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49364271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5.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 )边形。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

2、用( )根小棒。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 )边形,也可能是( )边形。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三.表内乘法(一)知识点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 表示:54或45 (用电子图表示出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如26,横看是2个6,竖看6个2)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 3 4 = 12 (乘数) (乘数) = (

3、积)6. 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7.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四、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把8个桃子平均分,可以怎么分?2.把6个 分成两堆,请你画出

4、不同的分法。(1) ( )(2) ( )(3) ( )上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后面的括号里画“”。 4.6颗 ,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分( )颗;平均分给3名同学,每人分( )颗;平均分给6名同学,每人分( )颗。 5.12个花瓶,每4个装一盒,装了( )盒。 6.12个花瓶,装了3盒,平均每盒装( )个。(二) 除法的含义1.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枝。2.8只玩具小象,每4只装一盒,装了( )盒。4.15个小朋友,每5人一组,分成了( )组。5.读一读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分别是几。 63=2 126=2 305=66.下面的说法,对的画“”,错的画“”。(1)

5、把6个桃分成3份,每份一定有2个。 ( )(2)82读作“8除2”。 ( )(3)15颗 ,平均分成5份,没份有3颗。 ( )(4)把6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个,列式是32=6。 ( )7.列式计算1. 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几?2. 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3. 被除数和除数都是6,商是几?(三)口诀求商1.美术组有6人,一共做30朵花,平均每人做多少朵?2.口算82= 102= 155= 204=62= 255= 244= 126=61= 55= 124= 42=3.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 =3 6 = 4.有30名同学进行跑步比赛。(1)分成5组,每组几名同学?(2)

6、 已经跑了18人,还剩几组没有跑?5.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1)锯断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用几分钟?(2)如果完成任务用了20分钟,那么锯断一次要几分钟?五、米和厘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4.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是有限的。例题1:下列三角形一共有( )条线段, 比一比,哪条线段最长,哪条线段最短? 线段( )最长,线段( )最短。例题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4

7、米 30厘米 10米 70厘米 7米 3米99厘米 6、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1.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2.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3.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乘法: 3 4 = 12 (乘数) (乘数) = (积)4. 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5.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6.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7.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8.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9.用表内乘法求商。例题1:用3、5、15三个数写两道乘法算式()(),两道除法算式()(),口诀是()例题2: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例题3:同学们一共做了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花?例题4:计算497=( ),想口诀( ),商是( )。7. 观察物体1.从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2.根据立体图形判断平面图形,根据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