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薛季益的哲理故事:排座的学问 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40948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薛季益的哲理故事:排座的学问 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薛季益的哲理故事:排座的学问 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薛季益的哲理故事:排座的学问 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薛季益的哲理故事:排座的学问 修订(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薛季益的哲理故事:排座的学问 南宋年间,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有一个人却要远行,出使金国。 这人叫薛季益,是代理工部侍郎。南宋时能够出使金国的使者都是重 量级人物,如范成大、杨万里,薛季益也是这样一个人。 他有学问,在士林中声誉很高; 有品行,典型的强悍之人,总之是 最合适的人选。这样的人远行,各部部长都给面子,纷纷赶来为他饯 行。 六个部正副部长,总共十二人,刚好一桌。 当时,文人洪适也在座,是个副部长。 既然是饯行,薛季益就是客人,无论如何都应坐在客席上。安排 座位的是一个叫陈应求的部长,他对着薛季益一拱手,微笑道:“薛 兄远行为客,请坐客席。” 薛季益连连摇手:“下官叨陪末座,已是过度

2、,万不敢坐客席。” 原来,南宋人坐席有个规则,和我们今天相同,坐席按官职大小 依次而坐,官、品者坐在客位上。在座者,当时品级的恰是陈应求。 陈应求当然不能坐,心里说,过去能够,今天怎么行?如果自己一 坐,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评论自己?所以又一次揖让,请薛季益千万别 客气,务请上坐。 薛季益无论如何也不上坐,并道:“过去都有顺序,今天为啥不 这样?”语言中有点不满了:过去不让我,今天也别让了。 陈应求脸红了,心想,咋的,对我过去坐客席不满,故意找茬?这 样一想,态度更坚决,今天这客席无论如何也要让薛季益坐,就说: “今天,薛大人你一定要坐。” 薛季益道:“无论如何,下官不敢坐。” 两人在那儿互相谦

3、让着,语言越来越僵,脸越来越红。在座客人 见了都十分尴尬,劝说陈应求固然不好,劝薛季益也好像不妥。一桌 欢宴还没开始就要冷场。 这时,一位同事眼睛一转,转头对洪适道:“洪兄才思敏捷,能 不能出一典句给这二位大人开解一下?” 宋人喜好谈章论句,听了这话,一时都忘记了揖让,回过头望着 洪适。 这是一道难题,仓促之间,用一句话既要切题,又要劝客,还要 用典,实在不容易,连陈应求和薛季益也替洪适暗暗着急起来。 洪适一笑,喝一口茶,笑道:“孟子不云乎,庸敬在兄,斯须之 敬在乡人。侍郎姑处斯须之敬可也,明日以往,不妨如常时。”这话 意思是:孟子说,讲究礼节是看情况的,到哪个地方按哪个地方的风 俗,听那儿的长者安排办,你为什么不按照这个说法做,姑且受大家 一次尊敬,过了今天,以后再恢复过去的次序不行吗? 话说得很巧妙,首先是规劝,用圣人的话来说,对饱读诗书之人 最有说服力。其次,是批评,什么都是灵活的,礼节也是这样,千万 别不知变通。再则,暗暗劝说,大家尊敬你,来饯行,千万别扫朋友 的兴。 薛季益一听,哈哈一笑,一拱手对陈应求道:“恭敬不如从命。” 坐了客席。陈应求也哈哈大笑,入席而坐。一场欢宴,终于开始。 洪适一句话,给尴尬找了个台阶,也给友谊找了个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