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149238616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9高考语文一轮选编练题10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选编练题题(10)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写作以表达清晰为首要宗旨,不要用春秋笔法,绕来绕去,把意思弄得晦涩难懂。求职面试时,他师心自用,不人云亦云,独到的见解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政放权,就是要砍掉束缚创业创新的繁文缛节,为市场增活力,为发展添动力。园区特色农业基地星罗棋布,有彩色水稻基地、莲藕基地、万国瓜园长廊等。只见先生不打草稿,信笔泼墨,一丛墨竹便跃然纸上,围观者无不人言啧啧。“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中国编修地方志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薪火相传。A BC D答案A解析春秋笔法: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不合

2、语境。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望文生义。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使用正确。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使用正确。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不合语境。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形容历史悠久。使用正确。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的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刺激造成的。B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C在昨天的一次网上访谈时,中国石化董事长总裁王天普明确

3、否决舆论认为中国石化“垄断”这一指责,称公司盈利基本用于国家能源和企业自身发展。D专家认为,随着石油美元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涌入,支撑着这几年迪拜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提高。这次债务危机的发生,将使迪拜这些年吸引热钱的磁铁效应消失。答案:B(A“原因是造成的”杂糅。C搭配不当 “否决”不能和“指责”搭配。D“支撑着”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人说,医生的天职是治病,与其在网上做科普,不如在诊室多看病。 ,这是一个观念误区。一位医生 多努力,病人永远看不完。在诊室,医生一天最多看几十个病人; 在网上,医生却可以影响上千万人。很多病人都是到了病程中后期才来就医

4、, 费用高, 疗效也差。如果医生都能常上网做科普,把健康的钥匙交给公众,这 也是在治病救人吗?A确实哪怕但不是就是不B其实无论/不仅而且不C但是尽管可是/并且一定D然而不管而不但还/答案B解析处用“其实”表示承接上文,含转折意义。“确实”没转折意味,“但是”“然而”只表转折,没有承接上文的意味。处用“无论”与后面的“多”相搭配,而“哪怕”一般与“再”相搭配,“尽管”不与“多”搭配。处后面已有“却”表转折,为简练此处可不用转折词。两处分别用“不仅”“而且”表递进;而“不是就是”表选择,不合语境。处用“不”表否定,再加上句子是反问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语气,合乎语境,而用“一定”和“/”表达否定语气

5、,不合语境。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 ?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 。直到最近几十年,我国的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距今已经有8 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 。答案汉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

6、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B“日常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C“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D“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答案A解析“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既写出了作者等人对琵琶女的盛情相邀,也写出了琵琶女的矜持娇羞。(2)杜牧阿房宫赋中,展示出“长廊”和“檐牙”的特

7、点的两句是“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 ”一句,表达了国事的艰难。答案(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3)山河破碎风飘絮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风(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C第三、四句写秋风起天气清

8、,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E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1CE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E项“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理解有误,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归家之日早已白发满头,极写诗人心中的悲苦。2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

9、,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白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匠气”一词在书法中体现为用笔千篇一律,技艺太过精熟而缺少变化,看不到灵动之处,过于死板。一幅书作给人产生了匠气的观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是临写的方法不得当,太过单一。匠

10、气十足的书法作品,往往给人程序化的机械感。点画、结体、章法无法给人出人意料、眼前一亮的快感,让人觉得乏善可陈。我们看到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中规中矩、缺乏个性,在偌大篇幅下的文字抄写中,墨色光润,没有干湿浓淡之别,结体板正,起收笔千篇一律。清代洪亮吉在北江书画里谈道:“今楷书之匀圆丰满者,谓之馆阁体,类皆千手雷同。”其发展的极致就是“千人一面”,全然没有书法艺术所需要的辨识度、独特性,后期成为了僵化的工匠式劳动。以其为范本临写,久而久之也将陷入一个死循环。若一个人经年累月地积攒了习书的坏习惯,日复一日地养成了匠气,将是十分危险的。另外,一些当代书家,虽然在技巧上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但是在个人自身修养

11、上极度匮乏,这也很容易使得笔下的作品流于俗气。书法是一门除了技艺,还需要不断养修为、内涵的艺术。古时书法只是作为文人、士大夫在学习各类文化知识基础上的一门技能,文人雅士以书法为日常书写,同时兼具直抒胸臆、休闲娱乐的意趣,他们不以书法为谋生工具,书法并没有与金钱利益挂钩,因而他们笔下的书法作品显露出书卷气,有丰厚的学养意味。可以说古人是先做学问,后写书法。而今人少养学问,埋头写字,不少人以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成了买卖的筹码。如此一来,匠气的书法家自然居多。书家的个人精神风貌通过形质、线条落于笔端,立见高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为后世所称道,就是因为通过观其书作,觉其无烟火气息,无庙堂森严,让人

12、心生平静、安宁。他在广泛的艺术门类领域里所积淀的学养,自然不同于那些只懂埋头练字而忽视读书养精神的字匠。匠气是应该尽量规避的,但却应有匠心,即工匠精神。文艺评论家陈履生说:“工匠精神即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脉的基因,是能够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孙虔礼也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我们临习楷体,就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楷书最讲究精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欧体楷书以结体严谨、点线到位著称,如果不能秉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去临习,临摹的准确性便大打折扣,那么楷书的韵致、韵味便有所损害。即使是如行书、草书这样的快写书体,仍然需要慢临,需要推敲。米芾曾言:“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

13、有一两次好,信书亦一难事。”可见即使是率性而为的米芾,对创作的态度也仍然是严谨的,不是随意而就的。总之,书法艺术应当毕生修为,不仅在锤炼技法之时应避免过度熟练,还需不断地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此才可避除匠气。(摘编自艺术科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写书法时如果只是技艺过于精熟,而缺少变化和灵动之处,致使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这种表现被称为书法中的“匠气”。B明清时期的馆阁体,主要是指一种“匀圆丰满”而又中规中矩、结体板正、缺乏个性的楷体书法,常给人以“千手雷同”之感。C今人只顾埋头写字而忽视了读书养精神,只把书法作为谋生的工具,书法作品变成了买卖的筹码

14、,导致在今天充满匠气的书法家越来越多。D行书、草书虽属于快写书体,但也仍需要慢临、推敲,就连平时率性而为的著名书法家米芾创作时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谨的。解析扩大范围,“只把”理解有误,原文是“今人不少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落笔点题,提出“匠气”一词在书法中用笔千篇一律、过于死板的问题。B第二、三段指出,书作给人匠气感的原因是书家方法不得当,自身修养匮乏。C第四段指出,匠心是映现中华文明的底板,书家要有工匠精神,不要有匠气。D书家在锤炼技法时避免过度熟练,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就能避除匠气。解析避免匠气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见文章最后一段,除了避免过度熟练,不断积累自己的文化修养之外,还要终生修为等。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如果以一部缺乏必要的辨识度和独特性的书法作品为范本进行临写,就可能陷入僵化的工匠式劳动,时间久了就极容易形成匠气。B通过书法作品的形制、线条,可见书家个人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