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7263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修订编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及其方法论 (一)唯物论(一)唯物论(7 个)个)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 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 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 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 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

2、航天精神、感动中国 人物的感人精神)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 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3、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原理内容】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 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 性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 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

4、的 ; 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 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认识论(二)认识论(2 个)个) 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 用,真理性的认识对实践有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

5、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三)辩证法(16 个)个) 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 1、普遍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 孤立的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 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

6、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举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做到一切以 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有 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 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举例 : 和谐社会、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

7、 、 “八个 统筹”等)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 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 (事物发展趋势) 【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 回的。 【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 服前进道路上的各

8、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7、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状态)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 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质变又为心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 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 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 另一方面,要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8、对立统一规律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中, 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着事物的运动、 变化

9、和发展。 【方法论】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9、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 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规定了一 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 【方法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

10、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 【方法论】我们必须把两方面辩证统一起来,反对只看到矛盾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 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 ; 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的联 系。 1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 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要抓住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 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13、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

11、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他们相互排斥, 又相互依赖,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1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 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看问题,主体、主流、性质、本质、方向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制度, 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国家性质) 15、辩证否定观原理 新新 【原理内容】 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 ; 否定

12、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方法论要求】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同时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 践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1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前者主张用联系、 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后者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的对立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

13、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社会历史观(四)社会历史观(2 个)个) 注意点注意点:(唯物论中意识、 认识论中认识、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中社会意识、 价值观)(唯物论中意识、 认识论中认识、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中社会意识、 价值观)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

14、的创造者。 (体现在:人民尊重是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 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党、国家的政策、方针,关注民生) (五)人生观、价值观(五)人生观、价值观(4 个)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 个人

15、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 会的关系。 3、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 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 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4、 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理想来源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对理 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 从自己的实 际条件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