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5757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4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修订编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茶叶栽培技术与管理 一、除草松土:茶园经过 45 个月的雨雪,土壤已经板结,有 的已长出青草,而此时土温较低,因此,在春茶开采前进行茶园除草 松土,有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土温,削除杂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 耗,有利于促进春茶的提早萌发。除草松土一般以 2 月底、3 月初进 行,深度以 1015 厘米为宜。 二、施催芽肥 : 施催芽肥时间宜早不宜迟,在离茶树根部 1520 厘米处开沟施入, 亩施尿素 3035 公斤或复合肥 30 公斤或腐熟栏肥 20002500 公斤,施后覆土。对于不能开沟施肥的茶园,可在雨天 撒施尿素,并用竹竿抖动茶蓬,让肥料掉落入土。 三、修剪:修剪最好是在

2、 2 月底至惊蛰前完成,最迟不能超过 3 月 10 日。因此时茶树经过一冬的休眠,茎、根贮藏的养分多,修剪 后易恢复,又加上早春气温回升,修剪后长出的枝条不易受冻,劳力 又不紧张,容易掌握。生产茶园一般提倡轻修剪,即一般剪去去年的 秋梢(青梗) ,留养春、夏梢(红梗) ,约剪去 2 一 3 厘米。如果树冠 受冻的,要根据受冻程度进行修剪,修剪要掌握宁浅勿深,免得剪去 尚能发芽的部分枝条。而对于没有受冻,又采摘名优茶的茶园,为提 早春茶的采摘可改春修剪为春茶结束后修剪。 四、防冻:早春气候异常,气温乍暖乍寒,这种气候条件对茶园 生产高档名优茶极为不利。在早春季节应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预报,提 前作好

3、预防倒春寒的措施。在寒潮预报发布后,对于已萌发芽叶的早 生品种茶园,要集中人力抢采幼嫩芽叶,以减少冻害损失。在易受冻 害的迎风坡茶园用稻草、杂草或遮阳网覆盖茶行蓬面,待寒潮过后及 时将覆盖物掀去。茶树遭受冻害后,必须根据受冻情况采取相应的护 理和复壮措施,使茶树尽快恢复树势。 五、清沟排水:春季雨水多,若茶园排水不畅,茶树易受渍害烂 根,造成茶芽迟发、减产。因此要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疏通排水沟, 保证地下水位在 1 米以下,做到雨停茶园干、不积水。 六、补叶面肥:3 月上旬,当气温超过 12以后,可利用茶树叶片吸 收功能,根外补施肥料,促使茶树提早萌芽,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根外施肥可用 05尿

4、素、03磷酸二氢钾、多功能营养液“中茶 早”和激素“920”等。 七、防治虫害:春茶采摘期,正值蚜虫、茶毛虫和黑刺粉虱等虫 害发生初期,应抓紧在春分后清明前用 20杀灭菊酯 20003000 倍 液进行喷杀防治。 以下信息由爱茶网收集整理于网络: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我国茶叶产量和质量都占世界首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之一。据统计,目前我县现有茶叶种植面积 4000 多亩, 但由于经营分散、 缺乏栽培技术、 管理粗放等原因, 产量不高, 因此,强化技术投入,实现规模开发,逐步走上茶叶生产、加工、营 销相结合的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努力。 一、茶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叶

5、树为亚热带树种,喜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栽培地区年平 均气温为 1525之间,年要求降雨量在 10002000 毫米之间。以 酸性红壤、红黄壤、黄壤的丘陵、高山环境为宜 ; 易旱易涝、石灰质、 近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宜栽植。 茶叶生产的最低日平均气温为 10,以后随气温的升高而生 长增快,日平均气温 1520时生长较旺,茶叶产量和品质较好 (我县此气温均在清明前后) ,日平均气温超过 20生长虽旺盛,但 茶叶粗老质量差,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 茶芽生长停滞进入休眠。 我国一般茶叶新梢生育 45 月为最旺盛时期,其次在 79 月。茶叶 树新梢不采摘的自然生长,茶叶每年只发 24 轮,管理好,采摘技

6、 术措施得当可达到 58 轮新梢。 二、造好茶叶品种和茶园地 茶叶品种的优劣关系到将来投产的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适应市 场的需求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县栽培的品种主要是福鼎 大亮、福云六号等。 茶树是一种长寿的常绿树种,定植后可收获几十年。新建茶园 是百年大计, 要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 认真地选择茶园地是获取高产、 稳产的基础, 坚持高标准, 高质量地进行施工设计, 使其实现规模化、 良种化、 机械化创造条件。 一般选择交通便利、 地势平缓、 阳光充足、 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能排能灌、集中连片的红壤、黄壤为主。茶 园地确定后,开垦种植时应有利水土保持的原则,15 度以上的坡地 应

7、筑水平梯田,梯田宽不能小于 165,坡度大于 30 度以上的陡坡 不宜作茶园,以免水土流失严重,茶树生长不良减产。茶园地不论平 地或梯田都应深耕达 70以上。 三、种植技术 1、 开定植沟施基肥。 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深翻、 平整、 施足基肥。 肥料以含有机质的堆厩肥、饼肥和一定数量的磷肥为好。用量依土质 而异,一般每亩施堆厩肥 3050 担或饼肥 50100,骨粉或过磷 酸钾 1525。按茶行设计布局,开定植沟,深宽为 2050 厘米, 施入肥料后与土充分拌匀,盖土耙平再按株丛距种植。 2、 种植方式和造林密度。 一般采用单行条栽 (高寒山区茶园) , 为了提高茶叶树群体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8、以密植密播和培养低矮 型的比较合适。行丛距 902025,亩栽茶苗 40005000 株。 如果是扦插繁殖的茶苗,每穴种植 24 株为定,待茶苗成活后根据 茶苗生长情况进行间苗、补植,每穴保留 2 株即可。栽植完毕即压紧 土壤浇定根水。为防止苗木失水,保证成活,种植时茶苗应剪去部分 枝叶,必要时在高温的旱季还要适当遮荫、浇水抗旱保苗。 四、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茶叶树栽培技术的中心环节,措施包括中耕除草、 施肥、水土保持与灌溉等。 茶叶树行间松土可防止表土水分蒸发,使水渗到土中,增加土 壤空隙, 减少水土流失。 一般每年春、 夏、 秋季各进行一次, 深度 710 为宜,茶园“封行”前宜浅耕,“封

9、行”后结合施肥进行。 1、施肥:茶叶树在生长期和多次修剪、采枝叶过程中需要从 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料,因此必须对茶园进行肥料补充,才能获得稳 产、高产。施肥量依据树龄树势,采叶量和土壤条件来决定。幼龄茶 树春夏季结合抗旱以施水肥为主,秋季施基肥。施肥方法以穴施和沟 施为好。 采叶茶树所需肥料, 应以氮肥为主, 磷、 钾肥次, 一般每 50 鲜叶施肥量,氮肥 2.02.5、磷肥 0.50.7、钾肥 0.50.8。 基 肥在秋季结合中耕进行,茶树生长活动期 29 月施肥以叶面喷施为 佳。追肥多用速效氮肥,如尿素、硫酸铵等。 2、水土保持。茶园多建在山坡地上,冲刷严重,要建设好排 灌系统,间种绿肥、盖

10、草、培土,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壤养分,抑 制杂草生长,提高茶叶产量。 五、树冠管理 为了增强树势,获得高产稳产和延长茶树的经济年龄,修剪是 一项重要措施。 经定型修剪能抑制茶苗顶端优势促进其侧枝和腋芽萌 发,增加有效分枝,扩大树冠,培养强壮的骨干枝。 1、修剪时期。一般以地上部生长相对停止,根系生育处于旺 盛时期进行为宜(秋季 911 月) 。 2、修剪程度。两龄茶苗,高度在 30以上,开始分枝时,可 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 15以上的植株体剪去,三龄苗, 进行第二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 3035以上的植株剪去;四龄苗, 进行第三次定型修剪,把离地面 4045的植株体剪去。 3、修剪方法。

11、第一次用整枝剪,第二、三次可用篱剪。每次 修剪,切口要平整,便于伤口愈合。剪时尽量留下分枝的外侧芽,以 使植株向外侧展。有病害或过于细弱的枝条应当剪去。经三次修剪茶 叶树基本骨架已养成, 即可轻采养蓬。 预计四年成园后每亩产茶叶300 400 斤,管理方法得当的,还可逐年提高产量。 对树势衰老、萌芽力不强的老茶树,可视树势分别进行重修剪 或台刈,重修剪可在茶树高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剪去,台刈离 地面 45处全部刈去,时间在春茶前后进行。 六、鲜叶采摘 采摘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既是收获过程,又是管理措施,也是 制茶工艺的开端。合理采摘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采摘不 当会直接影响到茶叶的产

12、量、质量和树势。 1、及时采、标准采。各种茶类对鲜叶原料要求不同,大多红、 绿茶的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到一芽三叶;高级茶原料要求一芽 12 叶, 粗老茶可以一芽 45 叶, 采摘时, 须根据要求标准及时进行采摘, 否则芽叶粗老,同时也影响下轮茶芽的萌发。 2、留叶采。芽叶是茶树主要的营养器官,采茶与茶树生育相 矛盾,因此采摘茶叶时应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生长较差或更新 后不久的茶树春夏季各留一片真叶,秋季留鱼叶。 茶叶采摘后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发酵、不发酵、半发酵三 种,即为红茶、绿茶、乌龙菜。 七、茶叶树的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对茶叶生产的危害很大,病虫种类很多,目前全国已 发现的约 400 多种。在生产防治工作中大力提倡以栽培技术、人工、 物理、 生物、 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 充分利用和保护天敌, 以生物防治为主,尽量减少施用农药,特别是高残毒农药和剧毒农药 应严禁使用。 1、茶叶病害:茶云纹叶枯病。主要危害老叶、枝和果。 防治方法:清园;增施肥料,恢复树势;喷波尔多液。 2、常见茶叶害虫:根结线虫害、茶尺蠖、茶毛虫、长白蚧、 小绿叶蝉、茶叶螨等。 防治方法 : 根据不同的虫害,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人工、生物、 化学防治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