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409938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修订编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姓名:姓名: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口算: 1.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一个 0,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一个 0。 2.整十数乘以整十数:先不看整十数后面的两个 0,计算后在得数末尾添上两个 0。 3.估算方法:一定要把两位数看成是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数。(要能判断你估计的得数和实际 比较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 笔算:笔算: 1.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笔算:乘数末尾有 1 个 0,把乘数 0 前面的数位对齐,先用 0 前面的 部分去相乘,再在积末尾添上 1 个 0。(注意积末尾 0 的个数,有

2、的计算结果里面的 0 比原 来乘数末尾的 0 多,如 2045900 要能分清哪个 0 是添上的,哪个 0 是乘得的) 2.一个数连乘两个数, 可以先算出后两个数的积, 再和第一个数乘, 得数是相等的。 (如 424 54220) 3.没有进位与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算理是 : 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乘以第 一个乘数,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乘以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 积的末位就和这一位对齐,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注意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验算方法: 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看得数是否相等。) 4.规律 : 在乘法里,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3、乘几。(如课本第 16 页第 8 题。) 有趣的乘法计算有趣的乘法计算: 1.两位数11: 口诀是“两头一拉,中间相加”如 : 3511385,3911429 和笔算一样, 十位上相加时满十向百位进 1 2.十位相同,个位相加是十的两位数乘以两位数 : 口诀是“个乘个,弟乘哥”其中,个乘个 得到的是积后两位,注意后两位乘积不满十以上要添 0,弟乘哥得到的是积后两位前面的。 如 2129609,2228616 3.两位数15: 口诀是 “加半添 0” 如 7215, 先求出半是多少(72236), 再加半(72+36 108),最后再添 0(积是 1080)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千米和吨千米和吨

4、1.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是:千米(km 又叫公里)、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 千米是 10 个 100 米 ; 操场 400 米一圈,两圈半是 1 千米。大约走 2000 步是 1 千米,或者 大约走 15 分钟是 1 千米。 1 千米1000 米、1 米100 厘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注意: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10,判断题一定要看看有没有“相邻” 2.重量单位从大到小:吨(t)、千克(kg)、克(g) 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更重一些的就用吨作单位。 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

5、 1 吨有 10 个 100 千克,两头奶牛大约 1 吨。40 个小朋友大约 1 吨。 注意 : 吨、千克和克三个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00,同样注意“相邻”二字。 2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 1. 要学会“从问题想起”的策略: 分析题目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即根据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来解决问题。 2. 学会看线段图,并且能会画简单的线段图。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混合运算混合运算 不含括号:不含括号: 1.有乘,有加,有减的混合运算,先算乘,再算加减。 2.有除,有加,有减的混合运算,先算除,再算加减。 3.乘除,连乘,连除同级混合运算,从左往右依次

6、计算。 4.加减,连加,连减同级混合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含有括号:含有括号: 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规律: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学完这章,在解决问题时,鼓励孩子根据数量关系列综合算式解答,尤其什么时候该请小 括号帮忙要知道。 算“算“24 点”点” 想办法凑 2 和 12,3 和 8,4 和 6,其他可以尝试先算出一个接近 24 的结果,再通过添上或 者去掉一部分,使最后结果等于 24。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年、月、日年、月、日 1. 一年有 12 个月,大月

7、有 31 天,小月有 30 天。 大月有:1、3、5、7、8、10、12 月,共 7 个月; 小月有:4、6、9、11 月,共 4 个月; 2 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会根据大小月来推算前后日期: 如明年元旦节前一天是 12 月 31 日,四月倒数第三天是 4 月 28 日等。 会根据一周是七天,来推算是星期几: 如 4 月 10 日是星期二,问你 4 月 19 日是星期几?(19109(天),971(个) 2(天),就从星期三数 2 天,星期三,星期四,所以 4 月 19 日是星期四) 2. 2 月是 28 天的是平年,平年全年 365 天。 2 月是 29 天的是闰年,闰年全年 366

8、天。 3.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是整百年数时就得除以 400,例如 1900 年除以 400 除不尽就是平年,再 如 2000 年除以 400 能除尽就是闰年。 第二种情况:如果是其他一般年份都是除以 4 除不尽是平年,能除尽就是闰年。 4.一年有 4 个季度:第一季度:1、2、3 月; 第二季度:4、5、6 月; 第三季度:7、8、9 月; 第四季度:10、11、12 月。 第一季度天数根据 2 月的天数确定; 其中第二季度一定是 91 天;第三、四季度是 92 天; (注意这里的 4 个季度和我们说的一年四季不一样) 5.普通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 3 早上 6:006

9、:00 上午 8:008:00 中午 12:0012:00 中午 12:3512:35 下午 1:0013:00(1+1213 得来的) 下午 4:0014:00 晚上 8:0020:00 夜里 12:0024:00(也是 00:00) 一天有 24 小时,从夜里 12 时,也就是 0 时开始,到 24 时结束。 左边是普通记时法: 含有时间词如:凌晨,早上,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夜里等。 右边是 24 时记时法:没有时间词。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普通记时法和 24 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在下午 1 时之前,24 时记时法不需要加 12,下 午 1 时过后,24 时记时法需要加 12。 两者之

10、间要学会相互转换。 6.会求简单的时间经过(可以统一先转换成 24 时记时法再求时间经过) 整时到整时所经过的时间,如 13:0016:00 就是 16 时13 时3(时) 要能分清给的是时刻,求的是时间段 不是整时到整时所经过的时间,如 13:2014:30 就是 14 时 30 分13 时 20 分 1(时)10(分) 16:4017:30 就是 17 时 30 分16 时 40 分50(分)这种情况也可以类比两位数减两位 数的竖式计算,分不够减找时借 1 当 60 分用。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会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 长度单位

11、有:毫米,厘米,分米 dm,米 m,千米。 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0 厘米。 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 cm,平方分米 dm,平方米 m。 1 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 平方分米100 平方厘米, 1 平方米10000 平方厘米。 注意判断题: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是 100。注意关键词相邻。 1 平方厘米大概有大拇指手指甲那么大。 1 平方分米用手比划一下大小,大概有手掌那么大。 1 平方米大概可以站 16 个小朋友那么大。 长方形面积长宽(Sab)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Saa) 正方形周长边长4

12、注意:周长用长度单位,面积用面积单位,解决问题一定要注意单位问题,看看是否需要 换算单位。 常识回顾一下: 一个信封的面积大约 200 平方厘米。 一张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 64 平方分米。 4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 3600 平方米。 一张扑克牌的面积是 40 平方厘米。 一张课桌桌面的长是 106 厘米。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 6 平方厘米。 一座塔高 36 米。 一个房间地面的面积是 14 平方米。 小红身高是 136 厘米。 一张床的面积大约是 4 平方米。 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二) 1.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 把由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

13、个整体的 几分之一。如把 6 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3 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 2.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 : 也就是要知道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要求这 样的 1 份,应该怎么计算?(除法) 3.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 如一盘桃平均分给 3 只小猴,2 只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三分之二。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以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为基础,抓住分数的含义进行 思考。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要求这样的几份,应该怎么计算?(先除后乘) 5.特殊情况:一根跳绳的是 6 米,这根跳绳一共有多长?

14、6348 米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像 0,1,2,3,4都是自然数,也是整数。 像 0.5,0.6,1.2,3.5 这样的数是小数。小数中的小圆点叫作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 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几元几角可以写成几点几元,几米几分米也可以写成几点几米。 如:2 元 6 角可以写成 2.6 元,2.6 读作:二点六。 常错题目:0.10.3 之间有无数个小数,不要只认为是一个。 与 3.4 相邻的两个整数是 4 和 5。 2.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相似,第一,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小数点、整 数部分),第二,从低位算起,注意进位和退位问题,第三,要注意小数点不能丢和 0 不能 省略。 4.注意 5.0 是小数,而 5 是整数,5.0 和 5 数值相等。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二) 第一,会简单的数据汇总。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合理的整理数据。 第二,会简单的数据排序和分组。寻找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相差多少。 第三,会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体会相同的数据从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得到不一样的 结论。 这单元不仅涉及数学知识,还涉及较多的日常生活经验。题目比较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