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修订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149215230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历史的主体-新修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的主体 庆安一中:徐雪梅 一、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的含义 (2)识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内容 (二)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 (1)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2)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有关时政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能够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2)能够培养学生尊重人民群众的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难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 课件演示

2、法、问答法、讲授法、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老师引导:让学生观看拿破伦过阿尔卑斯山的材料,回答教材中的设问: (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伦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活动:积极发言。 1、人民群众的含义:1、人民群众的含义: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老师总结: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费尔巴哈等人认为“英 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是极其错误的,因此在历史观

3、上陷入唯心主义,被 后人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2 (2)人民群众的含义:(2)人民群众的含义: 老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专家点评并总结。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 括杰出人物。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 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在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 众的范围。 课堂练习:课堂: 在农村改革中,我国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委会, 创办了第一批乡镇企业,被称为 农民三大创举( B ) A.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社

4、会历史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 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老师根据教材设问: (1)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是谁?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后自己总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 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课堂练习: 下面对劳动群众的认识,正确的有( B ) 社会物质生产的承担者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是人民群众中的主体部分 劳动群众就是指体力劳动者 A B C D

5、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老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格萨尔王传,思考教材中的设问 (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3 学生活动:学生经过阅读总结: (1)其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2)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 泉。 课堂练习: 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为了搜集资料中,去各地搜集民间故事来。这说 明了( D )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6、条件 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A B C D 来源:学|科|网 Z|X|X|K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老师点拨: 联系我国历代革命和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 学生总结: 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老师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社会,人 民群众是 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人民群众通过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课堂练习 : 习近平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 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7、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一观点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C )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可以创造真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A B C D 小结 :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 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得出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老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牛玉儒等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并设问: 4 牛玉儒为什么会受到群众的尊敬? 学生讨论后总结: 牛玉儒等优秀党员,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实践着党的宗旨与原则,做到了执 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

8、现好、维护好、发展发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脚点。 (1)党的群众观点(1)党的群众观点 基本内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 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2)党的群众路线 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总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要求的方法论就是要 树立群众观点和走群众路线,这是本课的核心内容。 六、课堂小结六、课堂小结 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历史,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成为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这就要

9、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七、板书 设计七、板书 设计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

10、待人民群众(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1)党的群众观点。 (1)党的群众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 (2)党的群众路线 5 总之:总之: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要求的方法论就是要树立群众 观点和走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要求的方法论就是要树立群众 观点和走群众路线, 八、课后练习:八、课后练习: 选择题选择题 1、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说明( C ) A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物质生产产生精神财富 C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

11、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D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的民意调查和公众测验越来越多,之所以越来越多媒 体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是因为 ( A ) A人民群众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C人民群众的意见都是对的 D.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3、中国共产党把群众路线作为自己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其哲学依据是( B ) A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C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D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理论指导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科学发展观,是

12、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 6 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试说明其哲学依据。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 答案:(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 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只有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 路线,以人为本,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才能保证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2)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九、教后反思九、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教学和学生的课后练习,发现学生们对本节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 好的,但是也看到了在备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课件展示环节应加强一些, 并敦促同学们联系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了解当代优秀党 员的先进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