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2912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一)--修订编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5 期中考试阅读训练测试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 一 总分 得分 一、一、(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45分) (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19分)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 道我 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回囹吞枣地看 一遍, 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 还把这个人 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 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 摸着胡子, 笑了笑, 说 : “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 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 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1)圆囹吞枣: _ (2)张冠李戴: 2.(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这段话主要讲了 。(3 分) 3.“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 的?(4分) 4.“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4分) 5.读完这段话对你有何启示? (4分) (二)负荆请罪负荆请罪(节选)(26分) 蔺相如正在聚精会神地读书,旁边站着的韩勃气呼呼的,好像受了许多委屈。 (气愤地)大人,别怪我多事,廉

3、将军一再挡我们的道,太欺负人了,我实在 咽不下这口气! (笑笑)韩勃,干吗这么生气? 大人,您是赵国的上卿,职位比廉将军高,为什么那么怕他呢? (依然笑笑)我并不是怕他。 刚才在路上,大人不是有意避让廉将军的车子吗?要是我呀,才不让他呢! 还是 和为贵嘛。 (不满地)我真不明白,大人您为什么变得这样怕事。想当年,秦王那么厉 害,您毫不惧怕,针锋相对地跟他斗,唇枪舌剑,寸步不让,多解气! 蔺相如既然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幕 启。 韩勃 蔺相如 韩 勃 蔺相如 韩 勃 蔺相如 韩勃 65 韩勃(不解地)那么大人为什么好几天不敢上朝?分明就是怕见到廉将军嘛! 蔺相如 韩 勃,你要知道,秦王

4、不敢侵犯我国,就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 相如。要是我 跟廉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么样?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1.(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理解下列词语意思。(4 分) 针锋相对: _ 唇枪舌剑: 2.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发生在 时期,说的是 国的 用 的方 式 向 请罪的事,现在这个成语表示 。(6 分) 3. 每一幕(场)戏方括号内交代 及 。剧中人物后面的圆括号内交代的是人物 说话时的 和 。(4分) 4. 本语段有哪三层意思? (6分) 5.韩勃对蔺相如的不满表现在 和 两件事上,韩勃认为 ,从蔺相如的回答中,我们了解到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6分) 二、阅读文章并完成练习

5、。(55分) (一)精神救助(24分)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解囊相助。可是,一个没 坐 过火车,没看过电视,连 50 元人民币都没见过的山村小女孩,面对我的盛情邀请,竟然 对城 市的繁华不感兴趣。 那年,我在瓦房店乡百车沟小学采访一位小学教师时,有一个小女孩从门缝里看了我 好 久,我笑,她也笑。老师介绍说,她叫范春芳,是个好学生。家里爸爸傻,妈妈哑,生 活可困 难了。两次辍学,她又靠养鹅、采药卖钱,回到了学校。后来我们结交成了朋友。 夏天,在女儿的催促下,我接她来沈阳度假。我们登电视塔,逛公园,吃烧烤,唱卡 拉 OK, 她却木然。一路上总是问我:“阿姨,妹妹的旧

6、书能给我几本吗? ”“那当然,你 头一次 来市里,玩够了再说。”她只好不做声。 晚上,我和女儿的说话声、电视的吵闹声都没能转移她的注意力。她先把女儿给她的 旧 书放进书包,又拼命从女儿的新数学书上往下抄题。我问她明天还想去哪儿玩,她说哪 儿也不 去了,想做完 50道题,不会了还可以问妹妹。也许她懂得,这个繁华的城市不属于 她,学到手 的知识才是自己的。 范春芳来时穿了一件长长的金黄色的衫子,显然是成人穿过的旧衣服。可她说这还是 村 长从救灾衣服里挑出的最鲜艳的一件呢。女儿听得鼻子发酸,就从衣柜里往外掏衣服。 她拿出 一套蓝白相间的学生套装递给范春芳时,我的心动了一下,那是我在女儿生日时花 12

7、0元买的 新衣服啊。“这衣服姐姐穿太大,不合适。”我拦了 一下。“上衣是短袖,下身是 裙子,有什么不合适的。”女儿没明白我的意思,范春芳却明白了:“妹妹,你留着吧,这 衣 65 服太干净,不合适。你再给我几本用过的旧练习册吧。”女儿不由分说,先把衣服塞进她 的包, 又去找练习册。 我有些不好意思, 给她 200元钱。 她说, 学费您已经给我交两年了, 我不要。 “拿 着,这是零花钱。”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 第二天范春芳要回家了,她抱着我的腿哭了半天:“阿姨,我一定好好学习,对得起 您。” 我嗓子发紧,说不出话。 从车站回来,女儿告诉我枕头底下压着那套新衣服和 200元钱。还有一张纸条:“阿

8、 姨, 东西不带了,共拿走书 21本,谢谢您和妹妹。”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的心理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掺杂着自私。自己的 慷 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就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 涂了: 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1.(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文章题目“精神救助”的含义和作用各是什么? (5分) 2. “我也硬把钱塞进了她的包”,句中的“也”字用得奇妙,联系本段相关语句分析。(4 分) 3. 从母女二人赠送衣物的细节,你读出了什么? (5分) 4. “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掺杂着自私”,这句剖析深刻。请就其所指内容和

9、本句内涵进 行 分析。(4分) 5. 请概括文中“女儿”的形象,并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二)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二)生活对爱的最高奖赏(31分)分) 多年前有一个鞋匠,在小城一条街的拐角处摆摊修鞋。寒来暑往,也说不清多少个年 头了。 有一个冬天的傍晚,他正要收摊回家的时候,一转身,看到一个小孩在不远处站着, 看上 去,孩子冻得不轻,身子微蜷着,耳朵通红通红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他,眼神呆滞 而又茫然。 他把孩子领回家的那个晚上,老婆就和他枢了气。对于这样一个流浪的孩子,有谁愿 意管 呢?更何况,一家大小好几张嘴,吃饭已经是问题,再添一口人就更显困窘。他倒也 不争执, 低着头只有一句话:

10、没人管的孩子我看着可怜。然后便听凭老婆唠唠叨叨地骂。 尽管这样,这孩子还是留下来了。鞋匠则一边在街上钉鞋,一边打听谁家丢了孩子。 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并没有人来认领这个孩子,孩子却长大了许多,懂事、听话而 且聪 明,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家里再拮据,也舍得拿出钱来为孩子买吃的和 玩的。街 坊邻居都劝他们把孩子留下来,鞋匠老婆也动了心思。有一天吃饭时,她对鞋匠 说:“要不, 咱们把他留下来当亲儿子养。”鞋匠闷了半晌没说话,末了,把碗往桌上一丢: “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什么。” 鞋匠还是四处打听,他一刻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父母的找寻。他求人写下好多寻人启事, 然 65 后不辞辛苦地

11、贴到大街小巷。风刮雨淋之后,他又重新再来一遍。甚至有熟人去外地, 他也要 让人家带上几份,帮他张贴。他找过报社,没有人愿意帮这个忙,电视台也没有帮 助他的意思, 他把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父母。 终于有一天,孩子的父母寻到了这个地方,他们只是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急匆匆地 带着 孩子走了,鞋匠并没有计较什么,只是一起摆摊的人都揶揄他,说他傻,他总是呵呵 一笑,什 么也不说。 生活好像真的跟鞋匠开了玩笑,这之后便再没有了孩子的任何音信。后来,他搬离了 那座 小城,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希望长大了的孩子能够回来看看他们,但 是,没有。 再后来数次搬家,直到他死

12、,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若干年后,一个有德有才的小伙子因为帮助寻找失散的人成了名,他在互联网上还注 册了 一个专门寻人的免费网站。令人惊奇的是,网站竟然是以鞋匠的名字命名的。进入网 站,人们 看到,在显要位置上,是网站创始人的“寻人启事”。他要寻找的,就是很多年以 前,曾经给 过流落在街头的他无限关爱和帮助的那个鞋匠。 网站主页上,滚动着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你得到过别人爱的温暖,而生活让你 懂得 了把这温暖亮成火把,从而去照亮另外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这就是生活对爱的最 高奖赏。 1.(学科教研组期末学业水平检测汇编)解释词语。(4分) (0揶揄: : (2)困窘: 2.鞋匠把那个孩子领回家是因为 _。(4分) 3.读句子,回答问题。(1。分) (1)“贴心贴肉,他父母快想疯了,你胡说什么”,“贴心贴肉”指什么? (3分) (2)“一家人掰着指头计算着孩子的岁数”,说明了什么? (3分) (3)“一起摆摊的人都揶揄他,说他傻”,他“傻”在哪里? (4分) 4.鞋匠老婆渐渐喜欢上这个孩子表现在哪里? (4分) 5.你怎样看“直到他死,他也没有等到什么” ? (4分) 6.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活让你懂得了把这温暖亮成火把”这句话的理解。(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