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421318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历史4月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把开拓疆域获得的大量土地直接分配给农民耕种称作授田制。授田制的实行A. 名义上须得到周王认可B. 减缓了井田制的瓦解进程C. 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加强D. 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诸侯将新征服土地直接授予农民耕种,这样加强了诸侯对土地的掌握,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这种授田制的实行能够增加税收,有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C正确;诸侯直接分配,不需要周天子许可,排除A;授田制加速了井田制瓦解,能够推动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排除B、D。2.董仲舒一再强调“天”至高无上的主宰地位,反复论证“天”道是人道的主宰。根

2、据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引经据典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来解释政治现象的症结, 董仲舒这样做的目的是A. 获得在最高统治者认同B. 宣扬君权神授C. 限制君权D. 适应加强皇权专制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天人感应中天道高于人道,强调天的地位,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强调君权神授,引经据典把一些自然现象加以神秘化来解释政治现象的症结,这样做适应了加强专制的需要,D正确;董仲舒这一做法与获得统治者的认同无关,排除A;题干未体现君权神授内容,排除B;董仲舒引经据典将自然现象神秘化,是为了迎合皇权需要,而非限制君权,排除C。3.三国曹魏时时期曹操在用人方面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一时谋臣如云

3、,猛将如雨,其子曹丕即位后采取九品中正制以维护统治,这种变化A. 不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B. 激化了曹魏政权和豪门士族的矛盾C. 使君主进一步掌握了选拔官吏的选拔权D. 变换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九品中正制容易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A正确;九品中正制维护了豪门士族的政治特权,是曹魏政权和豪门士族的妥协,排除B;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权力在地方,排除C;九品中正制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并未发生改变,排除D。4.下面左图是唐初10道图,右图是元中期11行省图。对比二图可知,元代行政区划A. 多以山川形势界B. 便于地方政府治理C. 加强了地方文化的认同D.

4、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的行政划分主要按照山川地形划分,这样容易形成割据,元朝的行省划分体现了犬牙交错,这样更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正确;元朝行政划分打破了山川形势界限,排除A;元朝的行省并不是完整的地理单元,不利于地方政府管理,排除B;元朝对行省的切割不能强化地方文化认同,容易造成割裂,排除C。5.郑观应于19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之时,目睹外国商品倾销到中国造成白银外流,另一方面又造成通商口岸区域的本土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由此可知,郑观应主张创办早期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目的是A. 防止财富大量外流B. 保护中国自然经济C. 为自强提供资本

5、和技术D.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郑观应认为外国商品倾销造成中国白银外流,同时口岸手工业者破产,有鉴于此,其担任轮船招商局帮办和开平矿务局总办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财富大量外流,A正确;郑观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赞成发展民族工业,而非自然经济,排除B;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技术多源自外国,而且从郑观应目睹情况推断,其目的不在为自强提供资本和技术,排除C;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创办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但是这不是其主观目的,排除D。6.图表为1895-1911年中国商办工矿交通各企业地区分布统计表。该表反映出,晚清A. 民族资本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B. 外国资本已经

6、控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C. 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传统手工业生产D. 经济结构因半殖民地环境而畸形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1895年至1911年正值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在沿江沿海省份数量较多,但是内陆各省逐渐出现,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由沿江沿海向内地发展A正确;题干未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发展情况,排除B;题干未提供传统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之间的比例变化,排除C;畸形发展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7.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的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实行

7、的外交策略是A. 一边倒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 另起炉灶D.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等内容可知,这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排除A;另起炉灶指的是不承认国民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题无关,排除C;D指的是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建交,与题无关,排除。8.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晚期,雅典实行公益捐助制度,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虽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对该制度长久存续的合理解释是A. 是公民意识的典型体现B. 抽签选举消弭了贫富鸿沟

8、C. 贵族内部利益妥协的产物D. 民主机制的发展尚未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公益捐助制度下,城邦公共服务费用主要由富有公民自愿承担,这显然对富有公民不利,但是对城邦有利,虽然有人对该制度表达不满,但其仍长久存续,说明雅典公民更加重视城邦利益,A正确;B表述绝对,抽签选举体现的是政治平等,不能弥补贫富鸿沟,排除;富有公民不等同于贵族,排除C;公益捐助制度的存续恰恰说明在民主制完善的情况下,公民对城邦利益的重视,D排除。9.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

9、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A. 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B. 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C. 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D. 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可知,伏尔泰将中国的制度文化作为批判欧洲封建制度的工具,C正确;A表述错误,排除;伏尔泰赞美中国文化,并未曲解中国文化,排除B;题干未显现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10.19世纪下半叶,英国产品丰富且大众文化程度高,以至于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一个贵族的国

10、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法国民主化进程艰难曲折B. 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C. 1832年会议促进民主化进程改革D. 英国议会传统由来已久,法国君主专制根深蒂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世纪下半叶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因此能为人民提供物品,B正确;法国只能为贵族提供产品,说明当时法国工业化程度不高,而非民主化发展曲折,排除A;民主制度的完善不能构成主要原因,排除C;提供物品属于经济生产能力领域,D属于政治领域,排除。11.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允

11、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木家经营”。十月革命后,这一思想指导下的经济政策A.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B. 有利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 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D.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木家经营”可知,这一举措是新经济政策内容在,这一政策有助于促进经济恢复,D正确;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现的,排除;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B排除;新经济政策承认市场作用,排除C。12.1997年德国税制改革方案规定,从1999年起,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从53%降到38%,最低税率为13%;企业营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从45%降到40

12、%,1年后再降到35%。将对节假日加班工资征税,并对失业金、病假补贴等征税50%.据此可知,改革旨在A. 赢得政治选举B. 调整社会福利C. 改善贫富差距D. 推动经济增长【答案】D【解析】【详解】降低个人所得税,企业营业所得税,并且对加班工资增税,同时对失业金、病假补贴等征税,这样做能够刺激生产,同时减少国家财政开支,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D正确;A与题无关,排除;B属于片面解读材料,题干不仅仅涉及社会福利调整,排除;德国的税制改革减少了社会福利,不利于改善贫富差距,排除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93 年9月,英国派马葛尔尼率团访华,这是英国对中国首次高级外交活

13、动。使团访华名义上是专程来北京祝贺乾隆80大寿,祝寿礼品、天文仪器、地球仪、望眼镜、秒表、战舰模型、毛瑟枪等,他们提出,准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粤海关除了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准允北京常住外交使节等,他们提出要扩大茶叶贸易,认为英国政府所需茶叶,比以前此物正式输入大英者已过三倍,尤其特别与中国和善,俾交通频繁,供给不断。一一-陶德臣英使马葛尔尼与茶材料二: 1834年, 英国印度总督成立茶叶委员会,负责调研和规划在印度种制茶叶的问题,在英印度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839年。印度成立阿萨姆公司,由于缺乏种茶经验和管理不善,该公司巨大亏损。在调

14、整了管理者和改进生产方法后,种植上经过科学的剪枝与采摘,以节省人工的最新机器制造出来的。阿萨姆公司最终摆脱了困境,并子当年宣布首次获利3000英镑,此后私人资本纷纷投资种植茶叶。到1859年,私人投资经营的茶叶已达50处以上。而同期中国茶叶的经营方法是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外国炒茶俱用机器,中国则全用人工,因茶商各谋各业,且股本无多,加之官府盘剥,不能购置机器。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1)依据材料一,分析英国使团来华的目的。(2)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茶崛起、中国茶衰落的原因。【答案】(1)目的: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

15、、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扩大茶叶贸易。(2)印度茶崛起的原因:英国扶持;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改进管理方法;资金充足。中国茶衰落的原因:茶叶生产个体手工业为主,缺乏机器生产:缺乏雄厚资本,管理方式落后:茶叶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未掌握市场主导权:遭受外国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英国打压。【解析】【详解】(1)目的:根据题干“祝寿礼品、天文仪器、地球仪、望眼镜、秒表、战舰模型、毛瑟枪等”可得,来华目的是炫耀英国科技发达,国力强盛;根据题干“准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地贸易,粤海关除了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准允北京常住外交使节等,他们提出要扩大茶叶贸易”可知,英国使团来华希望(通过增设口岸、调整税额、租借土地等手段)开辟中国市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扩大茶叶贸易。(2)印度茶崛起的原因:根据材料“英国印度总督成立茶叶委员会,负责调研和规划在印度种制茶叶的问题”可知,英国扶持印度茶叶种植;根据材料“印度成立阿萨姆公司在调整了管理者和改进生产方法后,种植上经过科学的剪枝与采摘,以节省人工的最新机器制造出来的”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及设备,改进管理方法;根据材料“在英印度政府和民间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可知,资金充足。中国茶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中国茶叶的经营方法是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