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19250 上传时间:2020-10-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4.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敬畏自然》习题(ab卷,有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敬畏自然1 基 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 音有 的一 是( B)A人 上下翻 的 片巨大空 ,不 是咫尺之 而已,就如同 看待斥 一般,只是蓬蒿 (h o) 之 了。B每个 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 不会混淆(y o) ,从而使整个人体 于高度有序的状 。C无 是高深 的星空, 是不 一提的灰 , 都是大自然精巧 的 品, 展示出大自然深邃 (su ) 、高超的智慧。D然而, 能断言那些狼藉 (j ) 斑斑的 坑不会是人 自掘的陷阱呢?( 解析: B 中“淆” “ xi o”。 )2下列句子 写不正确的一 是( C)A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 永 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而他却要作自然的主人!

2、B那么,我 有什么理由和 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 弄小 明呢?C看着人 种狂妄的表 ,大自然一定会 笑就像母 面 无知的孩子那 的笑。D 个宇宙到 都 藏着生命,到 都有生命的萌芽,到 都有沉默的声音。( 解析: C 项 “ ” “窃”。)3下列句子中成 使用有 的一 是( B)A太大的力量 可能使我 然不自量力,最 将身 名裂,淹没在虚荣自 的渊薮之中。B看到一个国家在一 苦 争的期 使国家陷于四分五裂的景象,真是令人不禁相形 。C无 是令人胆寒的 峻高山, 是清澈透明的如静湖水,都是大自然精巧 的 品。D据 ,大 上 上两位 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解析:“相形 ”指和同 的事物

3、相比 , 出不足。B “黯然神 ”。)4 ( 常德中考 ) 下列各句中,没有 病的一句是( A)A随着 地面 的逐年増加,中心城区要找到供市民 植 的合适地点越来越不容易了。B在“德馨杯”国 少儿邀 中,北正街小学代表 一路 关 将, 得冠 ,近日 利 旋。C今年高考首次 行“作弊入刑”,各地区都具体出台了一些 措,以防范各种舞弊行 的 生。D 施 新 展,需要 放科技人 活力,破除不合理的体制,加快从量的 累到 的 。( 解析 B. 重复“ 旋”就是 利 来之意,把“ 利”去掉。C. 把“的 生”去掉。D. 成分残缺,缺少 中心 ,在最后加“的 程”。)2 内精 文 段“人 的智慧与大自然的

4、智慧相比 在是相形 那么, 我 自然就像 我 自己的身体一 吧”,回答下列 。5作者 什么把“令人 的 蚊子”“不 一提的灰 ”都称作“大自然精巧 的 品”?因 它 的构造和生理机制十分奇妙,都展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6 文第一段 了 述大自然智慧的无与 比,把人 智慧与其 比,主要是从哪些方面 述的?大自然能用“死”的物 造丰富多彩的生命, 人 不能; 大自然能 使人的各个 胞相互 ,各司其 ;大自然能按美学原 造各种事物。7作者 什么称人 是自然“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因 人体共有一万 多个 胞, 些 胞相互 ,分工明确,使人体 于高度有序的状 ,而且人 大 能 思 ,所以把人 自然“

5、最杰出的作品之一”。8 你从修辞的角度 析下面的句子。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 宇宙的 即是宇宙 自己的 ,我思 即是宇宙在思 ,我痛苦即是自然在痛苦,我 笑即是宇宙在 笑。 句 运用 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 地 了人与自然、宇宙的 密关系,表达了作者 自然、宇宙的崇敬与 美之情。9 三个 段最 要表达的 点是什么?( 用原文 句回答)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只是 个大生命的一个 成部分。那么, 我 自然就像 我 自己的身体一 吧。3 拓展 第 1 页共 4 页敬畏自然行有所止陈家兴 1950 年,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罪魁祸首是日本一家氮肥公司,其排放废水中所含的汞,在大海中

6、富集,再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1930 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出现毒烟雾,原因是当时河谷上空的逆温层使诸多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大烟囱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累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一则废水,一则废气,是 20 世纪有记载的最早工业排放致害事件,其后类似事件层出不穷。为什么人类总是不“长记性”?具体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对自然不敬畏。不敬畏自然,便多以征服为荣,多以改造为勇,多以攫取为应当,多以破坏为必然。然而,从历史看,自然从未被征服,只是让人学会了顺从。有些时候,我们伤害过自然并未被报复,那也仅是因为自然在能够承受伤害时便宽容了我们。但不要忘了,伤害的次

7、数和程度都将被累积,一旦到了某个“临界点”,它就将以我们不可承受的方式返还。然而,就该不该敬畏自然的问题,每逢一些大的事件时,就会出现激烈的争论。一端认为人类对自然必须无所作为,才能免受大自然的惩罚;一端认为无须敬畏大自然,要相信科学的作用和力量。有人甚至将之上升为哲学问题,提出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是该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环境为本?这样的争论乃至“形而上”到哲学,实质上都是走了极端。其实,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另外一个角度。明代学者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可谓一语道破人的特性。人不知敬畏,则天不怕、地不怕,结局往往就是自作自受、自取灭亡。

8、有敬畏心,则必守道而多思,“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对于自然来说,人们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否则,对自然为所欲为,行无所止,不知生态环境会被糟蹋成什么样子,更不知自然将给予人类怎样的惩罚。在相当意义上讲,大自然对人类的教训,实质上都是人类对自己的惩罚,大自然只不过把它不能承受的人为破坏变相还给了人类而已。工业排污给大自然,大自然还污给生长于斯的人。对自然的馈赠无节制地攫取, 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食无所依。 对大自然进行破坏性改造, 大自然让生长于斯的人不可再居。一言以蔽之,大自然是生长于斯者的家园,攫取者、破坏者可以一时逃离,但生长于斯的人无处可逃。敬畏自然,归根到底是要敬畏生

9、命,敬畏人民。真正懂得了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的行为才不会肆无忌惮。越是科技进步,越不要低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越不要高估了自然的自净力。越是发展快速,越 要懂得敬畏自然,越要自觉尊重和保护自然。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公众环境敏感增强,环境风险压力加大。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对自然心存敬畏, 规约自己的行为, 我们才能平安度过“环境风险陷阱”,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 选自人民日报2013 年 7 月 15 日,有删节 )10结合本文,说说人类为什么要敬畏自然。大自然对人类的教训,实质上都是人类对自己的惩罚,大自然只不过把它不能承受的人为破坏变相还给人类而已。11第段在

10、文中有什么作用?用重大环境事件引出人类对环境、对自然的关注, 进而引出下文内容,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2第段中加点的“另外一个角度”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人们只有心存敬畏,才能行有所止。13说说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示例: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实际上来自 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反过来说,自然的惩罚都是人类自作自受,无法回避。14请为保护自然拟定一则警示语。示例:爱护自然,敬畏生命。4 写作创新15拟人是我们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把人以外的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50 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

11、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写法分析】一个“笑 ”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表现。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而且能鲜明地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的感情。使用时应注意:一、运用拟人的手法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二、只有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物的特点或心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时,才可以把“物”人格化,不能乱拟。三、使用拟人手法的目的要明确。使用拟人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第 2 页共 4 页物的形象和特点,借物抒 作者内心之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思想。【例文】 当悲 的水流入 重的山, 水 可怜儿的悲 也勾起了山的悲 , 于是他 的心一起碎了;水把 埋入地下,山却把心的碎片一 收好。

12、于是就有了迷乱复 的溶洞,就有了千姿百 的石笋,就有了洞口突突的泉水。1 歌 下面一首古 ,做后面的 。梅花 亮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 忽先 ,百花皆后香。欲 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 君正主 。1 中梅花形象具有怎 的特征?清瘦明 ,敢 花先, 春信,傲雪凌霜。2 首 寄寓了作者怎 的情感和愿望?寄寓了 梅花高 、 品格的由衷 美之情和 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 的愿望。2 外文言文 下文,完成后面的 。明末高 ,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 子 于 ,喜极 狂,笑不止,求体庵 之,惊曰:“疾不可 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 , 恐不及也。若道 江,必更求何氏 之。”遂以一 寄何。其人至 江,而

13、疾已愈,以 致何。何以 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 心 开 而不可复合,非 石之所能治也。故 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 愁抑郁, 心 ,至 江当已愈矣。”其人 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 自广阳 )【注】高 :地名,在江 。旬:十天。 石:治病的 和石 ,也 用指 物。【附参考 文】明朝末年,高 有一个叫袁体庵的神医。有一个 的人在 中考中了 人,高 得 了 ,大笑不止,找袁体庵 治,裳体庵大惊, :“你 病已 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 赶快回家, 了就怕赶不上回到家里了,你路 江的 候,一定要去找何医生再 治一下。”袁医生就写了一封信( 病人 ) 何医生。 个 人到了 江,病已

14、 好了,他把袁医生的信交 何医生,何医生把信 他看,上面写着:“ 人高 到极点 了 。高 到极点心 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 , 不是用 能治的。所以我用危 和痛苦来触 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 愁抑郁, 就可以 他的心 重新 上,到 江的 候 当已 痊愈了。”那人看了 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3 句中加点 的解 不正确的一 是( D)A笑不止 ( 停止 )B子宜 急 ( 应该 )C其人至 江 ( 到达 )D何以 示其人 ( 示范 )( 解析:示:拿 看)4翻 下列句子。(1) 喜 心 开 而不可复合,非 石之所能治也。高 到极点心 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 , 不是用 能治的。(2) 其人 之,北面再拜而去。那人看了 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5袁体庵神医的“神”体 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