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35371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0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修订编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 2、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 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写实期。 4、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 教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5、遮挡式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6、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2、 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 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8、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 其进行美术欣赏。 9、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绘画、手工和欣赏三大方面。 10、 幼儿审美取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知觉具有 的主动性。 11、 探讨美术作品所蕴涵的意义, 必须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运动中进行。 为此, 加达默尔提出了 “ 解释学循环”的方法。 12、20 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

3、的幼儿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13、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的归纳,是学前儿童美术教 学活动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14、意愿画是指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 15、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 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 16、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 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1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具有美术教育的一般含义,但它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美术教育的一些特征,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也可通过美术和教

4、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18、写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 的事物,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19、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黄色。 20、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21、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 进行美术欣赏。 22、 世纪初期, 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福禄倍尔、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2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思想。学前 儿童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

5、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 道德教育为主,强调礼貌,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24、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 个流程。 25、绘画的题材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形成的,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进行选择、改造或想象而进入 作品的一定生活现象。 26、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27、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 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概念画”期三个阶段。 28、陶行知曾提出幼稚园应实施和谐的生活教育,对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封建传统 的教学

6、方法,他的思想对当时的幼儿美术教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影响。 29、阿恩海姆以完型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感知力是从整体到局部,通过一个 知觉分化的过程发展而来的。 30、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或空间艺术。 二、选择题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2 A素描B绘画C色彩 2、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3、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C临摹 4、 20 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B 以造型性游戏

7、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 5、1923 年幼儿教育家C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 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 6、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C。 A形象B主题C空间 7、 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 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 8、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 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 9、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

8、们的B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 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 10、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B。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1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和C。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12、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B。 A成熟期B写实期C概念期 13、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写生画、C、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B设计C临摹 14、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

9、,将幼儿美术能 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A。 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 15、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B、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单一线C平行线 16、色彩的三要素是色相、C、纯度。 A色调B冷暖C明度 17、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B,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18、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 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 19、儿童美术绘画课

10、的基本方法有C。 A素描B设计C临摹画 20、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C临摹 21、 幼儿在表现物体的深度上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C: A第一,统为一形。第二,多面变形。第三,单一面。第四,正侧面同在。 B第一,单一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统为一形。第四,多面变形。 C第一,统为一形。第二,正侧面同在。第三,单一面。第四,多面变形。 3 22、从幼儿实际的涂画行为和过程上看,涂鸦是C的画线活动。 A有意识B表达思想C没有表现意图 23、在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 B两个方面。 A教师的教学效果B教师的可持

11、续发展C天赋 24、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B、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画B临摹画C色彩画 25、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C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26、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术欣赏过程中,应注意从他们的_B_特点出发,启发、引导其进行美 术欣赏。 A兴趣B年龄C能力 27、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 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装饰阶段、C三个阶段。 A兴趣阶段B游戏阶段C再现和表现阶段 28、 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

12、、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A具象B表象C抽象 29、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儿童涂鸦期的线条有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B四种水平。 A曲折线B命名线C平行线 30、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B。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31、3 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A结构的雏形,即优美形态的审 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 A审美心理B创造心理C制作心理 32、 20 世纪初期, 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 B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

13、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 3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弗兰兹西泽克。 A福禄倍尔B皮亚杰 C冈仓觉 34、研究者在对绘画作品的研究中发现,幼儿绘画水平有三个较大的飞跃,依此,将幼儿美术能 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鸦”期、“象征”期、A。 A“概念画”期B成熟期C形象期 35、命题画可分为物体画和B。 A写生画 B情节画 C临摹画 36、 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入其他活动中, 把自己当 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外显性B直觉性C弥漫性 37、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B、手工和欣赏三大板块,它们各自

14、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B绘画C色彩 38、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组织原则有审美性原则、C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A实用性B目的性C创造性 39、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B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 室外环境的布置。 A原创性B实用性C活泼性 40、A是幼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A遮挡式 B零乱式 C并列式 D、多层并列式 4、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有临摹画、写生画、A、意愿画和装饰画。 A命题画B创作画C想象画 41、在线条上,水平线意味着放松、平静与休止;垂直线意味着静态张力、准备就绪、抵抗力、 支撑;斜线意味着动作、活力和不平

15、衡;弧线、曲线、波浪线给人以流畅、舒缓、优雅之感。A 则给人有力、果断、起伏不定的感觉; A直折线B垂直线C曲直线 42、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 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4 A装饰阶段C兴趣阶段D、游戏阶段 34、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是A。 A对话B讲述C临摹 43、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B。 A概念期B写实期C写生期 44、A认为儿童绘画的原因是来自于儿童内心的一种冲动。 A天赋说B生理机能说C刺激反应说 45、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16、和C。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C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46、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47、幼儿审美决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结构与对象之间内在的适应性是因为幼儿审美具有的 B。 A完形性B主动性C情感性 48、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 20 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A 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福禄倍尔B蒙台梭利C阿恩海姆 49、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是两大基本原则。 A废物利用B物尽其用C因意选材 50、A深刻揭示了美术与道德的关系,他说:“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 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A鲁迅B陶行知C康有为 51、 20 世纪初期, 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造型美术教学方法主要是摹仿采纳经由日本传来的 A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蒙台梭利B福禄倍尔C冈仓觉 52、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B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A生活经历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