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知识部分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20570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基础知识部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基础知识部分一、议论文 (选择什么论证方法,要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来决定)1. 论点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与灵魂。 文中的论据要为论点服务, 论证要紧紧围绕论点进行。 阅读一篇议论文 ,首要任务就是寻 找、提取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论点 。把握中心论点和其他论点的相互关系。写作议论文时,论点的确立和提出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观点的正确性2) 论点的鲜明性3) 论点的新颖性2. 论据论据是论点的基石。事实论据 是写议论文时经常大量运用的论据, 既可以是 具体的事例,也可以是 概括的事实 ;既可以是 权威性的统计数字 ,也可以是 亲身的经历、感受 。理论论据 包括经典著作、科学道理、定理、公理、名

2、人名言、格言、成语、俗语 等理论材料。在选择和使用论据上, 要以其是否具有说服力为标准。 首先要注意论据的确凿性, 其次要注意事实材料的经典性, 再次要注意论据和论点的统一性。 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的结合使用, 可以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3. 论证1论证一半分为 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是以充足的论据正面证明作者论点正确的议论形式;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议论形式驳论有三种方式(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驳倒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的效果。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

3、最常用的方法。反驳论据 :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然导致错误的论点。反驳论证 :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基本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归纳法(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 ,通过很多个“个别”的实例或者分论点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 )演绎法(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以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法则为依据,去论证个别的事物,从而得出一个新的结论的证明方法)比较法(由个别到个别的论证方法,类比法:从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对比法:通过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喻证法(由讲故事、打

4、比方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 ,通过某个故事或者某种生活现象作比喻, 让读者从中领悟一定的道理, 用以证明2自己的论点。)二、记叙文记述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经过, 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记述文的性质,决定了它通过具体形象来展示人物、事件的状况与发展变化的过程。1. 叙述1)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 的叙述是偏重于主观性的叙述, 其优点是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可信,其 缺点是囿于作者所闻所见,不能叙述作者经历、见闻以外的事情。第三人称 ,作者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客观地陈述事情, 偏重于叙述他人的经历与事迹,其 优点是显得理智、冷静,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叙述比第一人

5、称自由。 其缺点是不如第一人称那样显得真实、亲切。2) 叙述线索所谓线索,就是串连文章全部材料、推荐内容发展的“经络”3) 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 发展和结束的自然顺序来叙述,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从头到尾倒叙是与事件发生的自然顺序相反,倒过来叙述, 先交代事情的3结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由来。从尾到头插叙是在循着主线叙述的同时, 插进一段别的叙述, 或追忆过去情节的片段,或对上文进行补充、解释。叙述过程中差别的叙述在倒叙与顺叙的衔接处,一般都要有过渡,否则会显得突兀。2. 描写描写由于分类不同,种类有很多。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按角

6、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按手法分,有白描和工笔1. 人物描写( 1) 外貌描写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贵在传神,通过外貌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 语言描写 (对话描写),什么人说什么话,语言能反应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定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 3) 行功描写(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带有个性特点的行动,可以使人物“站”起来。( 4) 心理描写 ,描写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 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和思想矛盾斗争的历程揭示出来。心理描写也要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5) 环境描写 ,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一般把侧重于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称为社会环境

7、描写;而对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背景描写,则称之为自然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42. 正面描写 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 (直接描写外貌描写、行动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对描写对象正面刻画,使之直接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烘托),通过其他有关的人事或景物来渲染和烘托,从而达到变现特定对象的目的3. 抒情(触景生情、缘情赏景、寓情于物、寄情于人 )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有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 两种表达方式1. 直接抒情 ,将作者自己或文中人物的爱憎感情和心绪直接书写出来。2. 间接抒情 ,是一种依附于人、事、物、理等的抒情方式。4. 议论(辅助手

8、法)记叙文仲的议论是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 它主要表现为 先叙后议、先议后叙 、夹叙夹议 三种形态。1) 主题要求明确、深刻、新颖2) 材料要求真实、典型、精当3) 结构要求严谨、自然、统一4) 线索要求明晰5) 语言要求准确、简练、生动三、诗词曲赋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1. 诗1) 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 抒情诗和叙事诗5抒情诗 没有具体的人物描写,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咏志抒怀为主, 往往借助于事、 物、人或事物抒发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概括来说有 直接抒情 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不假于外物、不加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间接抒情 ,通过写景、叙事或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

9、感、 披露心迹。在间接抒情中, 通过写景来抒情在古代抒情诗词中最为常见,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方式:a) 融情于景,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体会、感受b) 借景寄托,借助景物原有的自然特征或人所赋予的人文象征意义来婉转表达情怀c) 缘情写景,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抒写时将其移注于特定的景物之中d) 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景。叙事诗用诗叙事,通过情节和人物形象抒发强烈情感。抒情诗与叙事诗在内容上的区别很明显,但两者又互有交叉,抒情诗中不排斥少量叙事成分, 叙事诗中则不能离开抒情 ,二者只是侧重不同。2) 诗歌按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格律诗 、自由式、民歌自由诗是

10、现代语言革命中在西方诗歌传统影响下产生的,在形式方面比较自由灵活,在章节、押韵等方面,都没有固定的限制。民歌通俗易懂、音节和谐、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它来自于民间,6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2. 词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流行,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生成的一种新型格律诗。3. 曲曲,又称散曲,源于民间,属可合乐歌唱的长短句,是诗词发展到元代而出现的新的文学形式。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散曲的基本单位。由于散曲是在“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必然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4. 赋汉赋有以下几个特点: 答问结构 散文化的倾向 铺排的描写 韵文、散文交替使用五、戏剧戏剧是一种中和艺术,它包括了文学、舞蹈、美术、音乐 等艺术手段,以创造完整的舞台艺术形象为目的。剧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字部分,所以剧本也叫戏剧文字。7集中性 是剧本的突出特点,戏剧文学的分场、分幕正是它的集中性的具体表现。剧本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有强烈的冲突,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语言精练和个性化是剧本的第三个特点。剧本按 结构形式 可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按内容 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戏剧常见的形式有 戏曲 和话剧 。戏曲以唱、念、做、打、舞并重。话剧则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