制西方列强侵略C. 农民运动促使生产关系变化D. 社会剧变引起人口流向安定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大量农民占据了地主的土地,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所破坏,体现了农民运动对生产关系的改变。C正确;材料未表明社会动荡是由土地兼并引起的,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抵抗,B排除;材料未反映人口流向安定地区,D排除。故选C。6.1932年,金融界人士章乃器说:“近年以还,农产品输出减退,而工业品之输入农村,则旦夕滋长。农村入不敷出之结果,现金一味外流。”据此推知,当时中国A. 开始卷

6、入资本主义市场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 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D. 经济深受世界市场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西方国家发生了经济危机,工厂停工,减少了对中国原材料的进口,人民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减小,因此加大了对中国产品输出。表明中国经济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D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B排除;据所学可知,此时农村阶级结构未发生变化,C排除。故选D。7.XXX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口头上讲的,而是要实际上去做的,要派干部,要转

7、变思想”,并针对乡村工作准备转变的问题提出了“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这说明中共中央A. 领导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B. 开展废除土地私有制的土地改革C. 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D. 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战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共七大”“城市工作要提到与根据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抗日战争胜利进程的加速,中日民族矛盾即将结束,因此共产党进行了战略的调整。D正确;材料无法说明中共领导民主革命即将胜利,A排除;材料“耕者有其田”表明当时中共要求农民土地私有,B排除;七届二中全会才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C排除。故选D。8.如表为19491952年我国主要

8、工业产品生产情况。这说明当时A. 重工业的基础薄弱B.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 社会主义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的基础非常薄弱。A正确;“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时间不符,B排除;表格所涉及的产品不能证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排除;材料不能反映生产的增长是由社会主义革命推动的,D排除。故选A。9.雅典梭伦改革时,城邦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支付了巨大费用,债务人则获得极大的利益。这说明梭伦改革A. 通过政府调控以抑制社会贫富分化B. 打击贵族势力以维护平民阶层的稳定C. 采用行政手段重新分配社会利益D. 确立

9、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答案】C【解析】【详解】梭伦改革规定,城邦出资解决债务奴隶,体现了用行政的手段重新分配社会利益。C正确;该措施不能抑制社会贫富分化,A排除;该措施只是保证了债务奴隶的利益,并不是平民阶层,B排除;四百人会议确立财产的不平等取代出身的不平等,而材料涉及的是解负令,D排除。故选C。10.如图为达芬奇根据罗马帝国时期工程师维特鲁威著作建筑十章所作的建筑人体比例图。该书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人了一个人体。该图反映了A. 人们对自然宇宙已经有了科学的认识B. 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弘扬C. 近代科学

10、的确立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D. 传统的上帝造人学说受到科学的挑战【答案】B【解析】【详解】将人体模型放在了代表宇宙秩序的图形中,表明达芬奇重视人的地位,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B正确;此时人们对自然宇宙的认识有所进步,但还未达到科学的认识的地步,A排除;经典力学体系的出现标志着近代科学的确立,但经典力学体系出现的时间晚于文艺复兴,不可能促使其发展,C排除;材料只是重视人的地位,并没有提出反对上帝造人的主张,D排除。故选B。11.1919年巴黎和会后,美国国会否决了凡尔赛和约。此后,美国召集华盛顿会议,迫使日本将山东权益交还中国。美国意在A 联合中国以抑制日本扩张B. 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C.

11、 取代欧洲的世界霸主地位D. 维持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一战后美、日在东亚太平洋都有重要利益,为了限制日本势力过大,保持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美国要求日本将山东还给中国。D正确;美国的做法只是为了限制日本,并非是为了联合中国,A排除;美国想要占据更多的领土,不是维护中国,B排除;美国的决定涉及美、日在东亚地区的利益,不涉及欧洲世界霸主的地位,C排除。故选D。12.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后,通过石油生产配额制提高石油价格,增加收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迅速跃居世界富国行列。1973年,阿拉伯石油输出国还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由此可知A. 新力量

12、中心的崛起导致旧经济秩序崩溃B. 新兴国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自身地位C. 经济区城集团化极大的冲击了两极格局D. 发展中国家的斗争导致世界经济多极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提高石油价格,增加收入,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迅速跃居世界富国行列”“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来看,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自身地位。B正确;据所学可知,沙特国家不属于新力量的中心,A排除;材料未体现对两极格局的冲击,C排除;发达国家和个别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导致世界经济多极化,D排除。故选B。第II卷(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

13、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忱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候”“千年史策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材料二 1899年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

14、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

15、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特点:体现家国一体观念;具有浓厚的忠君色彩;强调大一统”;报效国家与获取功名相联系。原因: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宗法观念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士大夫的价值取向。(2)不同:救亡图存与学习西方结合;将爱国与兴民权相结合;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意义: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超越了“忠君”的传统,具有近代爱国意义;有助于启迪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丰富和深化了爱国主义的内涵,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忧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来看,这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观念,而且具有浓厚的忠君色彩;依据材料“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来看,当时强调“大一统,依据材料“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来看,当时的爱国主义者将报效国家与获取功名利禄为一体;原因:依据材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受宗法观念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而且中国的小农经济决定了其爱国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