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583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25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订编选(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课哆来咪第 1 课哆来咪 (活动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提高艺术综合素质。 2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感受色彩、形体的秩序美 。 3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4 掌握立体造型的简单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认识色彩、形体渐变的规律 2 学会恰当调配颜色和较均匀地着色的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战国时的编钟并讲一讲它的历史。 2学生闭上眼睛一起欣赏优美的编钟乐曲。教师出示渐变色的图片。 3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发出不同的音高,形成美妙的旋律? 4教师小结:因为青铜钟的大小渐次变化,所以敲击不同的音阶产生了优美的

2、旋律。 课件出示关于编钟的图片。 二分组制作 1出示七个透明玻璃瓶、水,并在瓶中随意加入不等量的水, 请学生敲一敲瓶子听听声音。 2思考如何利用水和瓶子做出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讲解规则 : 七人为一组,小组讨论后, 看哪组最快想出一个办法并做好。 3敲一敲、听一听、调一调,听听音准吗?讲一讲为什么能敲出渐次变化的音高。 4师生小结:瓶中的水量渐次变化就能产生音高的逐渐变化。相同的物体,空间越小音调越 高,空间越大音调越低。 5请学生在这七个水瓶中加入同等量的色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 种变化? 6师生小结:因为每个瓶子里的水是渐次变化的,所以加入同等量的颜色后色彩就发生了

3、 渐次变化。 三装饰美化 1思考如何将这七个能敲出音高变化的水瓶,装饰成漂亮的打击乐器“水瓶琴” 。 2装饰要简单,装饰物过多会影响水瓶琴的发音。每个瓶子所贴的装饰物要一样多,以免影 响水瓶琴音高的准确性。 工具材料 即兴表演 小组同学用“水瓶琴”敲打一首简单的曲子,比一比哪组音最准、曲子最优美,哪组的“水 瓶琴”最漂亮。 (活动二) 一 欣赏导入 1欣赏有渐变效果的绘画作品。 2教师提问:这些画在色彩变化上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3学生答,教师小结:它们的色彩发生了逐渐变化。 在优美的音乐旋律声中课件展示几张运用渐变色彩装饰的绘画作品。 二 认识现象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渐变现象

4、吗? 2教师出示图片,提问:图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色彩的渐变? 三 掌握规律 1教师出示红一黄、黄一绿、绿一蓝、蓝一紫、紫一红五组色彩渐变系列的卡片,请四位 同学整理色彩卡片按渐变的顺序摆出来贴在黑板上。 2讨论:能不能把这几种颜色串起来成为渐变色彩呢? 3学生讨论后,教师调整摆出如彩虹般的色彩渐变。 4出示红到暗红的渐变,让学生了解除了色相的渐变,还可以有色彩明度的渐变。 展示色彩明度的推移渐变。 四 尝试作业 看书上的小训练,学生自己发现调配渐变色的方法并完成小训练。 色彩工具 五 作业反馈 根据小训练完成的情况,反馈讲评调色训练中的问题。 学生作业 六 体验效果 1出示平面效果的圆、圆锥和有

5、渐变效果的圆、圆锥,问 : 这两幅画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教师小结:渐变效果物体具有立体感和光感。 3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问:这两幅画给你的感 觉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色彩渐变使画面变得有动感和韵律感。 1课件出示平面效果的 圆,圆锥和有渐变效果的圆,圆锥。 2出示运用渐变装饰的画面和同样内容但是用平涂方式装饰的画面。 七 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八 赏评拓展 1赏评作业。 2展示运用渐变色装饰的生活用品,如:纱巾、服装、包装盒等。让学生课后找一找还有哪 些东西是运用渐变色彩来装饰的。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活

6、动三) 一 初步感受 1拿出几组模型 (1)垒叠在一起的一组由小到大的圆形薄片, 每两个薄片之间用距离相等或渐变的细线串联起 来。 (2)垒叠在一起的大小相等的方形薄片或长条形立方体,一个角上安上铁钉固定。 (3)排列整齐的一组小棒。 2请学生观察,说说感受。 3陕速用拉、扭、排、剪等方法,将垒叠在一起的立体型排出形体、位置渐变的简单立体构 成模型。 4请学生再说说感受。 5教师将模型按无序排列,再请学生说说感受。 二 欣赏感受 1欣赏生活中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雕塑和模型,说说感受。 2教师小结:利用渐变原理制作的立体雕塑有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 三 分组讨论 1看看如何利用自己所带的材料。 2除

7、用方形、圆形、小棒来进行排列外,还可用哪些形状? 3除剪、拉、扭、排外,还可运用哪些方法进行制作? 四 尝试练习 分组进行尝试练习,练习过后,学生集体讨论矫正。 作业工具 五 学生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练习过后,同组同学相互讨论矫正。 六 评议总结 1展示作品,展开评议活动。 2知识延伸:近大远小的变化能使画面产生空间感。 板书设计 反思: 第 2 课家乡古建筑第 2 课家乡古建筑 (活动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 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3 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

8、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考察小结导人 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考察,了解到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具有共同的 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述说后 教师小结: 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 二、引导分 析 师: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 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 组合,大家看是不是

9、这样? 多媒体演示或打出灯片,电脑制作时用闪现功能或变色效果。 三、深入了解 师 : 提问, 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 也是有趣的。 飞檐是怎样翘起的?重檐是怎样建的? 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也可利用多媒体演示,更好更快。 四、教师演示学生观摩 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 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 ; 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教师边指点实物边画。 可用大屏幕打出一清晰古建筑图片进行线描。 五、布置学生作业 1在室外时教师安排学生自选一处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一部分进行写生描画,注意组织

10、好学 生。教师旁观,对有问题的学生解惑、提示。 2在室内时,则按古建筑照片进行线描。 在室内用多媒体设备或幻灯演示。 六、作业相互观摩 1在室外时教师将学生所画之作业集中摆放一起进行评价、比较与改进,对照实景能解决 很多问题。 2在室内画古建筑照片时,所画作业可以放在投影仪下打出,能更便于指出优点改进不足。 七、评价总 结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全过程进行评价。 1学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2学习态度表现;表扬与批评。 3学习效果的评价;知识获得怎样。 (活动二) 一、新课导入 1观摩一组线画古建筑的学生作业,诱发学生创作灵感。就造型“新颖、独特”方面引导 学生作简短讨论。 2教师小结:建筑就像一

11、首凝固的诗。中国的传统建筑从亭台楼阁到民居小院都凝聚着建造 者的智慧, 每一件作品就像同学们的画一样, 既遵循一些共同规律, 又显示着个人的独特思考, 好作品来源于创造。 二、引导分 析 1欣赏建筑陶艺小工艺品。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 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 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屏幕上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 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 2指导答题,为学生创作做技术准备。 提出要求:分组

12、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并用鼠标点击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之后,老师分 别请五位同学上台答题。 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答题,老师带 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打出连线题: 瓦纹(刻画) 亭柱(搓条) 塔窗(镂空) 桥面(压板) 屋顶(手捏) 三、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 (板书课题)。 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 ,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 的亭子来呢?把好主意告诉大家。之后,学生讨论。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

13、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 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四、学习活动开始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 教师行间指导, 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作业所用材料及泥工工具 五、作业展示评价 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 2分组观摩。 3课的总结:作业方面、纪律方面。 4并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到架子上晾干,以备烧制。 学生作业 版书设计 反思: 第 3 课小记者第 3 课小记者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物的基本结构以及绘画中人物的动态的表现要点,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美术语言记 录和表现周末的生活。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以及乐观、积极、健康

14、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人物基本结构。 2 抓住人物的动态表现要点。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带上自己在周末活动里的一些照片。 一谈话导入呈 现学习任务 1同学们,在一周里你们最喜欢的是哪几天呢?为什么? 2平时,你们的周末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呢?在周末里,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学生漫谈自己在周末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最喜欢开展的活 动 : 如郊游、学骑车、体育锻 炼、学特长等等。 交流欣赏自己带来的在周末里的照片。 教师小结 : 同学们都喜欢度周末,因为周末的生活轻松惬意, 我们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好 好休息,轻松娱乐或学习锻炼周末是我们学习工作的充电站,合理安排、开展丰富而有 意义的活动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我们周末生活的美好时光,好吗? 二分析讨论解决人物的动态表现问题 首先我们来进行一个游戏: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静止状态的简笔画人物。2问题:怎样 画才能使静止的人物动起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物品,如足球、羽毛球拍、扫帚等) 尝试练习:改变黑板上静止人物的头、躯干、四肢的动作,看谁在一分钟内画出的人物动态 最多。 思考 1:人体的结构 思考 2:人体的动态变化是由身体的哪些部位产生的? 三师生评价、讨论、总结。 1统计每组表现的人物动态的数量,对学生的参与、表现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