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计划--修订编选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9349284 上传时间:2020-10-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9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计划--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计划--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计划--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研计划--修订编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考研计划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教学过程。 1、 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 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 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2、 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统计等部分内容, 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3、 教材为教师留下创造空间, 可结合自身教学需求, 生发出新的思 想创意,内华自己的教学设计。 学生情况分析及改善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 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

2、,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 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 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 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研专题: 恰当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安排: 周 次 时 间 内 容 第一周 第一单元:可爱的校园-快乐的家园 第二周 玩具-文具 第三周 第二单元:动物乐园-比高矮 第四周 比轻重-第三单元:有几辆车 第五周 国庆节 第六周 摘果子-跳绳 第七周 可爱的企鹅-乘车 第八周 整理与复习-第四单元结束 第九周 第五单元 第十周 期中考

3、试、第六单元 第十一周 第七单元:捆小棒-有几瓶牛奶 第十二周 有几棵树-买铅笔 第十三周 飞行表演-美丽的田园 第十四周 整理与复习和第八单元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期末总复习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期末考试、期末工作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 142 人。全部进入学前班,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 基础参差不齐。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因为学前班学生学 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因此有待加强养成教育。学生们都活泼 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 上的班级。 二、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熟练的数出 2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掌握 10

4、 以内各数的组成, 会读, 写 020 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 ; 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4、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 : 数一数、比一比,10 以内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分类。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实践 活动。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 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 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

5、,达到 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 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 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 教学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数 1

6、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 10 以内物体的个数, 会读、 会写 0 到 10 各数。 能熟练地数出 10 以内的数;能认、读 10 以内的数,会写 0 到 10 各 数。 4、认、读、写 10 以内的数。 2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 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掌握 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 10 以内数的大小。 3 第二单元: 比较(一)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

7、学生仔细 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 述 10 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符号“”“=”的含义。 运用符号 “”“=” 。 4 第二单元: 比较(二) 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 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会比 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 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 5 第三单元: 5 以内的加减法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 5 以内的加减法。 加减法的

8、认识和含义。 学习 5 以 内的加减法。 6 第三单元: 10 以内的加减法 1、能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 10 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 10 以 内的加减法。 7 第三单元: 10 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 10 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 10 以内的简单混合加 减法。 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8 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 1、让学生自己对 10 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 1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 纳数学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对 10

9、 以内加、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 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9 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 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 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 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 的语言表达。 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 对位置。 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 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 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

10、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 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知道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12 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 1、使学生认、读、写 1120 各数,掌握 20 以内数 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认、 读、写 1120 各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一位 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 第七单元: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 、“8+

11、?”的进位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 、“8+?”的进位加法。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 、 “8+?”的计算方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4 第七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 8、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十几减 8、9”的退位减法 的算理。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 8、9”的计算方法,再脱 离实物进行口算。 15 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规律进行小 组交流。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 算理。 16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统计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 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 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7 总复习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 20 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0 以内的加减法 20 以内的加减法 4 18 总复习一 19 总复习一 20 期末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