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教案)--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400216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2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教案)--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教案)--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教案)--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 月光曲(教案)--修订编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月光曲22 月光曲 1.学习本课 8 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钢琴、幽静”等词语。 2.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并背诵课文第 9 自然段。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4.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品质,并通过欣赏月光曲 ,让学生感受音乐 之美,陶冶情操。 重点重点 1.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写 作方法。 2.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品质,并通过欣赏月光曲 ,让学生感受音乐 的魅力,体会艺术之美。 难点难点 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品质,体会贝多芬为穷苦人民

2、造福和自身不向 命运低头的高尚人格。 1.字词教学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幽静、纯熟、清幽、霎时间、 波涛汹涌、陶醉”等词语。如:“幽静”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相关情境的图片来理解,并 对“幽静”与“清幽”这组近义词加以区别,来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妥当。 2.阅读理解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人物的言行中体会人物丰富 的心理和情感,从而深入探究贝多芬弹了一曲又一曲的原因,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 对音乐的热爱。最后,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 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 3.习

3、作运用3.习作运用 通过课文第 9 自然段,学习作者由音乐联想到海面、月光、微云等景物;再由海面、 月光、微云等景物经过想象,构成了由三幅画面组成的明月升起的绮丽画面这样的表达方 法。从而感受音乐的魅力,真正做到将联想和想象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1.预习提纲1.预习提纲 (1) 通过查字典了解 8 个生字的读音及它们的正确写法 ; 通过查字典等方法理解 “幽静”“纯 熟” “波涛汹涌”等新词。 (2)收集课文主人公贝多芬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作品。 (3)借助查阅资料初读,读懂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4、1.学习本课 8 个生字,并掌握“谱写、钢琴、幽静”等词语。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 一、专心致志听乐曲,画像名言识伟人一、专心致志听乐曲,画像名言识伟人 1.播放音乐致爱丽丝 ,让学生静静聆听。1.播放音乐致爱丽丝 ,让学生静静聆听。 师:知道这首曲子的曲名和作者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简单的说一说。 2.贝多芬的资料及他的画像和名言。2.贝多芬的资料及他的画像和名言。 师: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他对穷苦人民非常同情,曾经写下这样的话:(学生齐 读)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是多么幸福。 ” 师:就是这样一

5、位伟大的音乐家,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为世人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 乐曲。 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 月光曲 , 相传这首曲子的谱成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22.月光曲)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这一环节多媒体的运用能有效地拉近学生 与文本间的距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 最好的老师” ,所学知识越接近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所以从一首耳熟能详的致 爱丽丝导入,更能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

6、示自读提示。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2.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效果。3.检查自读效果。 (1)生字词。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p li yn mn 谱 莱 茵 盲 chn jin l to 纯 键 缕 陶 指认生字。 (去拼音认读) 提醒学生注意“幽”字笔顺。 词语理解(课件出示课文词语)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谱写钢琴幽静断断续续 茅屋烛光失明纯熟清幽琴键 景象陶醉 (2)学生交流理解词语。 “幽静”

7、:可以结合课文情景和相关情境的图片来理解(课件出示幽静的小路图片) ; “清幽”:与“幽静”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静” ,而“清幽”侧重于清。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学习语文的重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散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 语。 ”由此可见词语教学是为阅读奠定基础,为儿童阅读扫清障碍,而阅读是积累词语、 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3)交流汇报课文围绕月光曲写了哪些内容? 预设:预设:课文主要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 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

8、传奇故事。 围绕月光曲 ,文章写了哪些内容?(交流汇报) 。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简介贝多芬及月光曲 。 第二部分(第 26 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第三部分(第 710 自然段):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4)总结:在一个幽静的夜晚,小镇上的一对兄妹激起了音乐家贝多芬的灵感,创作出 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 。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地、仔细地欣赏这一名曲! 第 2 课时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2.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 ,让学生感受

9、音乐 之美,陶冶情操。 一、复习旧知入文本,解读词语明心境一、复习旧知入文本,解读词语明心境 1.过渡:1.过渡:上节课让大家摘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现在咱们听写一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提 笔即练字,请规范、工整、快速地书写。 (待学生听写完成后,用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披上银纱 格外清幽 微波粼粼 洒遍银光 越升越高 穿过微云 2.师生齐读词语,走进文本指名学生朗读。2.师生齐读词语,走进文本指名学生朗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预设:预设:我仿佛看见皎洁的月光正照耀着大海,海上银光闪闪。 师:这就叫微波粼粼,洒满(银光) 预设:预设:我仿佛看见大海起风了,浪花

10、老高老高、雪亮雪亮的。 师:这就叫浪花(雪亮) ,接连(涌来)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朗读感觉词语,这样原本枯燥的文字就有了活力,就有了魅力无穷 的形象。让我们齐读一遍,再一次走进月光曲 。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积累词语并不是局限于课后框定的几个字与词。通过检查预 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 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 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和想象的训练。 二、一番对话遇知音,环环相扣解心意二、一番对话遇知音,环环相扣解心意 自由读课文,

11、并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并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 2.贝多芬为什么弹曲子给盲姑娘听? 3.为什么弹完一曲又一曲?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合作,画出重点语句,并在旁做批 注。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既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 进了文本。 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 使学生深入文本, 同时培养学生 “不 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问题一:问题一: 预设:预设:学生找到课文第 3 自然段中兄妹俩的对话。从对话中去感受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以 及面对贫穷

12、妹妹的善解人意。 (重点从“那有多好哇!” “不过随便说说”去体会盲姑娘想 听贝多芬演奏的迫切心情和她的善解人意及对哥哥的劝慰。 ) (课件出示对话)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 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 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通过指名读、男女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兄妹俩生活的凄楚和酸涩以及 内心对音乐的热爱,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互相体贴、互相爱护、手足情深的感情。 问题二:问

13、题二: 过渡:过渡:这一幕兄妹互相体贴的对话正好传入音乐家贝多芬的耳中,这位一心想为穷苦人民 造福的伟人面对如此热爱音乐的妹妹怎能不感动呢?于是他推开门,轻轻走了进去。为兄 妹俩弹了一首曲子。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师:盲姑娘为什么激动? 预设 1预设 1:因为盲姑娘从纯熟的琴声中听出了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 预设 2:预设 2:因为她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读出盲女孩的激动。 问题三:问题三: 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学生:从妹妹双目失明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

14、难以言表的激动中去思考) 预设:预设:盲姑娘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 乐,贝多芬因他乡遇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 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在真正的蕴含着情感的语言文 字中,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在读中 体会贝多芬同情、帮助兄妹俩的高尚品质。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 的。 过渡:过渡:就是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夜晚,在莱茵河旁的小镇上,在一间茅草屋里,著名的钢琴 曲月光曲就这样谱写成了。接下来我们一起好好

15、的来欣赏这首钢琴曲吧! 三、示范朗读展画面,解读“联想”达曲意三、示范朗读展画面,解读“联想”达曲意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 9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第 9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之中。 (播放课件,在 音乐月光曲和画面的配合下朗读) 2.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 9 自然段,找出 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2.画面和音乐美吗?其实书本里描绘的更美,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第 9 自然段,找出 写得美的词句,并想想美在哪里? 3.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用“”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

16、”画出联 想的句子。 3.这么美的景色,全是皮鞋匠亲眼看到的吗?用“”画出实实在在的事物,用“”画出联 想的句子。 4.指导感情朗读:4.指导感情朗读: (课件出示想象的句子,并给每一部分配上相关的图片)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读出清幽、舒暖之感。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读出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波折之感。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读出高潮的高昂激越。 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读出大海的美,读出它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这 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 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继而感受音乐的魅力。 体会联想的写作手法的妙处。 师:写文章的时候,如果既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又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 想,文章的内容一定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情感也会更加深刻!不过,联想和想象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