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220315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材分析及备课素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1课军神 【教材分析】 军神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小学语文课本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 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 国医生沃克称他为 “ 军神” 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 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本文以 “ 手术前手术时 手术后” 为序组织 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 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 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中,应挖掘出文章本身的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参与 和情绪体验。

2、组织学生对文中的语感点进行重锤敲击,在读中思考, 读中想象, 读中领悟,从而深化对人物的认识,促进语感的形成。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毕必成,男, 1941 年 2 月 5 日出生,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人,中国著名电 影编剧。毕必成共创作200 万字文学作品,创作并已拍摄的电影剧本12 部,发 表的电影剧本 21 部, 电视剧本 80 部(集)。 题材比较多样,艺术手法也日臻成熟。 因病于 1993年 12 月 22 日逝世。 在电影文学创作方面,毕必成在创作庐山恋之前,已写了一个他爱 谁 ,1981 年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也就是说,对于电影文学的若干创作程序 和规律,已有所涉猎,并非完全

3、“ 白手起家 ” 。 毕必成在文学创作道路已奋斗了十七八年,有较多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艺 术修养。毕必成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20 世纪 60 年代初,他经常写些小说、散 文、特写、通讯,并时有见诸报端。 毕必成笔头来得快,勤于学习、观察、思考,善于构思情节、捕捉细节、 刻画人物,这些为他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毕必成的艺术构思是大胆、 有突破性,求新,求巧,但是具体落笔时又恰当地掌握历史分寸感,这是他创 作电影文学剧本技高一筹的地方。 主要作品: 毕必成先后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路 、 庐山恋、 赛虎及大型话剧锁 不住的春光等作品。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岳家小将(1984 年,编剧 ); 钢 锉将军 (

4、1986 年,编剧 ); 密令截击 (1986 年,编剧 ); 青年刘伯承 (1996 年,编剧 ); 赛虎(1982 年,编剧); 庐山恋 (1980 年年,编剧 ); 他爱谁 ? (1980 年,编剧); 冒险的美国女人 (1989 年,编剧); 来的都是客 (1990 年, 编剧); 远方的星 (1983 年,编剧 )。还有文章军神已编入小学课本。 荣誉奖项: 庐山恋获第三届 “ 百花奖 ” 最佳故事片奖;被告山杠爷获95 年中国电 影华表奖最佳编剧及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电影文学剧本赛虎 (已拍摄发行 )获 1984 年江西省创作一等奖、冒险的美国女人 (已拍摄发行 )获 1

5、989 年八一厂小百花编剧奖。 庐山恋是毕必成的成名之作,电影文学剧本叙述了一个曲折动人的爱 情故事,描写了一位侨居美国的前国民党将军的女儿回到祖国庐山游览观光, 与中共一位高级干部的儿子巧遇,两人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恋爱过程跌宕起 伏,最终 “ 有情人终成眷属 ” 。 英年早逝: 正当毕必成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宝贵的生命。 1993 年 12 月 22 日凌晨,他在上海不幸去世,享年52 岁。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刘伯承简介 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声名远扬。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 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 古名

6、将风。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 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 务农兼教私塾的 “ 泥腿文人 ” ,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 后靠族亲资助入县 城高等小学堂。 15 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 年, 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 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 入,又从右眼飞出。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 忍受。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 军神” 。 1927 年 8 月 1 日起义时,刘伯承任统辖全军的参谋团参谋长,从而成为中 国共产

7、党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后,刘伯承转赴苏联,先入高级步兵学校,又 入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 年回国后到上海,刘伯承立即被中央任 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还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 刘伯承从苏联回国后,组织左权、叶剑英等人一起翻译带回的各种条令, 同时为中国红军确定内部的称呼。他在旧军队中多年,一向痛恨等级森严和对 勤务人员的歧视。 于是,他确定红军中的 “ 司令” 后面要加一个 “ 员” , 将旧称呼 “ 护 兵” 、“ 劲务兵” 改称“ 警卫员” 、“ 公务员 ” ,将“ 伙夫” 改称“ 炊事员 ” 这种称谓沿 用到今天。 自古猛将往往出自伍卒。刘伯

8、承军校毕业后当排长打第一仗,见对方是乌 合之众的土匪,就下令冲锋并带头猛扑上去。上司虽表扬其勇敢,他却自认“ 有 勇无谋,没有打好 ” 。此后,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 都要总结。南昌起义失利后, 他到了苏联,马上总结出四项弱点和八条行动错误。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面对狡猾 又凶悍的日军,刘伯承注意勘察战场设巧计。神头岭伏击战前,司令部按地图 先是确定在岭上埋伏,打岭下公路上通过之敌。刘伯承亲自去看地形,发现公 路实际是在岭上,连说: “ 粗枝大叶可要害死人啊!” 他及时改变了设伏方案,一 战歼灭了鬼子 1000 多人。刘伯承也注意学习日军的长处,百团大战中关家

9、墒一 战后,他马上去看敌人阵地, 发现鬼子临时挖的 “ 猫耳洞 ” 对防炮很有用, 便推广 到各部队。国内盛传刘伯承是 “ 武神投胎 ” ,其实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于擅长动 脑并深入实践,这也正是革命军队一向提倡的勇敢加智慧的结果。 解放战争中,他与邓小平一同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大西南;在全 国五大战略区中担负了打苦仗的重任。 刘伯承不愿人称他为军事家。 当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要称他为“ 军事家” 时,被 他改为 “ 革命军人 ” 。1950 年,中央军委决定筹建陆军大学时,有人认为圆明园 遗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刘伯承却认为这里有文化遗迹,军队不应占用,最后选 择了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的旧址。

10、1951 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军事学 院。 在刘伯承 50 岁诞辰时,邓小平曾撰文这样写过他的特点-。假如有人问伯 承同志有无缺点呢 ?我想只有一个,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读书之外,没有一 点娱乐生活。他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他不会下棋打球,闲时只有散散步、谈 谈天。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 刘伯承的故事 一根打狗棍 刘伯承是野司首长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首长,体质差,眼睛高度近视,加之 千里跋涉,生活艰苦,行路有些困难。进入大别山,山陡、林密、路险,很多 地方马也不能骑。同志们看刘伯承走路很吃力,就绑了一副担架让刘伯承坐。 刘伯承说: “ 我走路难,你们走路就不难?我们一起锻炼吧。” 他坚

11、决不坐担架, 连同志们搀扶也不让。警卫员没办法,就砍了一根竹子让他拄着。由于竹子砍 得比人还高,邓小平对那位警卫员说:“ 你把竹子砍短些,你看他拄这么长的棍 子多像个要饭的! ” 刘伯承听了恢谐地说 “ 要饭的棍子就是要长,才不受狗之欺。 我要拿着大别山的这根打狗棍,把中国头号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打倒!” 说得大 家捧腹大笑。 一捧红枣 由于人民解放军刚转入外线作战,又是千里行军,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经 常几天不见油盐,有时连吃饭也成了问题。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和其他野司 首长进入大别山中心区金家寨的洪家湾,司令部断了粮,到下午一点,还没吃 到中午饭,管后勤的同志正在为难,一个警卫员捧着一捧大红枣

12、送给刘伯承和 邓小平。刘伯承问红枣是哪里搞来的,警卫员说是过黄河时,从家里带来的, 刘伯承、邓小平叫大家吃,大家叫首长吃。刘伯承捏了个红枣放在嘴里,笑着 说:“ 河北父老的心意就像这枣子,既红又甜。” 邓小平说: “ 红枣是个好果子, 又甜、又补、又管饿。” 说得大家都笑了起来。 就这样,几颗枣子,就算刘伯承、 邓小平和其他野司首长一顿中饭了。 金丝毛毯 刘伯承同志对大别山人民十分体贴。一次一个饲养员到一个村庄去买稻草, 村庄没人,刘伯承叫饲养员把钱放在群众家神台上。饲养员是个北方人,不会 捆那些七长八短的稻草,背起来,一路不断丢撒,刘伯承就跟在后面拾。他对 饲养员说:“ 稻草也是农民辛辛苦苦

13、种出来的, 用处可大了。你们北方人不知道, 山里人住房要靠它盖, 耕牛要靠它喂, 床上要靠它铺。 农民用稻草铺床, 叫作 金 丝毛毯 ,说明农民是很珍惜稻草的, 丢了多可惜呀! ” 刘伯承的一席话深深感动 了饲养员,他也跟着刘伯承将一根一根丢撒的稻草拾起来,重新捆好,深情地 说:“ 我一定记住刘司令员的话,爱惜稻草,不能随便丢撒。” 一包冰糖 刘伯承在大别山来回转战,身体越来越弱,同志们心里都很难过,也想不 出好办法。一天又转到金家寨,下面同志送来一小包冰糖给刘伯承,刘伯承很 严肃地问冰糖是从哪里搞来的, 警卫员说是下面同志送来的。 刘伯承坚决不要, 要警卫员退回去,警卫员难过地说:“ 首长身

14、体这么差,怎么领导我们坚持大别 山斗争啊,这是下面同志的心意,我不好退。” 刘伯承看警卫员很为难,说:“ 好 吧,你不退,我来处理。” 他把一包冰糖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分给这个伤员, 那个病号,司令部,政治部中的老弱病残,每人送一块,并招呼说:“ 这是老区 人民的心意。 ” 同志们接到这块冰糖,还没吃,心里就甜了。 刘伯承善用 “ 守株待兔 ” 1937 年 10 月 26 日,我军在平定县东七亘村成功地伏击了一支日军辎重部 队。 照一般地 “ 胜战不复 ” 地原则,我军短期内不能 “ 守株待兔 ” ,即在同一地点对 同一股敌人再次设伏。 但刘伯承是个谋略高手,他认为这支日军想预定地区输送物资

15、地人物没有 完成,前方急需补充,除七亘村之外,又不可能绕道别处。特别是日军料定我 伏击成功后,必定转移到他处,不敢再返回原地。根据这些情况,刘伯承算定 日军近日内必定再次经过七亘村,于是毅然再次再原地伏击敌人。果然弹未虚 发,三日后又歼敌百余。 影视作品: 青年刘伯承 青年刘伯承是赵为恒导演,孙松、杜雨露、王志刚、刘永泉、谢娜主 演的电影。 1996年在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青年刘伯承在反袁救国斗争中具 有传奇色彩的战斗经历,表现了刘伯承英勇善战、意志顽强、积极探索救国救 民真理的不懈精神。叙述了刘伯承在吴玉章、杨暗公等进步人士的影响下,最 终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故事。 影片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情

16、节和激烈的战斗场面、雄浑凝重的音乐气氛,艺 术地再现了刘伯承青年时代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追求真理、最终走上共产主 义革命之路的战斗历程。 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元帅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中视线文化传媒公司等出品历史剧, 并由张玉中执导,刘之冰、王嘉、王晖、梁春书共同主演。该剧讲述了从刘伯 承元帅开始上学堂一直到离世的整个一生。该剧已于2012年 12 月 19 日在央视 首播。 剧情简介: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功勋卓著,战功彪炳。 刘伯承在长期的战争环境中攻读古今中外军事名著,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军 事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他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 司令部工作等都有独到的论述。其作战谋略和指挥艺术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12年是刘伯承诞辰120周年,建军 85 周 年,该剧通过对刘伯承元帅因为坚持信仰愤然起义,用超凡的智慧和钢铁般的 意志缔造了辉煌的胜利,反映了刘伯承元帅用兵如神,做人如神的光辉历史, 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传奇一生。1 刘伯承元帅从他早年入伍写到他担任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