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特点-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3538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43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特点-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特点-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特点-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特点-修订编选(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的特点免疫抑制患者肺部感染的特点 The characte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s in Immunocompromised Hosts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ICU 陶新曹 临床上免疫抑制患者不断增加临床上免疫抑制患者不断增加 肿瘤放、化疗 白血病、淋巴瘤 器官移植:实体器官移植、骨髓移植、造 血干细胞移植 风湿免疫疾病、肾病等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免疫损害免疫损害 免疫损害宿主(免疫损害宿主(ICH)指免疫应答或其它 防御机制消弱或改变者,指的是某些基础 疾病合并的一种状态,不一定即期发病。 免疫缺陷免疫缺陷是指免疫反应的体质性(

2、先天性 或后天性)缺陷。 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多指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引起的免 疫损害。 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 免疫抑制患者容易发生感染,甚至是机会 感染。 感染是影响免疫抑制患者生活质量、生存 时间和预后的重要因素。 肺部是感染的主要靶器官,约3/4肺部并 发症为肺部感染。 肺的免疫防御功能肺的免疫防御功能 完整的屏障:完整的屏障:无上皮 损伤、粘液产生正常 清除功能正常:清除功能正常:粘膜 纤毛功能正常 细胞吞噬:细胞吞噬:肺巨噬细 胞及多形核粒细胞等 局部抗体的特异性免局部抗体的特异性免 疫功能:疫功能:如B细胞分泌 IgA、IgM等 ICH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

3、起病缓急不一:起病缓急不一: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病 程较长,少数起病骤急,病情凶险。 症状多变症状多变:发热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临床 表现,偶可被激素掩盖或干扰。低氧、呼 吸增快可能为早期的线索。 症状与体征分离:症状与体征分离:发热、干咳、呼吸困难 明显,但肺部体征不明显。 肺部病变的肺部病变的CT表现表现 局限性实变:局灶性、叶段分布局限性实变:局灶性、叶段分布 细菌感染 分枝杆菌感染 结节样:伴或不伴空洞结节样:伴或不伴空洞 单个或多发结节:脓血栓、真菌、分枝杆菌 实变或结节中出现空腔:曲霉菌、脓血栓、军团菌 结节周围毛玻璃样病变(晕轮征):曲菌 弥漫性或间质性改变弥漫性或间质性改变 常见

4、:常见:PCP(肺孢子菌肺炎)、CMV(巨 细胞病毒)、VZ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少见:少见:细菌、分枝杆菌、真菌 血行播散:血行播散:结核、真菌(组织胞浆菌或隐 球菌) 肺部病变的肺部病变的CT表现表现 病原学病原学非创伤性诊断措施非创伤性诊断措施 直接痰液检查:直接痰液检查:涂片革兰染色检查; 抗酸染色;直接涂片观察;直接涂片 荧光显微镜检查; 痰培养痰培养 血培养血培养 痰与尿中的细菌抗原的测定痰与尿中的细菌抗原的测定 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病原学病原学侵入性技术侵入性技术 纤维支气管镜 PSB(保护性毛刷) BAL(支气管肺泡灌洗) TBB(经支气管活检)

5、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 胸腔镜 开胸活检 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肺炎 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有 包膜的线性状双股DNA病毒,约 编码33种结构蛋白。 正常健康人多为潜伏感染,感染 率极高,抗体阳性率为80%- 100%。 免疫缺陷患者巨细胞病毒可引起 严重的感染,甚至导致死亡 。 巨细胞病毒肺炎巨细胞病毒肺炎 特征表现为受感染细胞体积增大3-4倍, 形成核内及胞质内嗜酸性包涵体。 主要发病机制是细胞免疫的降低或受损, 干扰素(IFN)分泌减少。 骨髓移植主要发生在术后1-3月,发生率 约15%,病死率约85%。 肾移植主要发生在术后4月内,发生率约 14%,病死率约48%。 巨细胞病毒肺炎

6、的病理改变巨细胞病毒肺炎的病理改变 粟粒样病变粟粒样病变:表现为多发灶性坏死,肺泡 出血,纤维蛋白沉积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病变:肺泡细胞增生,间质 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中含有大量的 特征性巨细胞。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持续性发热、干咳和呼吸困难 严重低氧血症提示病情严重 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浸润,主要位于中 下肺野。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急进型:急进型:病理表现为粟粒样病变,突然出 现呼吸急促,严重呼吸窘迫,低氧血症, 常在3天内需进行机械通气或死亡,常见 于原发感染。 缓进型:缓进型:病理表现为间质

7、病变,起病常隐 匿,缓慢进展的低氧血症,最初为灶性肺 部浸润,数天或数周内向两肺播散,常见 于再感染,X线异常先于临床表现。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 血清血诊断:血清血诊断:IgM提示急性感染,阴性 转阳性或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价值; IgG提示曾感染过CMV。 病毒抗原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目前最常用,检测外周血 白细胞内CMV抗原,是CMV活动性感染 重要标志,常检测的抗原为内层基质磷蛋 白PP65(CMV-PP65抗原)。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诊断 诊断巨细胞病毒肺炎需行肺泡灌洗或或肺 活检,进行病毒分离或病理学检查。 标本接种至人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基中可分

8、离到巨细胞病毒; 病理检查使用特殊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 荧光法检测组织中的病毒抗原,敏感性较 高。 免疫缺陷患者可长期携带病毒,分泌物、 血液和尿液中也可分离出病毒,不一定是 肺炎的病原体。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巨细胞病毒肺炎的鉴别诊断 其他肺部感染或合并感染:细菌、真菌、 抗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非感染因素:肺水肿、肺部恶性肿瘤、药 物及放射性肺部损伤、机化性肺炎、肺泡 蛋白沉积症、肺泡出血综合征、肺栓塞等。 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巨细胞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 更昔洛韦:对CMV视网膜炎和艾滋病、肾 移植患者肺炎有效,对骨髓移植患者肺炎 疗效差。用量5mg/kg q12h连用2周后改

9、 每日一次,连用30天。 膦甲酸钠:对视网膜炎有效,肺炎疗效不 肯定。 CMV免疫球蛋白、普通人免疫球蛋白。 肺孢子菌肺炎(肺孢子菌肺炎(PCP) 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PC) 由 carinii (1910年)首次在大鼠肺组织中发现, 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机会致病原虫。 1980年以来,PCP成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 的机会性感染,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 应用、放射线照射治疗等造成机体免疫功能 低下,易诱发本病。 肺孢子菌的生长肺孢子菌的生长 肺孢子菌在肺泡内发育分滋养体、囊前期 和包囊期三个时期。 滋养体从包囊逸出,经二分裂、

10、内出芽和 接合生殖等进行繁殖。 滋养体细胞膜逐渐增厚形成囊壁,进入囊 前期,囊内核进行分裂,形成囊内小体。 发育成熟的包囊含8个囊内小体,以后脱 囊而出形成滋养体。 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和进行性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常不明显,即使有严重缺氧或影 像学改变,肺部听诊也可能正常。 HIV感染相关PCP起病呈亚急性,低氧血 症相对较轻,病死率低(10-20%)。 非HIV感染相关PCP起病急,进展迅速, 低氧血症重,病死率更高(30-60%)。 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线表现 胸部X线表现呈非特异性,5%10%的 有症状患者胸部X线可正

11、常。 典型的X线表现为弥漫性肺间质浸润,以 网状结节影为主,由肺门向外扩展。 病情进展患者可迅速发展为肺泡实变,病 变广泛,呈向心性分布,与肺水肿相似。 肺孢子菌肺炎的检查肺孢子菌肺炎的检查 血气和肺功能血气和肺功能:动脉血气常有低氧血症和 呼吸性碱中毒。肺功能检查肺活量和肺弥 散功能(DLCO)减低。 病原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 纤支镜肺活检做特异性的染色如吉姆萨 (Giemsa)染色、亚甲胺蓝(TBO)染 色等,查获含8个囊内小体的包虫为确诊 依据。 肺孢子菌肺炎的一般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一般治疗 该病死亡率高,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增加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经鼻

12、或面 罩给氧纠正缺氧,严重缺氧者可采用机械 辅助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 尽量减少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但对严重弥 漫性病变者,尤其是AIDS患者短期使用 糖皮质激素可能获益。 肺孢子菌肺炎的病因治疗肺孢子菌肺炎的病因治疗 磺胺甲恶唑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异恶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异恶 唑):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初治有效率 为77%。副作用包括皮疹、转氨酶升高,中 性粒细胞减少,血肌酐升高等。 喷他脒:喷他脒:对肺孢子菌有致死作用,缺点是毒 副反应大,主要为肾毒性、低血糖、直立性 低血压、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主张常规 药物不能耐受和无效时使用。 其他药物其他药物:氨苯砜、伯氨喹啉、克林霉素等 Thank You!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RICU 陶新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