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园林艺术理论在广东园林景观创作中的应用——浅析余荫山房与清晖园造园手法摘要:人们在长时间的园林创造中,经过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的构园法则和造景手法本文以番禺余荫山房和顺德清晖园为例,简单分析部分相关的造景手法,探讨园林艺术理论在广东园林景观创作中的应用关键词:借景 框景 虚实对比 扬景与抑景中国园林艺术是伴随着诗歌、绘画艺术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表现出诗情画意的内涵,我国人民又有崇尚自然、热爱山水的风尚,所以又具有师法自然的艺术特征从全国范围而言,纵有北派南流、东西风格之别,或受到西方古今造园艺术的影响,但中国的园林艺术却始终一脉相承,流传至今而万变不离其中综合古今各家之说,把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法则或指导思想归结为“造园之始,意在笔先;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欲扬先抑,柳暗花明;起结开合,步移景异;小中见大,咫尺山林;虽由人作,宛如天开;文景相依,诗情画意;胸有丘壑,统筹全局 ” 【1】浅白的说就是“先定主题,统揽全局,因地制宜,注意尺度,巧用借景,疏密有致,韵律对比,手法自然,情景交融” 中国造园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园林创意与工程技艺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艺的丰富多彩。
归纳起来包括主景与配景、抑景与扬景、对景与障景、夹景与背静、俯景与仰景、实景与虚景、近景与借景、季相造景等 【1】自古以来,岭南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古园林,这是中国园林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中的一种,与广西园林、广西园林、福建园林、台湾园林、海南园林等组成了特色的岭南园林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广东全部、广西东部及南部,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边缘,处于低纬北有五岭为屏障,南濒南海,多山少地,河网纵横,受着强烈阳光的照射和海陆季风的影响,岭南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呈现出一派典型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岭南古典园林,各具妙心,各出手眼园主们或经商,或从政,世间沉浮,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莳花种竹,躬历山川,意弛草木于是采薇,听泉,鸣琴,搏弈,烹茗,玩砚,赏鼎,搜碑,寻石,造园园林寄寓着他们对于生活最透彻的感悟岭南园林之美,灵秀,窈渺,峻拔,奇掘,清虚,空灵,简远所谓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山玲珑而多态,水涟漪而多姿,花生动而多致,最能反映出园主的性灵叠石,理水,莳木,渗透着造园者苦心一片故岭南所造古典园林,多雅构,蔚然观止。
岭南园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园林等皇家园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闽越王的桑溪、南汉的西御苑、闽王的西湖水晶宫等南汉药洲的九曜石仍存于广州的九曜园中,九石是刘王命犯人从江南的太湖、灵璧和三江购得的而私园有广东的四大名园、广西的雁园、福建的菽庄花园、台湾的四大名园等岭南园林中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荫山房,建筑上的灰塑门楣、英石堆山、规则池岸、木雕洞罩、廊桥组合都是岭南园林的典范公共园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湾龙湖岩等按布局类型分,岭南园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综合式等庭院式是岭南园林的特色,其小巧堪与日本古典园林相媲美,几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楼、宾馆皆建筑庭院园林,如东莞可园、广州白天鹅宾馆、海口华侨宾馆等广东园林是岭南园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筑的缓顶宽檐和碉楼冷巷、装饰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蓝绿黄对比色、桥的廊桥、植物四季繁花为特征广东有四大古典园林: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佛山梁园处处都体现着园林艺术的原理,把园林造景的手法运用到极致,把天地间的景色都融入到一个小小的庭院里,小而全,全而巧,巧甚妙!比如余荫山房,园地虽小,但亭桥楼榭,曲径回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
在面积较大的东区,主体建筑为玲珑水榭,又名八角亭,为园中最突出的美景它原本是赋诗把酒、吟风弄月之所,窗上都有极具特色的网花灵柩,闲雅精致既然是吟风弄月之所,就必须有诗情画意的景色作为背景,设计者有意在亭的周围都设计了主题不一、各有风味的美景,并使用框景和借景的手法,透过精致的门窗,从每个角度望去都有一景如东面是“丹桂迎旭日” ,窗外种了满园桂花;东南角是“杨柳楼台青” ;南面是“腊梅花盛开” ,窗外有一株百年古腊梅;西南是“石林咫尺形” ,那里叠石成山,峰峦起伏;正西是“虹桥清辉映”等,即使主人只在榭内畅饮,不必游走半步,亦可观赏万千景色说到框景,园内的福寿门同样用了框景的手法,在门的正对面就有一古字“寿”字泥塑,让人的视线自然而然的就集中在“寿”字上说到余荫山房,不得不说一下卧瓢庐,虽然庐内设置简单,但是它的满洲窗却别具特色这里有一个奇处,就是“一窗景色分四时” 由于广东四季常绿,园主为了看到不同季节的景色,把满洲窗的玻璃换成了单面彩色玻璃,当两块不同颜色的玻璃叠在一起时,透过窗望园内景色,就会产生不同的色调,就会有不同的季相景色从造园手法上看,余荫山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缩龙成寸”和“书香文雅” 。
它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的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漏”的手法把园内众多的景观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余荫山房从入门开始,每处景色都匠心独运,简直是步步有景,景景不同而且居室不离诗文,满园的诗联佳作文彩缤纷、书香浓郁因此,余荫山房是岭南园林建筑艺术中的精品,是因地制宜、巧妙设计的园林建筑中的杰出代表作 【2】如果说余荫山房是以池水平静和庭院幽静为美的话,那么清晖园则是以瀑布流动和空间流动为美清晖园共分三个区域,除了东南角的实用区外,实际上,其余两个景区的各个景点都是相互交错,又互相“借景”的,并无截然划分的边界园内不论是大景区的设置,还是单个建筑物的设计,都注意到避免与旁边的建筑物或景物重复,错落有致的体块变化,疏密相间的节奏变化,明暗、高低、大小等地对比,使园内形成了繁多的欣赏空间,让人目不暇接值得一说的是,传统造园历来就有欲扬先抑的构园手法,先利用地形、植物、建筑等景物设施,创造一个小空间,经过婉转通道逐渐开放,到达开敞空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清辉园则明显不一样,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和分析,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的空间场景:首先穿过门厅,右边繁茂的树木和高墙封闭而压抑,左侧湖面空间开阔宜人。
经过墙门行走不远,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门楼” ,侧望远方的六角亭,船厅历历在目一路上穿过了四道门,进入花园后视线相对收窄了,奇花异草近在咫尺,左有书斋,右有凤亭,目光由远眺转为凝视,继续向内来到住宅区域,高楼迭起,缝中见天,空间相对局促,阴暗清凉在这个序列中,空间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由“开阔”到“压迫” ,由“丰富”到“单纯”的层层收缩 “开门见山”的表达方式尤为明显,先是经过开阔的湖面空间,再穿过亲近的花园空间,最后进入狭窄的巷道空间 【3】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一种手法差异,是因为这是一个私家园林,前开后合的形式,可以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生活区,前部分是会客或游戏的地方,后部分则是休息与养心的佳所,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区分“闹区”与“静区” 另一面,岭南是一个发达的商业之地, “开门见山”的手法可以给人一种大气的印象,也表达了一种积极出世的心态但是不论是先抑后扬还是先扬后抑,在设计上都采用了扬景和抑景的对比手法,使得空间产生了变化,不再显得单调,增添了意境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除了水、石、花以外,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山” 不管哪一个园林,都需要“山”来增添野趣,无“山”则不自然。
因此运用假山也是传统园林中一个最要的手法体量大的假山恢弘大气,在假山脚下时人自然仰视,感受其高;当爬上假山后,则自然地俯看山下,景色尽收眼底在移动的过程中,视线逐渐开阔,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假山的设置,很明显运用了传统园林中俯景和仰景的手法而且假山可为主景,旁边配以树木,或密或疏,则假山为实,树木为虚,此则为虚景与实景的对比结语:广东园林,作为岭南园林中重要的一部分,园林风格通透开敞的同时吸收西方规整式园林的风格,水体和装饰多成几何形式;建筑密度高,姿态丰富,体态呈现空间发展,以幽奥、丰富、装饰性强的风格著称园林艺术上强调园林自然特质,以小见大,以清新旷达、朴素生动取胜,构园因意而构,由外而内,布局平易开朗、层次分明庭院意象深远,建筑重视选址,色调明朗,装修注重本土特色,朴实素秀,构成一种通透典雅、轻盈畅朗、富有诗情画意的岭南格调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易懂难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领悟与吸收提升,结合自己的创造经验,身感其美,身临其境,才能慢慢领会到它的“精”与“神” 在如今中西文化大融合的时代,我们既要保留传统园林的精华,更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为己所用,丰富传统文化,给传统文化注入新力量,新元素,才能更好地把中国的园林发扬光大,薪火传承。
参考文献【1】 《园林规划设计》 上册 胡长龙 主编【2】 《岭南园林瑰宝——余荫山房赏析》 吴棣飞【3】 《体验清晖园——岭南庭院空间与视线的比较研究》 李文絚 沈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