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352367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7.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修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修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修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1 苏州拙政园空间布局分析 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 拙政园不仅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而且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具 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拙政园的建园风格, 构园要素, 布局设计等 方面都极具特色。 我们通过写生实习对拙政园进行考察分析,研 究拙政园和谐的空间布局, 丰富的空间层次以及园内丰富的视觉 变化,从而归纳出江南私家园林营造的潜在规律,为现代园林规 划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这三个方面说空间布局空间分割视觉分析 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布局 在考察实习中, 拙政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拙政园 相对于其园

2、的园,如、留园、沧浪亭、,面积大很多,但是拙政 园并没有因为其面积大而显得单调空旷;相反,园内通过整体空 间的划分而显得大而有致。拙政园整体的空间分为了三部分,分 别是:东园、中园、西园。 东园的面积约为31 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 “归园田居” 为主。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 园的入口设在南端, 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 即进入园内。 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 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2 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 林,林西为秫香馆。再西有一道依墙的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 以洞门数处

3、与中区相通。 中园是全园的精华之所在,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 布置堂、榭、亭、轩。其面积现约为18.5 亩,其中水面面积就 占了大约三分之一。 水面有分有聚, 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 置参差错落的亭台楼榭。 西园面积约为12.5 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 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 宜两亭等景观。 又新建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 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 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 , 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 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 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

4、。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 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 中园空间分析拙政园中园园区分为了五个景区:每个景区 都有自己的建筑主体与鲜明的庭院主题;我们都知道古代文人雅 士喜欢追求隐居安乐为主的生活,因此从江南私家园林的布局上 也能体现出这特点, 园内拥有各个独立空间,或静观或游赏, 移 步换景都有特定的内容,不厌其烦。 但是五个景区总体风格是比 较和谐融洽, 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3 风格。 拙政园在空间整体布局上,有南北和东西两条主轴线,但是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并非工整对称,而是通过景区的划分建立空

5、间系统的层级关系, 而无处不在的对称和拟对称构图,同步加强 着整体和局部的“身份”属性,以达到整个园区的平衡。 (1) 远香堂与雪香云蔚亭构成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南北轴线。 雪香云蔚亭对远香堂,几乎对称、分别为北南两侧的中心建筑, 前者占据竖向的制高点,后者占据体量之最。 从南北轴线上分析拙政园的建筑分布如下:两侧绿漪亭与海 棠春坞相对,同位于水边退后于视线界面;待霜亭与绣绮亭相对, 同位于山上, 前者有植被映衬, 后者体量较大; 荷风四面亭与倚 玉轩相对, 同为两侧中心建筑的陪衬,皆可四面观景; 见山楼与 香洲相对, 均为二层临水建筑。 在南北轴线上, 南半边高密度的 建筑群组合与北半边高低起伏

6、的地形、丰富的植物景观相对比, 人工经营与自然景色在空间感受上取得平衡。同时,沿这条轴线, 空间序列有明确的节奏感。 (2) 梧竹幽居与别有洞天构成东西轴线关系。别有洞天半亭 与梧竹幽居位于中园的边缘,有明确的对景关系。 作为园内一条 最长的透景线,从西向东,在立面上,海棠春坞与绣绮亭小山、 远香堂和倚玉轩、 小飞虹和香洲三组空间,每组空间东西跨度都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4 接近; 在平面上,海棠春坞与绣绮亭小山边界在空间上一退一进, 远香堂与倚玉轩、 香洲与小飞虹同为一退一进,为空间的虚实对 比。 (3)小飞虹景区水体本身形成了一条视觉通道,形成轴线。 小飞虹与小沧浪跨越水

7、面, 分隔了空间层次, 强调了轴线的存在; 两侧香洲、倚玉轩作为景区东西边界的尽端相对。 一、拙政园中园空间布局分割方法 从整体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其造园的空间布置上,一个 大空间由若干个小空间组合而成,个个空间即独立又相联 系。空间小中见大,主次分明。空间分割方法有很多,总 的归纳为:水平空间分割和垂直空间分割。水平空间分割 可通过围墙、廊架、建筑小品、山石、水体、植物等各种 元素,运用不同的分割手段把空间特性展现出来。围墙具 有“实”的特性,作为显性的分隔手段延绵于园林内外或 园林内部之间,明确地划定了一次空间分隔,并依据空间 界定强弱不同和景观上的考虑,于墙上或装隔扇,或筑漏 窗,或辟空洞,

8、又使其具有了不同的表情。拙政园中部园 区中枇杷园景区和远香堂景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了 空间分割。 廊架由于柱间开敞而具有“虚”的特质,在分隔空间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5 的同时又为其所分隔的空间建立了相互渗透、相互延伸的 空间秩序,进而产生交错变化的景观效果。拙政园中部园 区中,远香堂景区和小飞虹景区通过空廊和有漏窗的半廊 来分割空间。亭、台、楼、阁等建筑小品和山石在作为园 林中景观焦点的同时,也到了分隔空间的作用,特别是山 石,因其无定形的自然形态,使其在分隔空间并进行空间 转换时自然流畅,不着很迹。如拙政园中部园区,由前部 开敞明亮的空间到后部幽静空间的分隔与转换就是借

9、一 片山石的遮挡一气呵成。水面和植物在水平空间分隔中, 同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体现了江南私家园林空间 隔而不断的意境,是园林水平空间分割非常软质化的手 段,同时作为园林中的主体景观空间,它也是被分隔的对 象。植物景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四季变化不断,亦是 水平空间分割非常软质化的手段。拙政园中部园区的几大 景区多数以中央大水面和其他元素结合起来作为分割空 间的手段。 垂直空间分割就是竖向的空间有变化,常随地势之高 下盘回起伏,有曲有深,有峻有峭。依据不同的高度及空 间用途可以把垂直空间分割分为三个层次 我们知道空间被感知的尺度大小取决于视觉和触觉,其中主要的 是视觉。而有效的分割不仅不会

10、使空间变得局促,反而可以扩大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6 空间。通过对拙政园中园园区空间布局分析可知,造园者通过对 中园部分进行了水平空间分割和垂直空间分割,而使拙政园具有 和谐的空间布局以及丰富的空间层次。 二、拙政园中园视觉分析 远香堂为拙政园主建筑,与雪香云蔚亭相对,站在远香堂 月台视觉是完全打开,恰能收进一池三山的景色。 雪香云蔚亭位于拙政园的最高点,也是全园景观围绕中心, 它的视觉也是比较开阔,能看到大部分中园园区的景观。 梧竹幽居四面用圆洞门进出,四面皆景。 荷风四面亭位于湖心岛的山脚,四面通透, 三面临水, 与周 围各建筑均有视线上的联系,承接各个建筑,同时也是一个

11、重 要的赏景点。 绣绮亭位于中园一个高点,虽然比雪香云蔚亭的高度低一 点,但是绣绮亭也能收进一池三山景区、枇杷园景区、 远香堂景 区的景色。 见山楼以倚玉轩、 雪香云蔚亭为界, 近观倚玉轩、 雪香云蔚 亭、荷风四面亭,远眺梧竹幽居、绣绮亭、海棠春坞、玲珑馆、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风景园林系 7 听雨轩; 西起香洲为界, 东止远香堂, 可收中部位于南面的主要 建筑群。 香洲能收进见山楼、 荷风四面亭及雪香云蔚亭、东部水面上 整个岛上景观, 远香堂, 倚玉轩及待霜亭, 远观东岸梧竹幽居等 景点,景观富有层次。 拙政园整体的空间组合特点是建筑和景观疏密布置得当,使游 客在游园的时候观景、游景的“空间层次感”丰富而有韵味。在 不同的建筑能看到中园园区不同角度的景色,充分体现出中国古 典园林移步换景的造景手法;同时,建筑趋向于群体组合,庭院 空间依照地势错落布置,分散成各个景区, 并且各景区的主题特 色鲜明,富有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