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9216636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X 页数:58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精神分析发展理论(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理论,心理发展的理论解释,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是活在过去还是活在现在或将来?,什么事下意识的反应?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为什么老失恋?,梦是无稽之谈吗?不做梦行吗?,怎么才能更接近人的本来面目? 我们的现在人际模式与我们的过去有关系吗?,为什么有的人在心理发展中,会出现问题或障碍?,催眠对心理治疗有怎样的功效,一、弗洛伊德 的发展理论概论,他的理论核心是认为潜伏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了个人个人的发展 他的理论也被称为“心理性欲理论” 被广泛应用于对电影、戏剧、小说、政治运动、广告、宗教的分析。 英国学

2、生在研究文学巨著的主题时,要学习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犹豫与寡断,为什么,最后的不顾后果的冲动是为什么?为什么抛弃奥菲莉娅,二、弗洛伊德其人,弗洛伊德其人及品质 1856.5.61939.9.23 先后被美国克拉克大学 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和被 聘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作品荣获歌德文学奖。 睿智、执著、坚强、 幽默、爱心,三、心理性欲理论产生影响因素,(1)当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对性的极端压抑与男性主义风行 (2)欧洲近代学术对无意识动力的探讨 (3)生物学影响:达尔文;布吕克的机械还原论 (4)在沙克那里接受的精神病治疗的训练,而沙克也曾对性问题有所强调 (5)弗洛伊德的理论带有自

3、己生活的影子,自己与母亲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父亲的冷淡和敌意。,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年6月20日 - 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中年守寡 ,极力推行性压抑、禁锢政策 女人穿衣须用束腹带勒得紧紧的 ;被教导要压抑甚至戒除性交 甚至有许多语言上的禁忌都是很严格的 。“四肢”“四条腿” 甚至对于合法夫妻性生活都作出了一些相应的规范 维多利亚时代的性规范与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性行为之间形成了一种冲突,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1.意识与无意识 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是无意识,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

4、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成分是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的童年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欲望和情感 前意识:检查作用,“检查官”,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1.人格两大系统:意识、无意识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虽然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对我们一切行为产生影响。 在弗洛伊德看来,不存在任何自由意志的行为,有些行为表面上出自于意识和自由意志,但实际上都是无意识力量驱使。有意识的心理现象只是虚假、表面和象征的,真面目、真实原因和动机隐藏于内心深处的无意识中。 冰山与人格结构 行为都有深意:咨询过程中的无意识行为;文化中的无意识(喜

5、宴、荤段子)、防御行为(歪曲的表达)、幽默、踢宠物的男人,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1.人格两大系统:意识、无意识 意识层面被压抑的欲望存在无意识中,当意识的监控作用降低时,可能再次浮现出来 睡眠做梦 自由联想技术 酒后吐真言喜欢喝酒,1.人格两大系统:意识、无意识 困惑的时候想想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命运就是强迫性重复” 无意识压抑的后果:柳宗元笔下的河间女 ;德国医生威尔对修道院中的修女流行一种产生性活动的幻觉,适度地压抑本人性或许是件好事,但是压抑过了头,就可能变成罪孽。 一网文说:“女孩长大到14岁,就由率真的小天使变成了故作羞涩的小女人。看到喜欢的男孩偏说讨厌,表面上低眉顺眼

6、,暗地里耍出各种引诱人的小伎俩,同样让男人们晕得七荤八素。结婚之后,。除了扭捏作态,因为羞涩在不正常的期望中发展,压抑了天性,它还极有可能发展出其他亲密的朋友:懦弱、孤僻、委屈、虚假、嫉妒、阴毒.。”,2.人格的三结构及发展 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概念,用三结构取代意识、无意识二结构,但保留无意识概念。 本我 自我 超我,(1)人格之本我,最难接近而又最强有力的部分。 是原始的和本能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性驱力和侵犯驱力。是身体能量的终生来源 。 年龄越小的婴儿受本我的影响越大,可以说婴儿最初看到的几乎全部是本我,只要求有吃有喝满足自己所需的 。不听从现实和理性,因此遵循“快乐原则” 初级过程思

7、维的出现。,初级过程思维,本我满足自己欲望、获得快乐的方式:反射动作、初级过程思维。 初级过程思维是本我对压力的反应,企图通过形成带来满足的物体(食物)的想象等来获得满足的过程,梦、祈愿思维、幻想(白日梦)、幻觉都是初级过程思维的例子,(2)人格之自我,在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连续不断的冲突导致了人格第二种水平“自我”的发展。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帮助本我而不是妨碍本我,总是根据现实的可能性力图满足本我的要求。根据条件即时满足和延缓满足。 “二级过程思维” 出现 本我与自我:骑士与马,二级过程思维,它通过生活的经验开始思考更多东西,有什么东西可以满足我的要求、延迟满足

8、通常是值得的事情、长期的目标有时要求否定短期目标,在这样的思维指导下可以计划未来的事情,将愿望引导到最有利的方向上,这种思维过程为“二级过程思维”,(3)人格之超我,它也是从与现实的接触中发展而来,但是它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不是物理现实 。两个方面是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标准” 超我在儿童早期时代就开始发展,并且主要来自于儿童对父母的认同,特别是与同性别父母的认同,由此了解了控制父母行为的宗教与文化规则,然后这些规则成为儿童超我的一部分 ,超我与本我是冲突的,这是心理异常的基础。,人格的结构,本我欲求 自我决定和行动 超我 食欲 食品市场 偷吃别人的犯罪 憎恨父亲 离家出走 仇恨父亲错误 求生 神

9、经症 逃兵是可耻的,四、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发展观,3.人格的发展阶段论 性本能冲动对人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科学文化是极端重要的 生理成熟过程引起快乐的重点从身体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在每一阶段中都要求有最佳程度的满足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 固着(fixation)与倒退(regression):,停滞固着的点越多越容易倒退,睡懒觉舒服,你想起来吗? 做小孩子多好,永远也不要长大 满足过多,产生固着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幼稚 很好吃的糖,妈妈不让小朋友吃,会怎样 一个被老公欺骗受伤的女人,以后可能会怎么看待老公 满足过少,反向行为与补偿,人格的发展阶段一:口腔期,前口腔期(0-

10、6个月) :性快感来自吸吮和吞咽活动,唇和舌成为重要的性感带 后口腔期(6-12月) :性感带集中于牙、牙龈和咽部,性快感来自于咀嚼和咬等活动 成绩:自我诞生 不良的人格发展:满足多与满足少 口腔活动、依赖他人、粘人,人格发展阶段二:肛门期 (1-3),这一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入厕训练 肛门期人格:过分爱整洁、固执或过于吝啬是严格便盆训练的结果(喜欢积累便秘型)、过分邋遢、放肆浪费(排泄型) 中国文化下的思考?,人格发展阶段三:生殖器期 (3-6),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的作用,儿童通过可以形成性别角色以及超我的内容(对同性父母的模仿) 个性发展问题:性别角色问题、性器型特征 、女性往往由于嫉妒和自卑

11、,想进行补偿,扮演女强人角色,超越男人 阉割恐惧与阉割已经发生影响男女情结的解决与人格发展 文化中的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问题:婆媳、父女、母子;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人格发展阶段四:潜伏期 (6-11),小学里面印象最深刻的事? 性的发展几乎停滞,相当平静。男孩和女孩子彼此没有兴趣。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取代如探索自然、文艺体育等,自我和超我得到更大发展。,人格发展阶段五:青春期或生殖期 (11或13岁开始),性器官的成熟带来性冲动的再次萌发,对异性感兴趣,异性恋稳定下来。儿童重新表现出强烈的性欲。 最重要的任务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建立自己的生活,寻找同龄伙伴建立长期性关系,如何看待弗洛伊德的发展理

12、论?,如何看待文明与本能的关系?这种视野下的人是怎样的?,如何看待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怎么证明“无意识”的存在?如何证明性本能的压抑导致心理问题?,简评,所有心理学理论中最全面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对心理疗法也产生巨大影响。 人格发展理论特别强调人格形成与儿童早期经验有关,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关 。 让人们看到动机情绪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同时改变了传统心理学重理念轻意欲、种意识轻无意识的倾向 本能决定论,过分强调性的作用有谬误,同时将人看得过分消极 。关于本性,他描绘的是黑暗又愤世嫉俗的图画。 缺乏科学依据,难以重复验证 。指责,精神分析:二十世纪的巫术?,著名的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精神分

13、析学说具有神话一样的诱惑力。 2004年巴黎之争 2005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 卡特琳梅耶尔女士的结论是:如果没有弗洛伊德,人们可以更好的生活、思维和发展,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艾里克森对于人格的发展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人格在一生中不断地发展,经历8个阶段,并且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每个阶段对人格的发展都极为重要。 这8个阶段在人一出生时就以某种形式存在了,只是在生命历程中的特定时期如人格发展的某个转折点、某个危机时期,其中某一阶段就成为关键期,解决这些危机的方式决定今后的人格走向,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的人生发展8个阶段 婴儿期 信任对不信任 儿童早期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学

14、前期 主动性对内疚 学龄期 勤奋对自卑 青年期 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成年早期 亲密对孤独 成年中期 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 自我完善对失望,婴儿期(出生到2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需要得到满足的儿童体验着快乐,认为周围环境是安全的,产生基本的信任感。否则对自己和他人不信任,怀疑、疏远和退缩 信任是双方的,母亲也要保持一种对外界对自己的基本信任,如果母亲感到焦虑婴儿也会焦虑,总之父母对生活对自己的态度会巧妙的传递给儿童。,儿童早期(2到4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儿童早期(2到4岁):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儿童开始对外部世界进行探索,开始藐视外部世界的控制,处处喜欢显示的力量,也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按意志

15、作出行为 如果父母过度保护,不允许儿童进行探索,不能获得个人控制感和对外界施加影响的认识,儿童就产生羞怯和怀疑,对自己能力缺乏自信、缺乏果断性、依赖性强,学前期或游戏期(4-7):主动性对内疚,发展良心 活动范围扩展,发展良心代替父母的引导,具有主动性 获得性别角色 认为自己具有同性父母的特性和机能来建立适当的性别角色,学前期或游戏期(4-7):主动性对内疚,这一阶段与自主性的获得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主动探索外部世界时产生了进取的感觉。如果发展得好可以体会到完成任务的喜悦,积极地、不断地寻求进步;如果父母认为儿童从事的活动是笨拙的或儿童的主动性与他人的主动性相冲突,儿童产生内疚感,学前期或游戏

16、期(4-7):主动性对内疚,游戏时儿童可以越出空间、时间和现实的自我边界,又能与现实保持一致,学会新的控制走向新阶段(游戏是高于现实发展水平) 游戏具有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作用,可以用游戏来补偿失败、受苦和挫折的体验 游戏形式:独角戏或白日梦、共同游戏演出内心矛盾,学龄期(7-12):勤奋对自卑,这个阶段,儿童与同伴进行交流需要以及被同伴(特别是同性同伴)接受的需要越来越强 如果儿童体验到成功,竞争意识会增强,他们会积极勤奋地学习,否则产生无能感,害怕的失败的情绪而自卑 学校与老师作用,青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我是谁? 自我认同感 我过去曾经怎样? 我现在怎样? 我将来会怎样?,青年期(12-18):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合法延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