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400035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6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修订编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B 91 JB/T 7723.21995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 1995-06-20 发布1996-0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发 布 I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2 引用标准 1 3 试验条件 1 4 试验方法 2 5 试验报告 13 附录 A 孔板流量系数及空气膨胀系数 (补充件) 15 附录 B 叶轮静平衡检查工具 (参考件) 16 附录 C 试验原始数据记录表 (参考件) 17 JB/T 7723.2 1995 目 次 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背负式喷雾喷粉机性能试验和田间生产试验的条件、程序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用汽油机驱动的离心式风机,采

2、用气力输液、输粉原理的背负式喷雾喷粉机(以 下简称背负机)及其配套的喷射部件。 2 引用标准 GB 2624流量测量节流装置 第一部分 节流件为角接取压、法兰取压标准孔板和角接取压标 准喷嘴 GB 5667农业机械生产试验方法 GB 6959植物保护机械名词术语 GB 9239刚性转子平衡品质 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NJ 204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 3 试验条件 3. 1 环境条件 除特殊要求外,试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3. 2 供试样机条件 试验时整机装配应完整。除特殊说明外,所有试验均在标定转速(允差1%)下进行。 3. 3 试验用介质 a除喷粉试验、田间生产试验外,试验用介质均为常温常压下的

3、空气及不含任何固体悬浮杂质的 清水。对超低量喷雾,部分试验项目不宜用水试验时,可采用二线油或其他轻柴油。 b喷粉试验用介质为通过 200 目标准筛、无杂物的陶土粉,其含水率应小于 4%。 c田间生产试验用介质,必须是按农业生产防治要求稀释后的农药液剂或粉剂。 d试验用汽油、机油应符合其使用说明书要求。 3. 4 试验用仪器、设备 试验用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限内,其主要测定参数最低精度应满足表 1 要求。 机械工业部 1995-06-20 批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机 械 行 业 标 准 背负式喷雾喷粉机 试验方法 JB/T 7723.21995 1996-01-01 实施 JB/T

4、 7723.21995 2 表 1 测定参数精 度备 注 转 速0.5%推荐使用数字式转速表 转 矩1%推荐使用转矩转速仪 时 间分辨率 1s推荐使用电子秒表 噪 声分辨率 0.5dB 振 动10% 重 量分辨率 0.1kg 压 力 1%FS 2.5 级 10kPa 10kPa(药箱气密试验) 风 速10%FS 温 度(1%+1) 4 试验方法 4. 1 动力配套性能试验 4. 1. 1 起动性能 试验在常温状态下进行。试验前,背负机在环境温度下的适应时间不得少于 1h,在不换件的条件 下允许作必要的调整。拉起动绳起动,每次起动允许操作 2 回,其中一回成功即为该次起动成功。试 验进行 3 次

5、。 4. 1. 2 整机怠速性能 整机呈喷雾状态,固定在台架上。试验时,逐渐调节油门,减低转速,测定其最低稳定转速。稳 定运转持续 5min,测量其转速,计算转速波动率。然后突然加大油门,机具不应熄火。试验进行三 次,结果记入附录 C 中表 C1。 = n nn minmax 100%(1) 式中:nmax运转时间内最高转速,r/min; nmin运转时间内最低转速,r/min; n运转时间内平均转速,r/min。 4. 1. 3 最大工况功率合理性 试验在风机性能测试台上进行。测定短管喷粉状态下风机驱动轴功率,计算其与发动机功率之比 值。 4. 1. 4 他冷式汽油机冷却可靠性 整机状态同

6、4.1.2 条。背负机在标定转速下运转 30min 后,测量汽油机缸体上平面在径向距离散 热片 10mm 处的最高温度。 4. 2 整机运转性能试验 4. 2. 1 运转平稳性 整机呈喷雾状,固定在台架上。机具启动后允许作必要的调整,使之在标定转速下正常运转。每 隔 5min 测量一次转速,结果记入附录 C 中表 C2。计算 30min 内整机运转波动率。 JB/T 7723.21995 3 4. 2. 2 噪声试验 4. 2. 2. 1 声学环境条件 测定场地应为半径为 20m 以上的开阔地。场地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或反射面,地面平整。本底噪 声的 A 计权声压级应比整机所得噪声小 10dB

7、以上。测试时,要求环境气温在10+30之间,风速低 于 5m/s。 4. 2. 2. 2 整机噪声测量 背负机固定在台架上,喷管水平放置,其中心离地高 1m。在发动机主轴水平面内,距背负机 1.5m, 沿四周均布 48 个测点,测量各点 A 计权声压级。 4. 2. 2. 3 耳旁噪声测量 背负机在实际背负操作状态下,测定与操作者的正面成 45,与人耳高,距人耳前方 10cm 处(见 图 1)噪声的 A 计权声压级。 以上两种测量,每点的测定值应重复测试 3 次,求其平均值,结果记入附录 C 中表 C3。同一转 速(工况)下的 3 次声压级测定值之差不应超过 3dB(A) ,否则测定数据无效。

8、 图 1 4. 2. 3 振动试验 整机呈喷雾状态,固定在台架上。台架及固定装置总质量不大于 25kg。试验时将手油门固定在标 定转速位置,用振动仪测定半箱时背垫上均布 69 处的振动加速度值。在海绵减振垫上测量时,加速 度传感头对测点的压紧力不小于 50N。试验重复 3 次,计算其算术平均值,结果记入附录 C 中表 C4。 4. 3 整机喷洒性能试验 4. 3. 1 喷量及喷量均匀性 将装满水(粉)的整机可靠地固定(或吊挂)在秤上,药液(粉)调节开关置于所需开度。测定 点应包括开始与结束在内的 57 点,结束时间不能正常连续喷射时。试验时喷管水平与垂直放置分别 进行。试验重复 3 次,按下式

9、计算各段平均喷量、整机喷量及喷量均匀性。结果记入附录 C 中表 C5。 Qi = i i t g (2) 式中:Qi各段平均喷量,kg/min; gi各段喷出药液(粉)的重量,kg; ti各段所用的平均时间,min。 Q= = n i i Q n 1 1 (3) JB/T 7723.21995 4 式中:Q整机平均喷量,kg/min; n分段数。 S =() 2/1 1 2 1 1 = n i i QQ n (4) 式中:S标准差。 V= Q S 100%(5) 式中:V变异系数。 4. 3. 2 残留液(粉)量 喷量试验结束后,秤(量)出箱内残留的液(粉)量,记入附录C中表C5。 4. 3.

10、 3 喷雾水平射程 试验在室内进行。喷管水平放置,其中心离地高1m。试验时,沿射程方向测出不同距离处的最 大风速。 低量喷雾以风速2m/s处与喷口间的距离为喷雾水平射程,试验结果记入附录C中表C6。 超低量喷雾可采用纸卡法或载波片法进行。沿射程方向均布若干片纸卡(或载波片) 。单位面积上 的雾点数。10粒/cm2处与喷口间的距离为喷雾水平射程。 4. 3. 4 喷雾垂直射程 试验在室内进行。喷管垂直向上。试验时沿射程方向测定不同高度处的最大风速值。低量喷雾以 风速2m/s处与喷口间的垂直高度为喷雾垂直射程。试验结果记入附录C中表C6。 4. 3. 5 喷粉幅宽 试验时将薄膜喷粉管接在喷管出口,

11、 测定薄膜管均匀出粉段的工作长度, 结果记入附录C中表C6。 4. 3. 6 雾滴直径 4. 3. 6. 1 试验条件 试验在室内进行。试验时环境条件应满足室温525,相对湿度不小于80%。取样用培养皿,底 部涂抹一层凡士林,加温化匀,冷却后再加23mm厚的10号车用机油。 4. 3. 6. 2 雾滴采集与分级 背负机固定在台架上,喷管水平放置,其中心离地高1m。取样点离地高15cm,在有效射程内沿 射程方向均布10点。雾滴采集时间以雾滴数量足够,且又不致使雾滴相互合并为宜。每一取样点用刻 度显微镜测量100个雾点的直径,测量误差不大于10m。将所测的雾点直径从小到大分为812级。 超低量喷雾

12、时,雾粒采集可用载波片法。详见NJ 204中有关规定。 4. 3. 6. 3 结果 a体积中值直径 按下列公式计算各级雾滴体积平均直径,结果记入附录C中表C7。 di3= = m j iij nd 1 3 /(6) 式中:di各级雾滴体积平均直径,m; dij各级中各雾滴直径,m; ni各级中雾滴个数。 JB/T 7723.21995 5 Vi= 6 di3 nI(7) 式中:Vi各级雾滴体积。 V= = k i i V 1 = 6 = k i iin d 1 3 (8) 式中:V雾滴总体积; k分级数。 将所得的各级雾滴的体积从小(或大)到(或小)累积起来,用插入法或作图法计算累积量为总 体

13、积的50%时的雾滴直径,即为试验样机雾滴体积中值直径。 b雾滴分布 在高斯对数曲线坐标纸上画出雾滴分布曲线图(图2) 。注明累积体积为16%、50%(体积中值直 径)和84%处相应的直径数值。 图2 图2为每一累积体积给出了相应的雾滴直径,图上的累积体积以它占雾滴样品总体积的百分数表 示。Y轴是对数分度,表示雾滴直径;X轴是高斯分度,表示累积体积值。 4. 4 主要零部件性能试验 4. 4. 1 风机性能试验 4. 4. 1. 1 试验环境及装置 试验在室内台架上进行。空气动力参数测定应按风机实际使用状态采用出气法。风量测量采用孔 板、风室或动压管测量法,其试验装置应分别符合图3、图4或图5。

14、风机主轴平面离地高大于800mm。 试验时,试验装置进出口附近无任何影响气流正常流动的障碍物,记录环境空气状态参数:室温、 大气压力、相对湿度等。试验结果应换算成标准吸气状态;风机吸入口空气温度为20,绝对压力为 101.3103Pa,相对湿度为50%,标准吸气状态下的空气密度为1.2kg/m3。 试验风管应采用内表面光滑、截面积为风机出口截面积11.3倍的圆形直管。风机与试验风管之 间用扩散管连接,其锥形扩散角应小于14。 JB/T 7723.21995 6 1气压计;2温度计;3试验风机;4连接管;5试验风管;6压力计; 7整流栅;8温度计;9孔板测定装置;10流量调节装置 图3 1试验风

15、机;2压力计;3风室;4金属网;5温度计; 6试验风管;7孔板测定装置;8整流栅;9辅助风机;10流量调节装置 图4 1气压计;2温度计;3试验风机;4连接管;5试验风管;6压力计; 7整流栅;8动压管;9温度计 图5 整流栅栅格正方形边长t为试验风管直径D的1/41/6,轴向长度l应大于3t,见图6。 JB/T 7723.21995 7 图6 风室为圆柱形,其直径应保证试验时风室内流速小于2m/s。稳流网线直径与网线间距之比在0.15 左右。 静压取压孔应垂直风管内壁,交接处应平滑无毛刺,保持棱角。对称分布4点,按图7所示要求 制造,并测取静压平均值。 风量测量采用孔板法时,应使用标准孔板。

16、取压方式采用角接取压法,结构须符合图8规定。试 验风管内径不小于50mm, 孔板直径比=d/D应在0.220.80范围内取大值, 雷诺数Re应在5103107 范围内,孔板的设计计算及加工精度应符合GB 2624的有关规定。 风量测量采用动压管法时,动压管结构应符合图9要求。其头部外径应小于试验风管内径的5%。 测定点应在风管截面的纵向直径上分布10点,见图10。 试验前测试装置必须运转正常,并保证整个气流系统的密封性。 图7 1环室;2法兰;3孔板;4夹紧环 图8 JB/T 7723.21995 8 图9 r1=0.316R;r2=0.548R;r3=0.707R;r4=0.837R;r5=0.949R 图10 4. 4. 1. 2 完整风机性能试验 试验在标定转速下进行。改变风量调节装置,从全闭到全开,按风量均匀选取7点以上。其中最 大风量工况的全压应低于最高全压,记录各工况下的转速、静压、压差、转矩、温度、噪声等参数。 试验数据记入附录C中表C8,计算各点风量、风机出口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