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2878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胜利油田局长孙焕泉讲话(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r personal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not for commercialuse持续推进职工技术创新忠诚践行石油报国使命- 孙焕泉同志在全国职工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的典型发言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石油工业基地,现有用工总量20.5 万人,年产原油 2734 万吨,固定资产总额2601 亿元,工作区域既有东部平原也有西部戈壁, 既有陆地也有海域, 既有国内矿区也有海外市场。 1961年发现以来, 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 50.6 亿吨,生产原油 10 亿吨,均占我国陆上油田探明储量和原油产量的五分之一; 累计实现收入 1.26 万亿元(现价)、利

2、税 6039 亿元。多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神圣使命,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部署要求, 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激发了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发挥国有企业优势,以坚强组织领导推动职工技术创新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政治优势, 把技术创新作为发挥职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途径; 必须大力弘扬从创业走向创新、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 把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兴油和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油田党政工高度重视职工技术创新, 将其纳入油田发

3、展大格局中思考谋划,融入勘探开发、经营管理、 HSE管理全过程,每年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做出安排部署,专门成立了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工会、科技、组织、劳资、团委等 13 个部门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构建了系统完善的业务培训格局,建立了涵盖钻井、作业、采油、集输等油田主要行业的八大培训基地,每年组织技能培训 5.9 万人次,二级单位培训各类技能人员 16 万人次,年度参加培训人数占职工总数 95%以上。形成了覆盖广泛的技能竞赛场面,油田每两年举行一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 40 个工种、 5 万人参加,各系统每年组织开展技能对抗赛、技术拉力赛、青年科技周、青工技能月等活动,基本实现了覆盖到全员、全年

4、不断线。营造了表彰激励的创新创造氛围, 油田把职工技术创新纳入科技创新奖励体系, 每年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已经举办了三届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评选活动。 坚持每两年举办一次职工创新成果展, 组织广大职工观摩学习,近年来累计展出职工创新成果 3800 项。同时对技术创新成果和技术能手进行大力宣传推广, 激发了广大职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十一五”期间创新成果 1.6 万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969 件,油田平均每天有 9 项创新成果被采纳实施。 二、弘扬石油石化传统,以展现岗位作为激发职工技术创新 一代代石油石化人发扬大庆精神、胜利精神、铁人精神,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艰苦创

5、业,开拓创新,推动了中国石油石化工业的辉煌发展。 创业建家难, 创新兴家更难。 新时期石油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 更需要我们弘扬传统作风, 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激发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忠诚尽责、 创新创造。我们突出精神传承教育, 2008 年以来开展了以讲“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讲“优良传统、胜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两讲活动,大力倡导“做胜利人, 传石油魂”, 让老石油现身说法讲传统, 激励年轻人岗位创新见行动, 有效提升了胜利人创业创新的精气神。突出爱家建家教育, 去年以来深入开展了“我的油田我的家”宣讲活动,大力倡导“爱家就要有爱家的本领,建家就要有建家的作为”, 从油田机关到二

6、级单位层层组织宣讲团,下基层、上平台、到井站、进社区,面向一线工人宣讲 2139 场,参与人数达到 10.6 万人,出现了父子、姐妹、师徒同台宣讲的生动场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技能大师、老石油、青年学术带头人组成的胜利报告团在中国石化全系统宣讲,受到广泛认可和普遍赞誉。 突出创先争优教育,按照中央“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部署,油田向客户民众、 社会公众、职工群众作出公开承诺, 引导广大职工践行每一项工作都是产品、每一个岗位都是窗口、 每一次创新都是提升的岗位理念,强化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提供服务的责任意识,自觉立足工作岗位,讲发展、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讲和谐、争做顾全大局的楷模,讲作为、争做岗位

7、成才的榜样,讲素质、争做无私奉献的模范,讲责任、争做爱岗敬业的标兵,调动了全员参与创新、岗位挖潜创效的自觉性。油田上下呈现出队与队下战书、比效益,班与班打擂台、比指标,人与人赛技能、比贡献的火热场面, 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氛围更加浓厚。今年 6 月,在胜利油田发现50 周年、产油 10 亿吨的重要历史节点, 中央领导李克强、张德江作出批示, 同志还专门撰写纪念文章,对油田的历史贡献和经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我们以此为契机, 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进一步激发了胜利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干劲豪情。三、尊重职工价值认同,以先进思想理念引领职工技术创新胜利油田地质条件异常复杂,胜利人以不

8、懈的创新精神攻克了勘探开发的世界级难题,保证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经过50 年的发展,寻找资源接替阵地、 实现科学精细开发、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打造绿色生态油田等现实考验摆在我们面前,开发好、管理好、 服务好油田生产建设,对职工意志品质、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提升技术必须首先提升理念。 对于职工队伍中产生的先进理念, 油田充分尊重、 积极引导,推动形成广大职工的共同价值追求。大力倡导技能提升理念, 让“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深入人心。 2003 年全国劳模、采油工人陈景世在接受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时,道出“咱们工人有技术才能更有力量”的时代心声, 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油田连续 9

9、 年以此为主题组织大讨论、 大践行,通过劳模报告团巡回演讲、 百名技师传经授艺到基层、 基层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会等声势浩大的活动, 深入宣贯实践这一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本领、强素质的热情。大力倡导学习贡献理念, 让“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深入人心。 全国劳模、油田首席技能大师代旭升,作为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采油工人,通过刻苦钻研获得18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2 项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累计创经济效益超过 1.2 亿元, 2009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代表全国亿万产业工人上台领奖。 几十年的技术创新经历, “多采知识才能多采油”成为他的深刻感悟。我们围绕深化这

10、一理念,加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建设,大力推进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广泛开展职工技能登高行动,打造想干有责任、 会干有技术、巧干有绝活、实干有贡献的新型“四有”职工队伍,在 3321 个基层队建立了职工书屋、技术学习室、技术练兵场,“学习比学历重要,贡献比能力重要”为广大职工普遍认同。 大力倡导心田文化理念, 让“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深入人心。面对勘探开发难题,职工内心认同是贡献作为的先决条件。我们提出“开发油田必先开发心田”, 实施胜利心田工程, 坚持油田与心田共建、文化与文明共创, 通过心田建设凝聚职工心气心力, 深化了油田发展我发展的思想共识, 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技术创新的活力, 为百

11、年创新、 百年胜利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四、开发用好创新工作室,以聚合孵化效应提升职工技术创新 油田把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凝聚创新力量的攻关团队、 提升职工素质的培训课堂、 技术成果推广的交流平台, 专门命名成立了 189 个创新工作室, 其中 109 个以一线工人的名字命名, 为基层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有效载体。 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联合攻关作用。 围绕解决油气开采、 经营管理、 技术研发等工作中的瓶颈问题, 把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技术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整合优化培训资源,吸引技术创新人才,凝聚技术攻关合力, 使技术创新人才的个体优势转化为群体优势, 实现了职工技术创新由个体型向团队型、

12、 由单一型向联合型提升。 今年油田确立 176 项职工技术创新重点攻关课题, 141 项由创新工作室承担。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 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物定期参加油田组织的高级专家论坛、 胜利专家行等技术服务活动, 参与名师带高徒活动, 技术拔尖人才受到更广泛的尊重认可,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 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 油田上下组建了各类技师协会、技术攻关小组,吸纳技术尖子、岗位标兵、创新能手 3.2 万人。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的孵化推广作用。 对于基层职工的好创意、 好想法,我们组织创新工作室人员通过职工技术创新网、 采油大师网, 进行网上技术咨询、 疑难解答,帮助职工开拓思路、完善提升。对

13、于创新工作室产生的成熟成果,油田及时组织专家审核论证, 提供资金技术帮助孵化。 山东省首席技师、 油田技能大师王天正, 2004 年建立天正工作室以来,吸引了 45 名高技能人才,成功研制了套管封堵封串等 4 大类国内领先的工艺技术系列, 开发推广了快速修井等 5 项自主品牌技术,累计创效 1 亿元,工作室创建第一年就完成 18 项革新成果,相当于他过去 10 年的个人成果数量。目前,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油田职工技术创新的响亮品牌,深度推进了资源共享、研发联动、成果互通、孵化共赢。五、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以有效保障激励促进职工技术创新胜利油田施工区域广、产业链条长、流程节点多,涉及勘探开发、石油工

14、程、公用工程、基地服务四大板块 22 类 236 个工种。只有建立健全常态化、 长效化机制, 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 职工技术创新才能规范运作、系统持久。我们建立系统管理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 8 个制度文件,横向上建立运行管理、技术指导、技监安全、资金管理四个职能小组,纵向上建立油田、厂、矿、队、班组五个管理层级,推行科学的项目流程管理, 形成了人才管理、 立项管理、成果管理系统运行体系。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油田开辟多元化投入渠道, 每年筹资近亿元用于创新项目的启动、 实施和推广。 二级单位设立专项基金, 全力支持基层职工技术创新实践。“十一五”期间,全油田累计投入 1

15、1.2 亿元,扶持职工技术创新项目 2700 个。建立成果激励机制,专门制定了胜利油田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油田层面设置的十大科技成就奖、 科技进步奖、科技英才奖等,也将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纳入评审体系, 各系统和二级单位也分别设置了重大创新成果奖、青年创新创效成果奖等,营造了创新受尊重、创新得实惠、创新有地位的良好氛围。 已故全国劳模王为民, 是首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9 项。油田专门设立了“为民技术创新奖”,目前已经评选了两届、 100 名职工获奖,金奖获得者奖金最高达到 10 万元。建立典型示范机制,在油田发展的各个时期, 我们培育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王为民、 陈景世、吕幸端,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代旭升, 全国岗位能手朱玉雷, 山东省首席技师张吉平等典型,他们都立足技能操作岗位,执着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石油石化系统产生广泛影响,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