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9409483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兰大篇参考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流 行 病 学 研 究,2,流行病学方法分类,现况研究 描述流行病学 生态学研究(相关研究) 筛检 历史资料回顾(常规资料的分析) 随访研究(纵向研究) 分析流行病学 临床随机化对照试验 实验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 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 数学模型,观察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3,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病因推断,提出病因线索 形成病因假设,推断暴露和疾病 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病因假设,病例对 照研究,队列 研究,流行病 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过程,4,一、横断面研究,1、概念 亦称现况研究(prevalence study),是指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人群疾病、健康

2、及相关特征的存在情况和相互关系进行描述研究。,5,2、目的及用途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或某一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分布特征; 为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和假说;发现高危人群或发现有关的病因线索,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开展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评价防治措施效果及医疗卫生工作质量; 用于经常性的疾病监测。,6,3、特点 研究人群中个体在某一特定时间上暴露与疾病的状态; 研究只能分析特定时点上,某人群中暴露与疾病的联系; 无法区分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关系; 适用于不会经常发生变化的暴露因素的研究; 适用于慢性疾病的研究,不适合病程短的疾病研究。,7,4、横断面研究的种类和方法 普查 抽样调查

3、 单纯随机抽样(D) 系统抽样 (X) 分层抽样 (F) 整群抽样 (Z) 多阶段抽样,8,5、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防止方法,选择偏倚 随机化、提高受检者的依从性 信息偏倚 培训调查员、校正测量仪器、选择和 控制调查环境,9,二、生态学研究,1、概念: 以人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从而进行暴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以及有各项特征者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从这两类群体数据分析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与人群特征分布的关系,从而探求病因线索。,10,2、目的与用途 目的:A、产生或检验病因学假说; B、评价人群干预措施效果。 用途:A、为病因

4、学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B、可用于探讨某些环境变量与人群 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C、评价人群干预措施效果; D、用于疾病监测。,11,3、研究类型 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12,三、队列研究,根据以往有无暴露经历,将特定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前瞻性研究、发病率研究、纵向研究、随访研究、定群研究。,13,暴露(exposure): 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年龄、性别、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 队列(cohort): 有共

5、同经历或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队列,14,1、队列研究的特点 属于观察法: 暴露不是人为给予,是研究之前已客观存在的。 设立对照组 由“因”及“果” 能确证暴露与结局的因果关系,15,2、队列研究的目的 检验病因假设: 由因到果,可以检验一种暴露与一种疾病的因果关联,也可以同时检验一种暴露与多种结果之间的关联 评价预防效果: 有些暴露有预防某结局发生的效应 研究疾病自然史: 观察人群从暴露与某因素后,疾病逐渐发生、发展,直至结局的全过程,16,3、队列研究的类型,17,4、主要分析指标 累积发病率 发病密度 标化比(SMR) 相对危险度(RR) 归因危险度(AR) 归因危险

6、度百分比(AR%)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18,5、主要偏倚及控制 选择偏倚 严格规定选择对象的标准 失访偏倚 提高依从性 信息偏倚 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 混杂偏倚 限制和匹配,19,6、主要优点 暴露发生在结局之前,资料可靠; 可直接计算发病率,可直接分析病因的作用; 可同时观察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20,7、主要缺点 不适用发病率低的疾病; 对象不易保持依从性; 研究费时、费钱、费力; 研究设计要求相对严密,21,四、病例对照研究,以现在确诊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的人作为对照,收集既往某个或某些危险

7、因素的暴露情况,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各因素的暴露比例是否有差异。 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22,1、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属观察性研究 设立对照组 逻辑方向由“果”求“因”。时间是回顾性的 可广泛地探索病因 不能确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23,2、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病因研究,可用于病因研究的各阶段 病因了解不确切时-广泛性探 已对病因形成假说-深入验证 评价筛检效果 探讨治疗的副作用 估计医院感染所造成的损失,24,3、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 要求对照组人数病例组人数外,无其它限制和规定 病例与对照匹配 频数匹配 个体匹配 此外

8、,还包括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等。,25,4、病例对照研究的适用情况,疾病较少见而暴露较常见,如肺癌与吸烟的关系 当暴露与疾病均罕见,如暴露引起发病的可能性较高时。如肝癌与氯乙稀关系的研究 对一些潜伏期长的慢性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26,5、主要分析指标,比值比(OR):优势比,病例组有、无暴露于某危险因素的比值与对照组有、无暴露于同一危险因素的比值之比。,OR 含义与 RR 相同,指暴露组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组的多少倍,在疾病率小于5% 时,二者近似。,27,6、主要偏倚及控制,偏 倚 控制措施 1.选择偏倚选入者与未选入者某些 尽量合理地选择 特征上存在差异引起 病例与对照

9、 (入院率偏倚、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检出征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 2.信息偏倚收集信息时由于测量及 多人或多次询问并比 获得数据的方法不正确而造成 较结果,采用盲法 (回忆偏倚、调查偏倚、) 3.混杂偏倚某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 限制、匹配、分层或多因素分析又与研究因素有联系的外来因素影响 ,28,7、主要优点 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有时是罕见病病因研究的唯一选择 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 该方法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例如疫苗免疫学效果的考核及爆发调查等 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29,8、主要缺点 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

10、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 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 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偏倚。,30,五、实验研究,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人群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及差别大小,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31,1、实验研究的特点 属于前瞻性研究,同时有别于观察性流行病学 有实验组平行的对照组 需要对实验组施加有研究者所控制的干预措施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每一对象来自同一总体的抽样人群,并严格遵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32,2、基本原则 对照

11、:去除非研究因素的干扰作用,使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随机: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到实验组或对照组,提高两组的可比性或均衡性 盲法:减少或避免因主观心理因素对实验造成的误差,得到客观真实的结果,33,3、研究类型,研究场所,临床实验,现场实验,所具备的 基本特征,真实验,类实验,个体 实验,社区实验,34,4、主要用途 验证假设,常用于疾病流行因素和病因研究 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 评价保健设施和保健工作 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法或制剂的效果,35,5、主要优点,无回忆带来的信息偏移 随机分组,可比性强 能得出肯定结论,可靠性强 了解疾病自然史,36,6、主要缺点,设计实施难度大、要求高,难以实施 费时、人力物力投入大 研究对象代表性不足,影响结论推论到总体 依从性难以保证,影响评价 难免失访 医德问题,37,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