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10894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51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修订编选(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计划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 1 课时第 1 课时 时、分、秒时、分、秒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 1 分=60 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 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 1 分=60 秒。 2.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 秒、几秒、1 分的时间观念。

2、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 个数字、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 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观察钟面,秒针还有

3、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教学计划 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 1 秒和几秒。 揭示:秒针走 1 小格的时间是 1 秒。 秒针走 2 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 1 圈的时间呢?为什 么? (3)理解 1 分=60 秒。 课件演示秒针走动 1 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 秒,2 秒,3 秒58 秒,59 秒, 60 秒。 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 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 分=60 秒) 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

4、位间有什么关系?(1 时=60 分,1 分=60 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 时 55 分 57 秒) 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 1 分钟、1 秒和几秒 1 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教学计划 学生闭眼感受 1 分钟。 1 分钟能做哪些事? 1 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1 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

5、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 28 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 55 次; 1 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 29.8 千米,从太阳接收 486 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 行 220 千米,宇宙空间里有 79 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 6 页第 2 题。 2课本第 6 页第 1 题。 3课本第 6 页第 3 题。 4课本第 7 页第 7 题。 教学计划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6、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第 2 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第 2 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设计: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7、“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 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 时等于多少分”?“1 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 时,3 时 20 分,6 时,9 时 50 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 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1”:2 时=()分 (1)教师:1 时等于?(学生答)那 2 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 分 b、2 时就是 2 个 60 分,即 602=120 分 (4)教师小结。

8、2、完成第 4 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 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 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 秒=1 分(10 个 1=1 个 10) 60 分=1 时(10 个 10=1 个 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 2: (1)教师投影例 2 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 7 时 30 分离家,7 教学计划 时 45 分到校。

9、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 6 走到 9。走了 3 大格,是 15 分钟。 b、4530=15,是 15 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 5 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 分比 1 时少()分,1 时比 45 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 1 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 时至 3 时 45 分,经过几分?

10、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 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 9 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 40 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 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 3 课时 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

11、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 3 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 4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 5 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 6 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 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 8 题。 学生计算经过

12、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 9 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计划 二、补充题目。 1、 1 分=()秒 4 时=()分 9 分9 秒 36 分2 时 5 分=()秒 150 秒2 分 400 分4 时 10 分1 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 2:05 开始,到 2:50 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 10、11 题。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 1

13、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 1 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14、 3 ( ) ( ) ( ) ( ) ( ) ( ) 31 75 29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 9 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 35 人,二班 34 人,用加法计 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 35+34 中的两个加 教

15、学计划 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 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 34 可以看成 30+4,先算 35+30=65,再算 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 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 35,把 35 看成 30+5,先算 30+34=64,再算 64+5=69. 生 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 看 成 30+4,35 看成 30+5,先算 30+30=60,4+5=9,再算 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

16、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 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 39 元,买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