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410926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萍乡市湘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线上能力测试试题(含解析)第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离娄上中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中也提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二者都表明儒家思想A. 是维护封建统治者利益的工具B. 注重伦理和政治的紧密结合C. 认为获得知识是搞好政治的根本D. 强调治国是治家的重要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出儒家把修身与治国联系起来,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材料所说的

2、修身指的是道德修养,并非完全指的知识,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修身是治家、治国的基础,D错误。【名师点睛】尊重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材料反映的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治国联系起来,排除与材料无关选项A、C、D即可。2.先秦著作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B.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C.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D.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3、“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都佐证了我国牛耕技术历史久远,故C项正确;考古不是历史记述正误的唯一佐证标准,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铁犁牛耕,商周时期的是石犁而非铁犁,故B项错误;文献资料分为一手史料、二手史料,故D项错误。故选C。3.明代时,吴地的富有家庭多将太湖边洼芜土地,因地势改为鱼塘和可耕地,并在田堰边角种植果树、蔬菜,所得收入较一般的单一农作物种植高出许多。这说明该地区农业A 出现地域性经营特色B. 坚守男耕女织传统C. 向着商品化方向发展D. 盛行雇工劳动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鱼塘”“果树、蔬菜”“所得收入较一般的单

4、一农作物种植高出许多”可知,“明代”“吴地”部分“家庭”不再以“单一农作物种植”作为自己的收入,而兼用种植经济作物或渔业经营增加收入,体现了农业发展的商品化方向。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反映的是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家庭收入,未涉及地域性经营,排除;B项,材料中种植“果树、蔬菜”等方式是对传统的男耕女织经营方式的冲击不是坚守,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关于雇工的信息点,排除。4.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A. 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 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C. 强化了

5、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 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答案】B【解析】【详解】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可见材料突出科举取士入仕在文人心中地位,说明科举制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B正确;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科材料中的现象与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说明科举制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D错误。5.宋代的士大夫们允许自家女儿、儿媳改嫁,还为其他妇女的再嫁提供方便。王安石因其子王雾精神失常,替儿媳庞氏择婿而嫁;范仲淹作主将守寡的儿媳嫁给自己门生王陶;还办义庄为再嫁妇女提供资金。这反映了当时A. 婚姻自主较普遍B. 理学影响力有限C. 对外贸易较发达D.

6、市民阶层的扩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详解】理学家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反对妇女改嫁,材料中士大夫允许、帮助妇女改嫁,可知当时理学影响力有限,故B正确;虽然此时士大夫允许妇女改嫁,不过婚姻仍然是父母之命,缺乏自主性,故A错误;对外贸易和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是士大夫阶层,不是市民阶层,排除D。【点睛】理学又名为道学,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

7、末期被采纳为官方哲学。6.在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演员和剧组会得到来自政府的补贴和私人的费助;公民大会专门选出执政官来监督戏剧公演的组织和统筹等相关事宜。这些现象A. 表明雅典的文化高度繁荣B. 重在提高戏剧的教化功能C. 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D. 体现了执政者的民本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向参加公共活动的公民发放补贴,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质和激发公民参政的积极性,利于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正确。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提供观剧津贴也被制度化,不能说明雅典的文化高度繁荣,排除A。戏剧本身具有教化功能,并非通过发放补贴来提高戏剧的

8、教化功能,排除B。D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伯利克里改革: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他们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常设机构,闭会期间处理日常事务,职能也进一步扩大。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为吸引公民观赏戏剧,希腊政府每次发给每个公民两个奥波尔,作为 观剧津贴。7.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浩大、复杂且基本上是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罗马皇帝即使能够改变法律,也只能改变一些细枝末节。这一现象

9、反映了当时A. 罗马法学体系更加完备B. 自然法为立法指导原则C. 罗马皇帝重视法律制定D. 公民法已经取代万民法【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由从具体法规中提取出来的原则构成的系统”可知,罗马法体系不断完善,A正确;据所学可知自然法的理念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而材料反映的是“罗马进入帝国后,其民法越来越细化”,没有涉及自然法,B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法律的制定,C错误;据所学可知,随着罗马版图的发展扩大,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而不是公民法取代万民法,D错误。8.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

10、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A. 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 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 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以财产资格取代了封建贵族等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有利于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到来,选项D正确;财产多少作为社会等级标准不利于社会下层民众,选项A排除;选项B与材料中所描述的变化无关,排除;选项C表述绝对,排除。9.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

11、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 联邦制并未真正得到推行B. 铁路已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D.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美国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D正确;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实行联邦制,A表述错误;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材料并没有涉及,故排除BC。10.法国思想家卢梭批评英国人“只有在选举议会议员时才是自由的;议员一经选出,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这表明卢梭主张A. 人民

12、主权不可分割B. 推翻英国的君主制C. 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D. 订立契约保证人民自由【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卢梭认为英国人只有在选举时才能享受权利,选举后就失去了发言权,成为政府的奴隶。也就是说卢梭认为英国代议制下,人民主权是分割的,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卢梭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不能体现卢梭主张推翻君主制,B错误;权力必须实现相互制约是孟德斯鸠的主张,C错误;材料也无从体现权力的制约和订立契约的信息,D项错误。11.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兴起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认为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这体现出A.

13、经济理论决定政府政策B.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C. 工业化改变了英国面貌D.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经济思想是自由放任思想,让市场自我调节经济活动,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根据材料中时间“18世纪中叶以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即将开展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所以材料中的现象是工业资本发展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政府政策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不是单纯由经济理论而决定,该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是在其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即

14、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综上分析可知,当时的英国即将进行工业革命,“工业化”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2.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材料表明A. 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B. 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C. 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D. 科学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

15、1880年-1914年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从得出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排除A;B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的变化,排除D。13.晚清出口贸易以茶叶为首位。其中,红茶输英,绿茶输美,茶砖输俄。后来,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这一变化说明A. 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频繁B. 晚清自然经济逐步瓦解C.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D. 晚清经济结构变化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由于日本、印度、锡兰茶的输出,华茶在世界茶叶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大豆则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可知,引起中国出口商品变化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西方商品输出的影响,双方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显示中国茶叶的衰落是因为受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同类商品的竞争,而不是因为列强对华政治经济侵略,排除A;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中国最主要的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