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49227360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行为心理学PPT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环境行为心理学,Environment behavior psychology,2,.,参考书目,外部空间设计(日)芦原义信 著 尹培桐 译 建筑师连载(3-7期)(我有书本图片)(强制性必读) 交往与空间(丹麦)(第四版)扬盖尔 著,何人可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年出版(校图书馆有)(重要必读) 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美)阿尔伯特 J.拉特利奇 著 王求是,高峰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年出版(超星图书有)(重要必读)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美)(第二版)克莱尔库柏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 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年出版(建筑书

2、店有) 环境行为学概论李道增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出版 环境心理学 林玉莲,胡正凡 编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年出版,3,.,一、前言 (一)概念、特点和作用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 2、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交互关系的学科; (1)特点 A、其从成为一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不过三十余年的历史; B、关注居住环境、工作场所、医院、学校、监狱、大型社区环境的特点; B、它以整合之整体观点研究人们在实际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行为与经验,将人类与环境视为不可分割、相互定义的整体; C、强

3、调人类主动处理与形塑环境的能力,而非只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激; D、不将人类的行为与经验孤立,考虑行为发生的脉络。 (2)作用 A、影响了环境设计与公共政策;,4,.,B、说明了环境应激刺激、态度和行为对保护、犯罪、人口和灾难的问题的影响。 (二) 环境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较有系统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开始于一九五O年代后期,然其根源可追溯至场地理论、知觉心理学及其它有关领域的研究。这些理论与概念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使环境心理学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可能。 1、场地理论:视人类行为为内在力量(如个人需求、感觉与态度)与外在力量(个人在特定场所所感知的环境特性)持续互动的结果,亦即行为乃在一具有吸引与阻碍力量

4、的生活空间中移动。路因提出行动研究的策略,强调藉研究以影响社会变迁。 2、知觉心理学 (1)托尔曼指出,人类对于环境的反应必须经由认知过程来解释。行为具有目的取向。人们学习环境信息与其期望之关系以建立认知图,此认知图使得人们得以在环境中行动。 (2)布兰斯维克强调人在知觉过程中的主动角色。人们所知觉到的环境信息永远不会与实际的环境全然符合。人们根据许多过去的环境经验对于所接收的环境刺激加以猜测,并进而根据在环境中之行动结果对此概,5,.,率性之猜测加以评估。此外,他并且提倡代表性设计,强调对各种不同之具代表性的环境进行抽样以研究人类行为的重要性。 3、行为场所理论:巴可认为人类行为与环境是相互

5、依赖的整体。要了解人类的行为应至人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与研究。他提出行为场所(behavior setting)作为研究人类行为之单位。行为场所乃一具有时间与空间边界,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它由实质物体或环境与可替换的人所组成,此二者以一特定的关系进行互动以完成场所的计划。 这些学者攻击简单的刺激反应因果论,提出整体、生态的观点以研究人类行为,并且矫正过去心理学研究过于疏忽环境的观点,对环境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4、精神病院的研究 (1)加拿大的精神医师奥斯蒙于1975年发表功能为精神病房设计之基础,提出社交向心空间,鼓励社会互动的空间,与社交离心空间之概念。 (2)社会心理学者

6、索莫也在1958年发表老人病房之社会互动,阐明领域感之观念。 (3)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也在此同时进行精神病房之研究并分,6,.,别于1961年与1966年召开建筑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会议,与会人士来自心理学、建筑与精神医学等不同专业。 5、人类学界 (1)霍尔研究空间人类学,出版了二本极为重要的书籍,无声的语言与隐藏空间。探讨人际空间距离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及其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2)霍尔的著作、索莫(1968)对个人空间的研究以及卡弘对老鼠进行的密度拥挤实验等。对以后的空间行为学,即私密性、领域感、个人空间及拥挤之研究)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6、环境专业界 (1)

7、凯文、林奇认为都市规划与设计不应只是建立在历史与美学的基础上,而应考虑使用者的环境知觉与反应。他研究波斯顿、洛杉矶与泽西城之居民如何使用都市空间,以及都市设计与居民经验对都市意象得影响。其城市意象一书,开启了无数环境认知与寻路等课题之研究。 (2)亚历山大于1964年出版形式综合。此书导致系统设计方法的革命,被认为是近二十年来建筑理论与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书籍。 (3)杰克森于1951年至1968年主编地景(Landscape)。此期刊提供一,7,.,个不同专业者发表与讨论的园地,拉普普早期的著作都在此期刊上发表。而杰克森本人有关自然与人造地景的文章也予后人很多的启发。 一九六O及七O年代,环境

8、心理学有惊人的成长。1966年社会议题期刊出版了由凯兹与沃维尔主编的人对实质环境的反应。这是环境心理学的文章首次得以专辑的形式在期刊上出现。1968年纽约市立大学成立第一个环境心理学的博士班。环境研究设计学会(Environmental Design Research Association)也于此年成立,并于1969年起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这是世界上成立最早也最大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与应用的组织。1969年环境心理学的第一份期刊环境与行为创刊。1970年纽约市立大学的普罗宣斯基等人编了第一本环境心理学读本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Man and His Physical

9、 Setting;1974年他们又出版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科书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1973年心理学年度评论(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首次出现了环境心理学这个主题,环境心理学才真正奠立在学术机构所认可的研究领域里的合法地位。随后于1976年美国心理学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也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部。,8,.,以下内容学生自行阅读 在这短短的五十年之间,环境心理学界从原来只是少数不同专业者的兴趣,进而成立博士班、研究组织、发行期刊、出版读本与教

10、科书,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并且对工业界与政府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究竟是甚么因素促使环境心理学,在六十年代中期之后得以如此快速的成长呢?我们可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学术界的自省两方面来加以探讨。 (三)社会背景和研究取向 1、社会背景 1960年代可说是一个觉醒与反叛的年代。各种运动,如黑人运动、妇女运动、消费者运动、环境运动、反越战运动等风起云涌,以争取人类的尊严与确保环境的品质。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西方国家的殖民地纷纷独立,摆脱殖民国家的控制与压榨,而美国国内一些受到忽视与不平等待遇的团体,如黑人、少数民族、妇女、老人、残障者,也纷纷为争取社会、经济与政治上的机会平等而奋斗。此人权运动一方面促

11、使心理学者对种族偏见与住宅融合等议题进行研究,一方面也引发学者对实验室道德(如何对待受测者),9,.,广泛的重视与讨论。而在环境心理学界里,老人住宅、无障碍环境、儿童游戏场、妇女与环境等,一直是很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 六O年代以前,人们相信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科技的进展则许诺了一个富裕幸福的天堂。1962年卡逊(R.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在社会大众、决策者与学术界间引起极大的震撼。人们不再盲目地对科技抱持乐观与信心,科技界也渐渐体认其应负的社会责任,而美国国会也在两年内通过了野生地法案(Wilderness Bill)、土地与水资源保护法(Land and Conservat

12、ion Act)。此外,生态保育运动的重点也有了转变。以前保育团体大都由中年的有闲阶级组成(他们通常是赏鸟、钓鱼、打猎或研究自然史的爱好者),其目的是保护自然景观与野生动物。但他们也开始关心都市空间、人口控制与能源运用等问题,并且与和平的政治草根力量结合以及对资本家与政府进行游说工作。美国国会通过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确保在计划与决策过程中,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环境设计等专门知识,以对人类环境产生实质良性之影响。1970年,美国宣布地球日进一步推动环境保护运动与唤起全民对环境的认识。环境意识的觉醒于此时可说是达到了高峰。,10,.,六O、七O年代,营建环境的问题也引发许多人的关切,

13、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方面要弥补战时停滞之实质建设、重建战时被破坏的环境,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快速的成长,因而各种住宅、学校及商业、工业与交通设施的需求急遽增加,于是都市的开放空间消失了,老的建筑物被摧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面无表情、单调冰冷的高楼。此种环境破坏原本关系紧密的邻里生活,且使得地方失去原有的意义与特色。居住环境的拥挤、噪音、不便利及其它压力,剥夺了人的尊严,而越来越多人被迫在越来越狭小的实质场所里工作;效率、速度与一致性的要求,更使得人的个性、选择自由与美感表达受到压制,消费者开始要求其实质环境的品质应受到保障,而学生们也要求学校教导他们有关所身处的政治、社会及经济环境的知识,藉以关怀每日

14、所居住的生活环境,并进而主动的参与改善。 2. 心理学界的自省 从一百多年前的冯德(W. Wundt, 1862)开始,心理学家们便相信经由实验方法可以研究人类的反应。整个心理学的知识也大都奠基在大学校园的实验室里以白老鼠与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的研究上。实验方法不仅决定了研究题目的合法性并且成为真伪的判准,不在实验室里从事的研,11,.,究,被视为不科学的,因为无法控制外生的变项;而无法在实验室里进行观察的行为也就在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之外。在此种学术气氛下,精准的测量、复杂的实验设计、方法的优美以及复杂的统计分析,成为大家致力研究的目标,而研究的应用只不过是次等的学术活动。 在实验方法的范型下,内

15、在效度虽得到确保,外在效度却遭到忽略。但在实验室里,受测者所背负的历史经验,对未来的期望以及主动改变环境的能力常被忽略,因而实验结果的推广与应用遭受强烈的质疑。 在传统心理学里,研究者只对人际或个人心理过程感兴趣,实质环境被视为与人格成长和团体行为无关,或者只不过是许多单一片段,可加以操纵与控制的声光刺激而已。此种研究取向,无法了解人类日常生活的经验与意义,因此一些心理学家便提倡以日常生活环境作为研究场所,考虑社会与实质脉络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3. 建筑学界的自省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方面营建的需求遽增,一方面经济成长、科技进步,新材料及营建方法解除了建筑师的许多束缚,因而建筑前景一片美好。只

16、要有人愿意出钱,在任何地方盖任何式样的建筑物都是可能的,12,.,建筑系的学生认真地讨论巨型集合住宅、行走的城市以及超高的摩天大楼;而现实世界里,一幢幢毫无个性的高楼取代了原有的老旧建筑、霸占了都市的开放空间。除了极少的私人住宅外,居住的环境被开发商、银行及工程师所决定。使用者的角色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消失了。建筑评论肯定形式主义的追求,没有使用者置喙的余地。建筑奖赞许新奇与自我表现,大都颁发给尚未使用的新建筑。建筑期刊里充斥着看不到人的建筑照片。建筑成为一少数人所玩的游戏。 六O年代,面对穷人、少数民族、老人与妇女意识的觉醒,以及要求保存历史建筑、开放空间与邻里的浪潮,建筑师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们极少受过建筑研究的训练,因此期望得到行为科学家的帮忙。而在此同时,心理学界也在反省实质环境的遭受忽视以及研究应用的困难,因而环境设计与行为科学的结合也就成为必然之势。,13,.,二、人类的领域性 (一)领域:就是人所占有与控制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占有特定空间范围的人群及其主要行为模式是划分领域的依据。 与建筑学的空间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 (1)它可以是建筑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