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9220554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56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目 录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第 1 节 发展基础 第 2 节 发展环境 第 3 节 发展前景 第二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 1 节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第 2 节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 3 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第 4 节 提高建筑业发展水平 第三章 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第 1 节 构筑“三高”创新格局 第 2 节 加快建设中国医药城 第 3 节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 4 节 强化人才保障 第 5 节 优化开放创新环境 第

2、四章 加快发展中心城市 第 1 节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第 2 节 完善城市功能 第 3 节 提升城市品质 第 4 节 做强市区经济 第五章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第 1 节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 2 节 加快建设新农村 第 3 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 4 节 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第六章 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 第 1 节 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第 2 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 3 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第 4 节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 5 节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第七章 推进文化泰州建设 第 1 节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第 2 节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 第 3 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 第八章 提高生态

3、文明水平 第 1 节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第 2 节 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 3 节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九章 增强体制机制活力 第 1 节 打造服务型政府 第 2 节 激发市场活力 第 3 节 创新农村发展机制 第十章 规划组织实施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序 言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 年),是我市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率 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的关键阶段。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泰州 市委关于制定泰州市国民经

4、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 “十二五”期间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 是全市 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是制定其他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基本依据, 也是政府制定政策、 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由十章组成:第一章,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二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 三章,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第四章,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第五章,促进城乡区 域协调发展;第六章,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第七章,推进文化泰州建设;第八章,提 高生态文明水平;第九章,增强体制机制活力;第十章,规划组织实施。 第一章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章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5、第 1 节 发展基础 第 1 节 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 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 化,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十一五”规 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良好,总体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预计 201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2000 亿元左右, 是 2005 年的 2.3 倍,年均可比增长 1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42800 元左右,突破 6000 美元。财政总 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 456.4 亿元和 170.8 亿元,年均增长 32%和 29.3%。五 年累计完成全

6、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841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550.3 亿元,年均 增长 18.7%。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 2359.8 亿元,贷款余额达 1531 亿元,分别是 2005 年末的 2.8 倍和 3.4 倍。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11.1:57.8:31.1 调整为 2010 年的 7.4:56.4:36.2,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31.9%。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主要污染物排 放比 2005 年末削减 5%,森林覆盖率达 18%。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自

7、营出口额达 58.8 亿美元,年均增长 34.4%,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51.1 亿美元。纬创资通、葛兰素史克等一批重大项目成 3 功落户,医药园区升格为国家级医药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成功获批,泰州口岸 开放持续扩大。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软环境明显优化,市区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突破。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市城市化水平达 53%。中心城市建设明显加快,五年累计投入 城建资金 520 亿元,建成区面积达 61 平方公里,园博园、泰州大剧院等一批重点工程 顺利建成,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新

8、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高效农业 面积比重达 37%, 农村实事工程、 全面小康村“十百千”工程和脱贫攻坚工程成效明显,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泰州长江大桥、宁启铁路 复线电气化改造、苏中机场开工建设,国电泰州电厂一期工程竣工运营。 社会发展取得新进步。居民收入明显提高,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 收入分别达 20250 元和 9240 元, 是 2005 年的 1.9 倍和 1.8 倍。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人员 33.7 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明显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取得长足 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和层次实现重大跨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

9、建成,文化泰州 建设加快推进。法治泰州、平安泰州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总的看,“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受挑战考验、发展特色逐步形成的五年,是城乡面貌 持续改变、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加快的五年,是改革发展成果继续惠及百姓、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改善的五年,也是全市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精神不断振奋的五年。这些成 绩的取得, 主要得益于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第一动力”, 坚 持开放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共识;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根 本导向,办成了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企盼的大事和实事,形成了上下同心 的良好氛围;得益于科学把握事关全局的各种重大关

10、系,注重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生态建设,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格局;得益于切实加强执政能 力建设,牢牢抓住基层基础这个重点,形成了团结拼搏、抢抓机遇、求真务实的工作局 面。 同时, 我市“十一五”规划执行及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经济 结构仍然不够合理,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高层次人才仍然较为缺乏,自主 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中心城市首位度仍然不高, 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仍然不够协调, 改善民生的任务相对较重; 五是节能减排压力 较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显现。 4 第 2 节 发展环境第 2 节 发展环境 “十

11、二五”时期, 复杂的宏观形势将成为一种常态, 有利不利因素交织, 机遇挑战并存, 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从国际看从国际看, 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时代, 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 动力,将为我市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有利条件。全 球化深入推进,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从国内看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将保持不变, 5 为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了必要保证。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消费结 构加速升级, 为我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改善民生成为国家宏观政策重 要取向,扩大

12、内需政策深入实施,为我市开拓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区域看从区域看,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 有望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和 世界级城市群,为我市接受经济辐射、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自身看从自身看, 随着泰州长江大桥、 苏中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以及一批重大产业项 目落户,加之开发园区载体功能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更为完善。近年来 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具有泰州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 为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基础。 与此同时,“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和矛盾。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

13、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发生变化,贸 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增大,对我市外贸出口增长带来一定压力。 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我市经济发展将形成较大的制约。随 着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代到来, 我市推进科学发展的任务将更为艰巨。 国内区域发展格 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区域之间围绕市场、资本、资源、人才等的竞争将更为 激烈。此外,我市自身发展还面临一些深层次矛盾: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 发展还不充分、 高层次人才短缺的矛盾; 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 的矛盾; 三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现有财力基础相对薄弱的矛盾; 四是提升城市软实

14、力与泰 州深厚的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挖掘还不够的矛盾。 第 3 节 发展前景第 3 节 发展前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推 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放创新 “双轮驱动”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导向,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文化泰州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泰州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新路,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二)基本要求 以“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为主题。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15、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推 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开放创新 “双轮驱动”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导向,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强文化泰州建设,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泰州特色和优势的发展新路,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二)基本要求 以“推进富民强市、建设美好泰州”为主题。把“富民”放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 置,鼓励百姓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学 有优教、劳有多得、老有乐养、病有良医、住有宜居”目标。把“强市”作为“富民

16、” 的重要基础,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城市集聚辐射力、文化软实力和区域综合竞争 力。坚定走科学发展之路,“把泰州建设得更加美好”。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 程和各领域,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 快实现“三个转变”: 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 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 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 以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为动力。 立足泰州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实际情况, 坚持开放 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协调转,两步并作一步走,在开放中高起点创新,在创新中 高起点开放,努力走一条以开放创新相融并进为特征的“泰州之路”。 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导向。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导向。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以 新型城镇化改变传统的城乡结构、社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6 (三)发展目标 综合实力进一步提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