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修订编选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334642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修订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修订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修订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修订编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学前儿童身体的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 知识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特征、 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的意外事故掌 握常见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传染病发生 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急救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时数】 6 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呼吸道疾病 由病毒、 细菌引起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 急性咽炎、 急性喉炎和急性支气管炎、 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常见呼吸道疾病 预防 1、加强儿童体格锻炼 2

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 3、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 4、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5、服用预防药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见于 5 岁以下儿童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 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急性感染性腹泻即急性肠炎在婴幼儿腹泻中占重要位置 1、病因 (1)非感染性 喂养不当,进食量过多,食物不易消化。腹部受凉吃冷食过多牛奶过敏 (2) 感染性腹泻 食物或食具被细菌污染或感染病毒、 霉菌、 原虫等病原体而引发胃肠炎 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2、症

3、状 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有不同症状 病情轻者一日泻数次体温、食 欲尚正常 3、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排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 (2)注意调节饮食。 4、预防(1)提倡合理喂养 (2)注意饮食卫生 (3)隔离消毒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性缼铁性性贫血在我国发病率达 40%左右 1、病因 (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2、症状 (1)皮肤、粘膜苍白,肝脾和淋巴不同程度肿大 (2)呼吸、脉搏次数加快活 动后心慌、 气促。 (3)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 (4) 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如紧张、 不安害怕、忧郁、吵闹和不停的不动作。 3、预防 (1)妊娠后期孕妇需加强含铁丰富的食物

4、或服补血药物。 (2)坚持母乳喂 养乳儿自生后 3 个月左右逐步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肝泥、 菜泥、 豆腐、 肉糜。 (3) 2 岁以后的儿童膳食多选用含铁多的食物如肝脏、动物血、瘦肉、禽、鱼、木耳、海带、 芝麻等。 (4)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 二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由于缺乏维 D使钙、 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起骨骼发育 障碍及全身生理功能紊乱。 1、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 (2)生长过速 (3)喂养不当 (4)疾病影响 2、症状 (1)早期以烦躁、夜啼、多汗、摇头或枕后秃发等表现为主。 (2)进入活动 期出现骨骼改变。 (3) 动作发育迟缓 (4) 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条件

5、反射形成迟缓语 言发展较晚。 3、预防 (1)安排儿童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蛋黄、肝 等辅食。 (3)及时治疗某些疾病。 三肥胖病 热能代谢障碍 1、病因 (1)多食、少动(2)遗传因素(3)内分泌失调 (4)精神因素 2、症状单纯性肥胖(1)食欲奇佳食量超一般小儿甚多喜淀粉类、油脂类食品(2) 体格发育较正常儿童迅速(3)体脂聚集以乳房、腹部、臀部、肩部较显著。 (4)因肥胖而 行动不便不喜活动怕热多汗易疲劳呼吸浅快。 3、预防单纯性肥胖(1)避免过度饮食。 (2)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 四、常见五官疾病 一龋齿 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牙科疾病在学前儿童中

6、发病率很高。 1、病因 糖类发生反应生成酸使牙釉质表面脱钙溶解形成龋洞。钙化不良、排列不 整齐的牙齿易患龋齿。 2、 症状 病损区会出现进一步着色而呈棕黄色或黑褐色。 当下方牙本质严重脱矿、 着色并透 过半透明的釉质反映出来时,呈现特有的“墨浸样”改变。 3、预防 (1)注意口腔卫生(2)为学前儿童提供的膳食中要有足量的钙、磷等物质维生 素和氟、锶等微量元素。 (3)多增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以保证牙齿正常钙化(4)药物 防龋。 (5)定期口腔检查 二弱视 1、 病因 (1) 斜视伴有病眼弱视 (2) 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可致弱视。(3) 形觉剥夺。 (4) 先天性弱视。 2、危害性。弱视会引发和加

7、重近视,影响眼的正常发育;弱视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低下 和缺乏立体视觉。 3、 治疗 1.矫正屈光不正。 2.中心注视者 : 遮盖疗法、 视刺激疗法、 压抑疗法治疗, 提高视力。 3. 旁中心注视者 : 后象疗法、红色滤光片或红光闪烁疗法、海丁格(A)刷、 恢复黄斑中心凹注视。4.同视机训练。 五、常见皮肤病 一湿疹 过敏性皮肤病可因食物过敏如牛奶、鱼、虾、蛋等也可因灰尘、羊毛、化 纤等引起过敏。 护理1、乳母少吃刺激性食物 2、不要用碱性肥皂给小儿洗脸可用中性硼酸软皂。 3、不 用化纤、 羊毛织品给小儿做贴身的衣服、 帽子。 4、 给小儿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引起感 染。 二痱子、痱毒 由于夏季气

8、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 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 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 三脓疱疮 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 A 组 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浅表皮肤感染,主要 累及儿童。流行于全世界,主要通过人-人直接接触迅速传播。发病高峰在夏秋季,易感因 素有高温、潮湿、卫生条件差、特应性体质和皮肤外伤。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期预防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一)传染病的特征 1、有病原体。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原虫、蠕虫) 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寄生在活的细胞内对

9、抗菌素不敏感。 2、 有传染性 3、 有免 疫性 不同的传染病产生的免疫力程度是不同的。 4、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1)潜伏 期(2)前驱期头痛、发烧、乏力(3)症状明显期(4)恢复期 (二)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1 传染病患者 2 病原携带者 3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 ) 2、传播途径 (1空气传播腮腺炎、流感、麻疹、结核病、百日咳2 饮食传播菌痢、 甲型肝炎、伤寒3 接触传播狂犬病、破伤风4 虫媒传播 5 医源性传播) 3、易感人群 (三)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 早发现病人 幼儿入园前要有体检证明健全晨检制度一摸、二问、 三看。2 早隔离病人 3 对传染

10、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 (1 经常性预防措施 环境卫生、空气新鲜、包含卫生、个人卫生习惯。 消 毒煮沸法、日晒法、药品消毒 2 传染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 消毒、通风换气) 3、保护易感人群 (1坚持体格锻炼和户外活动提供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增强儿童体质。2 预防接种提高抗感染能力) 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一)水痘 1、 病因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多发于冬春季6 个月至于岁的小儿 发病率最高。 2、症状 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3、 护理 水痘药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 水痘患者应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 容易消化的

11、食物 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 4、预防 (一)严格管理传染源:呼吸道隔离从出疹开始到全部疱疹结痂为止,一切用物及 呼吸道分泌物均应消毒处理,防止易感儿及孕妇接触病人。(二)保护易感人群:可接种对 易感儿童及孕妇可肌肉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减毒活疫苗也有预防作用。 二、麻疹 1、病因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症状 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玻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 口腔粘膜有红晕的灰白小点 3、预防 隔离病人至出疹后 5 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 10 天。接触者检疫 3 周,曾接受被 动免疫者检疫 4 周。切断传播途径:病房通风,易感者流行

12、期尽量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 集的场所。增强人群免疫力 三流行性感冒 1、 病因 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病气候突变小儿受凉、 受热空气污浊过于疲倦贪食油 腻厚味等都可使抵抗办下降易患感冒。 2、症状 低烧、鼻堵、打喷嚏、流鼻涕、咳嗽 3、护理 病初及时服中药治疗可按风寒和风热感冒对症下药。体温 38 度以上应退烧。 卧床休息多喝水饮食有营养好消化。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 4-15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 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 成为严重危害儿童

13、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 之一。 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 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 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 神经系统及肝、 肾、心脏、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肿痛外,还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 卵巢炎等症状。 五传染性肝炎 人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肝炎传染性肝炎指的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只是众多肝炎中的一种。 传染性 肝炎, 可以分为黄疸性和无黄疸性以及病毒携带者。 传染性肝炎是传染性肝炎病毒由患者的 大便排除, 通过血液, 性交及母婴传播。 病毒性肝炎都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面广、发病率高是其特点。目前已明确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 戊型 5 种。近年

14、又发现有己型、庚型和 T TV 肝炎。上述各种肝炎病毒,都以肝脏为侵袭对 象(医学上称为嗜肝性) ,引起肝脏病变,有相似的病状。甲肝和戊肝属于急性病症,多由 饮食、消化道感染引起,病程较短,多可以自限和痊愈。乙肝和丙肝多为慢性病变,病情缠 绵,活动性病变者易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传染途径多为垂直传播和血液传播 ; 丙肝为 输血和静脉吸毒传播。 六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好发于夏秋季。 临床主要 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 性脑病。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

15、延不愈,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 发作。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由乙脑病毒引起、 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玻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 是威胁人群特别 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 相关。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数呈隐性感染,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病例 重要集中在 10 岁以下的儿童,以 2-6 岁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成人因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 免疫力,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而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广泛接种疫苗, 成人和老年人的发病率则相对增加。疾病症状潜伏期 515 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 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预防 方法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