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6380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56 大小:48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修订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体育专业知识复习材料-修订编选(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体育: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 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 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 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 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 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 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3、社会体育:

2、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 社区体育 :4、 社区体育 : 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 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 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 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 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 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

3、 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 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 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 身体健康, 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 环境、 卫生保健等知识, 发展体能, 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 不仅自我感觉良好, 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 ; 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 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

4、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 极的影响。 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 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 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 10、社会适应:10、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 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 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 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 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 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

5、提高。作为学 习领域的社会适应, 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11、运动参与:11、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 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 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 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 惯。 12、运动技能:12、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 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

6、习、掌 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 基础。 13、体能:13、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 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 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 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 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4、学习领域 :14、学习领域 : 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5、领域目标:15、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

7、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6、水平目标:16、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7、地域性运动项目 :17、地域性运动项目 : 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 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 运动项目。 18、体育教学:18、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 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过程。 19、体育课程:19、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 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20、体育

8、教学要素:20、体育教学要素: 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 的部分。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 方法)。 21、体育教学方法:21、体育教学方法: 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技巧与艺 术的表现。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语言法(动作讲解)、直观法(动作示范)、练 习法(完整法、分解法、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法、比 赛法、综合法、电化教学法、自学自练法、预防与纠错法、“尝试错误”教学法。 22、体育教学原则:22、体育教学原则:指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反映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 基本原则有:自觉积极性原

9、则、直观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运用运动负荷原则、巩固和提高原则。 23、体育教学风格:23、体育教学风格:指不同于一般文化课教学的一些特点: 需要有学生进行的身体活动。 身体活动和脑力活动紧密结合。 能掌握锻炼身体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简单的体育活动形式,提高身体素质。 一定的运动量,达到一定的强度。 室外活动组织。 师生之间交融关系。 24、体育教学组织:24、体育教学组织: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 场地器材等进行合理安排的各种措施。 25、课堂常规:25、课堂常规: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双方提出和一 系列基

10、本要求,属教学管理的一项具体规定。 26、分组教学:26、分组教学: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将全班同学,按一定条件分成若干小 组,在教师领导下,分别进行练习和一种组织形式。 27、教学分组:27、教学分组:指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方便教学,按学生的年龄、性别、 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体育基础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 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8、分组不轮换:28、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 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9、分组轮换:29、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 助下,各组学生

11、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 教学组织形式。 30、体育教学内容:30、体育教学内容: 指为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选用的体育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 习总称。 31、教材排列:31、教材排列: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方式处理后,排出一种程序式系列。以教材 内容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按年级依次出现的,称为直线式排列;同教材在 各个年级反复出现的,称为螺旋式排列;用直线式和螺旋式混合交错的,称为混 合式排列。 32、学年教学计划:32、学年教学计划: 指以年级为单位,按照体育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将该 年级的基本教材和选用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 中去的

12、一种表格式的排列。 33、学期教学计划:33、学期教学计划: 又称教学进度表,它是把年度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两个学期 的各项教材、时数、考核项目,按一定要求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去的一种表格 式文件,是教师编制教案的依据。 34、单元教学计划:34、单元教学计划: 又称单项教学进度,它是把某年级的某项材,按课次顺序订 出每次课的教学任务、要求和组织教和教学进度,保证各项主教材有重点、有步 骤、有系统地进行教学。 35、课时计划:35、课时计划:又称教案,它是教师根据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结合班级具体实 际,编写出的每堂课的具体执行方案。 36、教学目的:36、教学目的:是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育

13、意图的一种广泛的陈述。 37、教学目标:3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 确的陈述 38、体育基本技术:38、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39、体育基本技能:39、体育基本技能: 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 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40、体育课的结构:40、体育课的结构: 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 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按认识规律和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一般由 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部分组成。 41、队列练习:41、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

14、挥下,进行协调 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 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42、队形练习:42、队形练习: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各种队形、图形的变化。 43、准备活动:43、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 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 动创伤。 44、一般性准备活动:44、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45、专门性准备活动 :45、专门性准备活动 : 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 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46、诱导练习

15、:46、诱导练习: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 的结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 但较简易。 47、辅助练习:47、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 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48、稳定状态:48、稳定状态:指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 惰性的逐步克服, 各系统、 器官活动功能和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称为稳定状态。 49、整理运动49、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50、恢复过程:50、恢复过程:指体育活动结束后,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仍处于高的

16、水平,必须经 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活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内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51、超量恢复:5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 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 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52、积极性休息:52、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 放松动作作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53、运动:53、运动:指从事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包括旨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和充 分发展身体运动能力的各种锻炼方法和活动项目总称。 54、体质:5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 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 围) ; 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 ; 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 柔韧)。 55、体格:55、体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