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的轨迹问题-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76684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点的轨迹问题-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动点的轨迹问题-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点的轨迹问题-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点的轨迹问题-修订编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点的轨迹问题 动点的轨迹问题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 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 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以及技巧的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的教学的全过程,而且在建 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和渗透。 轨迹问题是高考中的一个热点和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特别 是当今高考的改革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为突破口,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力, 运算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 常涉及函

2、数、 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现(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的条件)代(动点、 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 求轨迹方程的的基本方法: 1直接法: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 需要特殊的技巧,易于表述成含 x,y 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2定义法 :2定义法 : 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 ,可从曲线定义出发 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

3、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3.代入法:3.代入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 P(x,y)却随另一动 点 Q(x,y)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 Q 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 x,y表 示为 x,y 的式子,再代入 Q 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 P 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4.参数法 :4.参数法 : 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 中间变量(参数) ,使 x,y 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 迹方程。 5.交轨法 :5.交轨法 : 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

4、时 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可以说 是参数法的一种变种。 6.转移法:6.转移法:如果动点 P 随着另一动点 Q 的运动而运动,且 Q 点在某一已知曲线上运动, 那么只需将 Q 点的坐标来表示,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 P 点的轨迹方程。 7.几何法 :7.几何法 : 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 足的条件,然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8.待定系数法:8.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9.点差法:点差法:求圆锥曲线中点弦轨迹问题时,常把两个端点设为并代),(),( 22

5、11 yxByxA 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作差求出曲线的轨迹方程。 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的定义是根本, 它是相应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的“源” 。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 “回归定义”是一 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二、注意事项:二、注意事项: 1. 求轨迹方程的关键是在纷繁复杂的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 P 的运动规律,即 P 点满足的 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 )( )( )( 0)( . 2 为参数又可用参数方程表示程轨迹方程既可用普通方t tgy tfx ,yx,F 来表示,若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则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

6、程。 3. 求出轨迹方程后, 应注意检验其是否符合题意, 既要检验是否增解, (即以该方程的某 些解为坐标的点不在轨迹上) , 又要检验是否丢解。 (即轨迹上的某些点未能用所求的方程表 示) ,出现增解则要舍去,出现丢解,则需补充。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的特殊情形或极端 情形。 4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他方法。在此不一一缀述。 【典型例题选讲典型例题选讲】 一、直接法题型:一、直接法题型: 例例 1 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 Q(2,0) ,圆 C 的方程为,动点 M 到圆 C 的切1 22 yx 线长与的比等于常数,求动点 M 的轨迹。MQ)0( 解:解:设 MN 切圆 C 于 N,则。 222

7、 ONMOMN 设,则 ),(yxM 2222 )2(1yxyx 化简得0)41 (4)(1( 22222 xyx (1)当时,方程为,表示一条直线。1 4 5 x (2)当时,方程化为表示一个圆。1 22 2 22 2 2 ) 1( 31 ) 1 2 ( yx 说明 :说明 : 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 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变式- -变式- - 如图,圆与圆的半径都是 1,过动点 P 分别作圆、圆的 1 O 2 O4 21 OO 1 O 2 O 切线 PM、PN(M、 N 分别为切点) , 使得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并求动点 PPNPM2 P O1O2 N

8、 M y xQ M N O 的轨迹方程 解:以的中点 O 为原点,所在的 21O O 21O O 直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 则)0 , 2(),0 , 2( 21 OO 由已知可得:PNPM2 22 2PNPM 因为两圆的半径均为 1,所以) 1(21 2 2 2 1 POPO 设,则,即),(yxP 1)2(21)2( 222 yxx33)6( 22 yx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或)33)6( 22 yx0312 22 xyx 评析: 1、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 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2、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

9、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 明轨迹是什么。 二、定义法题型:二、定义法题型: 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 ,可从曲线定义出发 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例 2 例 2 已知 A、B、C 是直线 l 上的三点,且|AB|=|BC|=6,O切直 线 l 于点 A, 又过 B、C 作O异于 l 的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 点 P,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过 B、C 异于 l 的两切线分别切O于 D、E 两 点, 两切线交于点 P.由切线的性质知:|BA|=|BD|,|PD|=|PE|, |CA|=|CE|,故|PB|+|PC|

10、=|BD|+|PD|+|PC|=|BA|+|PE|+|PC| =|BA|+|CE|=|AB|+|CA|=6+12=18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 P 的轨迹是以 B、C 为两焦点的椭圆, 以 l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以 BC 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可求得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22 1 8172 xy 练习: 练习: 已知圆 O 的方程为 x2+y2=100,点 A 的坐标为(-6,0) ,M 为圆 O 上任一点,AM 的垂 l O P E D C B A 直平分线交 OM 于点 P,求点 P 的方程。 解:由中垂线知,故,即 P 点的轨迹为PMPA 10OMPOPMPOPA

11、 以 A、O 为焦点的椭圆,中心为(-3,0) ,故 P 点的方程为125 1625 )3( 22 yx 评析:定义法的关键是条件的转化转化成某一基本轨迹的定义条件。 三、代入法题型:三、代入法题型: 例 3 例 3 如图,从双曲线 x2-y2=1 上一点 Q 引直线 x+y=2 的垂线,垂足为 N。求线段 QN 的中 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解:设动点 P 的坐标为(x,y),点 Q 的坐标为(x1,y1) 则 N( 2x-x1,2y-y1)代入 x+y=2,得 2x-x1+2y-y1=2 又 PQ 垂直于直线 x+y=2,故,即 x-y+y1-x1=0 1 1 1 xx yy 由解方程组

12、得, 代1 2 3 2 1 , 1 2 1 2 3 11 yxyyxx 入双曲线方程即可得 P 点的轨迹方程是 2x2-2y2-2x+2y-1=0 练习 :练习 : 已知曲线方程 f(x,y)=0.分别求此曲线关于原点, 关于 x 轴, 关于 y 轴, 关于直线 y=x, 关 于 直 线 y=-x, 关 于 直 线 y=3 对 称 的 曲 线 方 程 。 (f(-x,-y)=0,f(x,-y)=0,f(- x,y)=0,f(y,x)=0,f(-x,-y)=0,f(x,6-y)=0) 四、参数法与点差法题型:四、参数法与点差法题型: 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

13、借助 中间变量(参数) ,使 x,y 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 动点的轨迹方程。 例例 4 经过抛物线 y2=2p(x+2p)(p0)的顶点 A 作互相垂直的两直线分别交抛物线于 B、C 两 点,求线段 BC 的中点 M 轨迹方程。 解:解:A(-2p,0),设直线 AB 的方程为 y=k(x+2p)(k0).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解得 B 点的坐标为,由于 AC 与 AB 垂直,则 AC 的方程为,与抛) 2 ,2 2 ( 2 k p p k p )2( 1 px k y 物线方程联立方程组可解得 C 点的坐标为, 又 M 为 BC 中点, 设 M(x,y), )2

14、,22( 2 kpppk 则,消去 k 得 y2=px,即点 M 的轨迹是抛物线。 kp k p y ppk k p x2 2 2 巩固与提高:巩固与提高: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 y=x2上异于坐标原点 O 的 两不同动点 A、 B 满足 AOBO(如图 4 所示).求AOB 的重心 G(即三角形 三条中线的交点)的轨迹方程; 【解析】 解法一:以OA的斜率k为参数由解得 2 ykx yx A(k,k2) OAOB, OB:由解得B 1 yx k 2 1 yx k yx 2 11 , k k 设AOB的重心G(x,y) ,则 2 2 11 3 11 3 xk k yk k 消

15、去参数k得重心G的轨迹方程为 2 2 3 3 yx 解法二:设AOB 的重心为 G(x,y),A(x1,y1),B(x2,y2),则 (1) 3 3 21 21 yy y xx x OAOB ,即,(2)1 OBOA kk1 2121 yyxx 又点 A,B 在抛物线上,有,代入(2)化简得 2 22 2 11 ,xyxy1 21 xx 3 2 3 3 2 )3( 3 1 2)( 3 1 )( 3 1 3 22 21 2 21 2 2 2 1 21 xxxxxxxx yy y 所以重心为 G 的轨迹方程为。 3 2 3 2 xy 22如图,设抛物线的焦点为 F,动点 P 在直线上运动, 2 :

16、xyC02: yxl 过P作抛物线C的两条切线PA、 PB, 且与抛物线C分别相切于A、 B两点.求APB 的重心 G 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切点 A、B 坐标分别为,)(,(),( 01 2 11 2 0 xxxxxx和 切线 AP 的方程为:; 02 2 00 xyxx 切线 BP 的方程为:; 02 2 11 xyxx O G B A y x P l 解得 P 点的坐标为: 10 10 , 2 xxy xx x PP 所以APB 的重心 G 的坐标为 , P P G x xxx x 3 10 , 3 4 3 )( 33 2 10 2 1010 2 1 2 010 pP P G yx xxxxxxxxyyy y 所以,由点 P 在直线 l 上运动,从而得到重心 G 的轨迹方 2 43 GGp xyy 程为: ).24( 3 1 , 02)43( 22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