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49228507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适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发展速度、发展进程上也有明确反映。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因地

2、、因时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读“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关于t2时期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 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 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 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2.若用上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 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 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 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下图是“某区域不同时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有关该

3、区域20世纪80年代初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聚落沿河流、交通线分布明显B 受地形影响,聚落间联系不便C 聚落间均有便捷交通线路相连D 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4.下列不属于该区域20多年来发生的明显变化的是()A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B 矿产资源得到开发C 旅游业的兴起 D 再城市化明显下图为122年“一带一路”部分国家人口与平均夜间灯光强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图示期间()A 中国的平均夜间灯光强度始终最大B 印度人口增长为现代型模式C 巴基斯坦经济水平低于印度尼西亚D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增长最多6.平均夜间灯光强度数据的获取主要利用了()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系统 C

4、 全球定位系统 D 数字地球下图为“安徽省铜陵市和黄山市三大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第一产业比重铜陵市较小B 黄山市第三产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C 第二产业比重黄山市较大D 第三产业为铜陵市的支柱产业8.造成铜陵市和黄山市产业结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资源禀赋 B 人口结构 C 城市化水平 D 科技实力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回答下列各题。9.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A 遥感技术B 全球定位系统C 地理信息系统D 数字地球10.根据观测站的分布特点判断,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最主要的目的是()A 泥石流、滑坡的检测和预报B 大地高程测量C

5、地震监测和预报D 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各题。11.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A 地形条件不同 B 水热条件不同C 土壤条件不同 D 光照条件不同12.图示、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A 土壤与植被 B 水文与植被C 地形与气候 D 地形与水文读“某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对图中所示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处西风带,气候温和湿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B 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荒漠带,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 全部为干旱区,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 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径流年际变化大14.图

6、中A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A B C D 15.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其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 光照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去食堂就餐用餐卡,去图书馆借书用借书卡,进电子阅览室还需再办一张卡如今的大学生手里的卡可真不少,使用起来自然也极不方便,山东电信推出的“翼机通”系统已经在全省60多所高校亮相,学生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校园内就餐、借书、上网“畅通无阻”。据此回答以下两题。16.“数字校园”是指()A 对校园内所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B 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C 计算机辅助教学D 建设虚拟学校17.有关“数字校园”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以对校园

7、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B 建设校园网络需要用网络、通信技术C 数字校园只局限于校园内使用,无法面向社会D 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可以在家中进行电子备课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18.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A B C D 19.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规模:先增大后缩小规模:先缩小后增大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原因:中期到现在

8、产业的升级A B C D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20.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A 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B 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C 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D 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21.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A 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B 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C 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D 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以下两题。22.有关图中从阶段 到阶段 的叙述,正确的有()图中河流

9、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A B C D 23.从阶段 到阶段 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1月14日京华时报消息,中粮开卖“沙漠小米”推进荒漠化治理。专家介绍,相对于玉米、小麦等当地传统作物,平均每亩沙漠小米可节约400立方米水。通过种植沙漠小米,可为当地节约大量的绿洲地下水,延缓沙漠蔓延。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荒漠化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甲所处的绿洲地区自从推广种植“沙漠小米”之后,荒漠化速度得到了有效控

10、制。这间接说明该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 过度樵采 B 水资源利用不当C 过度开垦 D 过度放牧25.乙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土地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A B C D 河西走廊属于甘肃省率先脱贫奔小康的地区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资源利用不合理,防护林网建设滞后。民勤县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至今已有近一半消失,风沙肆虐,土地荒漠化严重。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河西”。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26

11、.沙枣林死亡的原因可能是()A 土地盐碱化严重B 沙枣林不适合在当地栽种C 乱砍滥伐,过度樵采D 林带过大、过密,林水矛盾突出27.“再造河西”需首先解决的问题是()A 大量开荒 B 生活用能问题 C 发展交通 D 完善生态体系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8.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 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9.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