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9237703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PPT课件(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幼儿心理发展与教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广州市儿童医院 汪玲华 主任医师,.,2,正确依恋关系,良好的情绪情感 积极/消极的行为习惯 影响儿童行为养成的基本因素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策略 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3,您的宝宝属于哪一种?,孩子一: 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静地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但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边。当母亲离开时,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会立即寻求母亲的接触,容易抚慰,能很快平静下来继续游戏。宝宝对母亲感觉安全,好像是“安全的基地”。,.,4,您的宝宝是哪一种?,孩子二: 母亲在场或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并无特别紧张或忧

2、虑的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也不予理会,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这是短暂的,接近一下又走开了,他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5,您的宝宝是哪一种?,孩子三: 在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极度的反抗、大喊大叫,但与母亲在一起时,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显得反抗,刚被抱起又挣扎要下来,拒绝拥抱,甚至还有点发怒,要他重新回去游戏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看。,.,6,依 恋,概念 是婴儿寻求、保持与母亲或抚养者间身体与感情亲密联系的倾向。 依恋是最初的社会联结,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对象 母亲或其他亲近的照养者 表现 微笑、啼哭、依偎、追随等,.,7,依恋的发展阶段,前依恋阶段 (出生

3、至 6周龄),出生即有的情绪、行为 (如哭、笑、用手抓、凝视母亲脸庞等),依恋形成阶段 (68月龄 至 18月龄),68月龄出现的分离焦虑,15月龄达到高峰,依恋开始形成阶段 (6周龄 至 68月龄),开始能对熟人和陌生人分别作出不同的反应,互惠关系形成阶段 ( 18月龄),2岁儿童逐渐理解抚养者离开的原因,分离恐惧减少;3岁儿童积极寻求与抚养者接近,能安心玩耍,.,8,依恋的分型,安全型:65%70%,母亲在旁边时能安静地玩耍,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边;对陌生人敏感;母亲离开会表现出不安情绪,母亲回来后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 回避型:20%,不太在乎母亲是否在身旁,母亲离开不表现紧张或忧虑,母

4、亲回来也不予理会,或仅表现短暂高兴;不拒绝陌生人的接近。 反抗型:10%15%,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哭闹不安;母亲回来后可寻求与母亲短时接触,但立即又表现反抗,未把母亲作为安全的依靠。 紊乱型:儿童接近父母又很快离开。,.,9,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安全依恋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信任感,为儿童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自信、勇敢、敢于探索的个性,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培养孩子乐于与人相处、信任人的基本交往态度。 孩子与家长的依恋关系影响到以后与同伴的关系,安全依恋的孩子更容易与同伴友好相处。,.,10,做一个敏感的妈妈 研究表明,妈妈是否敏感是区分安全型依恋和不安全型依恋的重要特征。 如果妈妈

5、对孩子的信号作出及时、一致而适当的反应,并经常温柔地拥抱宝宝,那么妈妈与宝宝之间依恋是安全、正向的。,怎样培养孩子的安全型依恋?,.,11,积极关注孩子 积极利用各种生活场景以及照顾孩子的机会(如洗澡,唱儿歌等) ,积极与宝宝交流(经常朝宝宝微笑、抱抱宝宝、亲亲宝宝的小脸蛋等),让孩子时刻都能感受到妈妈的关怀和爱,促进孩子和妈妈之间建立安全的母婴依恋的关系。,怎样培养孩子的安全型依恋关系?,.,12,有躯体分离和心理分离 6-8个月, 出现“分离焦虑” 14-18个月,分离焦虑的高峰期 母婴关系越密切,焦虑反应越强烈,分离和分离焦虑,.,13,分离时间:循序渐进培养对分离的耐受性 所处环境:尽

6、量熟悉、亲切 心理准备:做好分离前亲子双方的心理准备,打“心理预防针”,妥善处理分离和分离焦虑,.,14,分床睡:需避开分离焦虑高峰 家长上班或外出:促进独立游戏和抚养者替代 请保姆、初入托儿所:父母陪伴直到孩子熟悉新环境。 在疲乏、疾病或面临不幸的痛苦时:家长的陪伴,予以心理支持。 住院:父母陪伴,医护人员对孩子家长的态度要和善,家长同样要对医生有自然亲切的表示。,几种分离情景处理,.,15,如果您离开,您的孩子是不是会哭闹不止? 您的孩子看到陌生人会躲避吗? 您的孩子到陌生的地方会很害怕吗?,良好的情绪情感,.,16,情绪、情感发展规律,16月龄:看人脸发出社会性微笑,逐渐从看人脸笑发展到

7、见熟人笑 34月龄:开始有愤怒和悲伤情绪 57月龄:出现恐惧情绪 68月龄:见陌生人出现害羞或焦虑,与母亲分离时悲伤 1岁: 见到新奇事物可表现惊奇 1.5岁: 表现不安、内疚、自豪、嫉妒等情绪 2岁: 能清楚表达骄傲和同情 23岁: 开始认识到情绪与愿望满足的关系。,.,17,有利于体格生长发育 有利于智力发展,婴幼儿只有在愉快的情绪下才能有兴趣学习和探索 有利于交流,婴幼儿主要依靠情绪交流,用微笑逗引成人的关爱 有利于开朗个性形成,经常快乐情绪稳定,形成活泼、开朗的人格特征,乐观、稳定情绪的意义,.,18,情绪不稳定 紧张焦虑 孤僻 过度任性 屏气发作,幼儿常见的情绪问题,冲动 暴躁易怒

8、胆小退缩 恐惧发作 ,.,19,个案,个案1,多动冲动 个案2,胆小,孤僻,.,20,正 面 管 教,用有建设性和不伤害孩子的方法去帮助他建立良好的行为; 适当引导什么可以、不可以做; 你的认许和鼓励帮助他肯定自我,建立安全感。,.,21,现在开始管教是否太早? 一岁左右开始,幼儿自由活动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他需要清楚及贯彻一致的规则以帮助他理解成人对他的要求,从而学到守规矩、合作和自律。 假如现在对他采取放任的态度,而长大后有问题出现时才去管教,那时要改变他不良的行为就难得多了。,管教的时机,.,22,适当引导,什么可以、不可以做。语言简短、直接 短期记忆特点,不可制定太多规则。 打手掌或

9、屁股及恐吓他只能收到短期效果。 根据孩子的发展能力让他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例如提供三、两件衣服让他自己挑选等。,如何管教,.,23,不要吝啬你的赞赏和关注,平日你的幼儿自己坐下玩或见到不能碰的东西就自动走开时,就要给他关注,并可称赞他。 当幼儿明白到原来好的行为会得到关注,那便会增加他多做好行为的机会。(正性强化) 忽视不合理行为 不要加上批评及责备,例如“乖啊!但我不要你再顽皮。”这会令他感到混淆,无所适从。,.,24,赞 赏,要用正面的语句,例如“自己玩真乖!”,“乖乖坐着吃饭真好。”,“对了,知道那是碰不得的,真是好孩子!” 要即时,他才会清楚你赞赏的是什么行为,加强他再做该好行为的机会

10、。 不要只看成果。当他作出尝试,就要称赞他的努力,提高他的学习兴趣。,.,25,关注身体语言,看着他微笑 轻抚他 拥抱他 吻他 对他鼓掌 向他竖起拇指 和宝宝说话时,不要忘了要蹲下来与他平视,让你们的距离拉近。,.,26,安排亲子时间和吸引的活动,你的幼儿精力充沛,需要你常常关注他。 每天抽固定时间与他玩和说话,就算只得短暂片刻,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有助加强幼儿对你的信任,令管教事半功倍。,.,27,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策略,行为是孩子的言行,即孩子所说的和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每一个活动。 行为发育从出生时开始,最初的表现: 哭 (呼吸,要求,情绪) 笑 感觉 (注视听观察) 动作 语言,.

11、,28,行为和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孩子的行为方式符合儿童的发育阶 段,有利于孩子的发育和成长,而且满足父母和社会对儿童的期望。这种期望取决于父母的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的影响。 如何引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如何不断 纠正孩子出现的消极行为,是父母育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和挑战。,.,29,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因素,个性和气质 养育方式 父母言行 社会文化环境,.,30,孩子的行为类型,有三种行为类型: 正常的积极的行为 不能接受的探索 消极的行为,.,31,积极的行为,积极的行为是你愿意看到的,并希望孩子能够继续保持的 行为。,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关注你的孩子,使孩子学会并保持这 种

12、好的行为。 a,有些简单和便捷的方法以表示对孩子正确行为的肯定:给,他一个拥抱,向他微笑,告诉他,“我爱你”,感谢他。,还可以给予其他形式的鼓励,例如,“你做得非常好。”,“你这样做一定很自豪。”“你做得很认真。”,.,32,积极的行为,当然,忽视或者忘记关注孩子的表现也是很容易的,特别 是在忙碌或休息的时候。如果,你希望看见孩子积极的行 为以后能够再现和继续,你无论多么忙,都要停下来,花 一点时间,及时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33,不能接受的探索,不能接受的探索是家长常常需要应对的一种幼儿的行为。不 能接受的探索意味着孩子所做的事情有一定的危险性,或者 是代价很大,或者很脏乱,因此,不适合

13、孩子自己去做。,但这不是错误的行为,因为这种探索性的行为有助于孩子认 识周围的世界,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探索什么,他对什么事情好奇,那是不 对的。试着停下来,看看孩子有什么不可接受的探索行为, 改变他的行为而不打击他的好奇心,使他的行为变成好的行 为,变成你可以接受,而对孩子又是安全的行为。,.,34,消极的行为,消极的行为是你对孩子说“不”的那些行为,例如, 大发脾气,摔东西,打架,咬人等。,这些行为具有伤害性、破坏性。如果有这样不好的行 为,父母必须立即阻止。,这种不应有的举动往往发生在孩子身体不适或情绪失控的时候,例如,孩子饿了和困了的时候,还有孩子 受到过

14、度刺激和惊吓的时候。,孩子仅靠父母语言的引导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尚需示范给他看,如何停止不好的行为,如何用好的 行为取代不好的行为。,.,35,幼儿行为的表现和特点,寻求任何形式的关注,无论是正面的关注还是负面的关注。,开始表现出自己要做事,或为自己做事。,通过观察或模仿他人的行为和举动来学习。,重复某种举动,直到完全学会。,缺乏时间概念,他们急于想要得到,看不到面临的问题和危 险。,.,36,幼儿行为的表现和特点,开始懂得并记住一些规则,并从规矩和限制中学习什 么是可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开始懂得事情的逻辑关联,学习自我控制。,逐渐掌握早期解决问题的技巧。,对周围环境的好奇

15、心,探索事情的原因和结果,以及 想要左右周围的事情。,.,37,幼儿行为的表现和特点,记忆力的限制,使孩子在两岁半之前,不会用以往获得的信 息,去解决当前的问题。,孩子常常不能说出心里想说的,或做不到想要做的,这会使 孩子感到挫折,而发脾气,表现出许多不可自控的情绪。,孩子常常会处在想要独立和想要寻求帮助的矛盾之中,导致 情绪失控。,孩子发育的水平并不相同,他们的需求也不完全一致,因此 ,父母应该为孩子确定以上那些因素适合自己的孩子。,.,38,培养孩子的原则:关注,引导,不惩罚,关注:父母的关注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孩子做 某些事情往往是要得到父母的注意。因此,父母要对孩 子的行为做出适

16、当的反应。,引导:引导的目的是要教会孩子好的行为。,惩罚:惩罚的目的是要阻止孩子不好的行为,但是,不 能教会孩子好的行为。,.,39,培养孩子的原则:关注,引导,不惩罚,孩子要做的事情就是学习、探索和成长,父母要做的事 情就是以适当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告诉他如何做事,引 导他顺利成长。,教育孩子使其行为令人满意、为人接受,这样的过程称 之为积极引导和训练。积极引导和训练与惩罚有着根本 的区别,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至关重要。,.,40,引导和训练,积极的引导和训练旨在使你的孩子养成你所愿意看到的 好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关注你的孩子,允许他做什么, 父母亲必须以愉快的、爱护的方式,明白无误地告诉并 引导孩子怎样做;一旦行为“出轨”,不能仅靠引导, 还需要强化训练。,.,41,引导和训练,积极的引导和训练是培养孩子发展对社会负责的、安 全的行为举止,告诉他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别人的情 感和物品。,积极引导的关键是对你孩子的正确行为,及时给予表 扬和鼓励,培养他自我认识,自尊心和自我控制的能 力。训练就是通过教育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何时犯了 错,怎样不犯错。,.,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