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11985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文学部分名词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 :A、 思潮1“自由人”和第三种人前者指文化评论的胡秋原,后者指现代的苏汶。年至 1年左联和“自由人”与第三种人展开了论争。胡秋原在批判“民族主义”文学的阿猫阿狗文艺论中强调“文学与艺术,至死也是自由的,民主的” ,“将艺术堕落到一种政治的留声机,那是艺术的叛徒” 。后来,他又在勿侵略文艺等文中直接或间批评左翼文坛。左联的文艺新闻对其进行批评。苏汶自称是第三种人声援胡秋原,发表了“第三种人”的路等文。鲁迅、瞿秋白、冯雪峰等分别发表文章与他们展开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2 革命文学论争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创造社、 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中,夸大文学的宣传

2、作用而忽视其艺术特征, 并对鲁迅, 茅盾等作家进行批判否定。从而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是左翼文学内部的思想论争。扩大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影响,纠正了倡导者们的某些理论错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提高了作家当时的思想觉悟。这3“左联”“中国在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文学组织。 年月 日成立于上海。领导成员有鲁迅,夏衍,丁玲,周扬等。创办前哨 、文学导报、北斗等刊物。其成立对于团结进步作家、 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 “围剿”和推进革命文学运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年宣布自动解散。4 民族主义文学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由潘公展,朱应鹏等国民党组织,军官,文人组成。出版前锋周报、前锋

3、月刊,在宣言中鼓吹“文艺的中心意识”,声称“文艺的最高主义就是,就是民族主义” ,攻击左翼文艺运动导致 “新文艺的危机” ,妄图以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的混合物来冒充民族意识,并以此来抹煞阶级斗争,否定阶级意识,并创作“杀人放火”的“屠夫文学”与左翼文学对抗。5 两个口号论争年,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口号,开展国防文学运动。为了补救“国防文学” 的不明了性, 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意见,年月鲁迅等人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一些作家对此进行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鲁迅在有关文章中正确阐述了两个口号的含义,提出了两个口号可以并存的指导思想。 鲁迅的

4、意见体现了党的建立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在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经过这场论争,达到了新的团结。6文协这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一九三八年三月成立于汉口。由郭沫若、茅盾、丁玲等任理事。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 “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是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提倡文艺通俗化要求文艺紧密地与抗日斗争相结合。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在抗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7与抗战无关论年月由梁实秋在国民党中央日报副刊的编者的话中提出来的。提出文艺作品不必把抗战硬凑上去,使文艺作品成为一种空洞的“抗战八股” 。此外还有沈从文

5、,反对作家“在官从政” ,认为宣传抗日的作品,是一种赶热闹的宣传品,是作家从政具体的表现。这些观点发表后,遭到一些作家的反对。郭沫若,巴人都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抗日战争已成为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主要枢纽,中国社会无一人无一事能与抗战无关。论争实质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8战国策派年陈铨,林同济等出版战国策杂志和战国副刊,并宣扬法西斯文艺。这是继三十年代的“民族文艺”出现的又一个法西斯文艺流派。9京派是新文学中心南移后仍留在北方的一些以骆驼草 、大公报、水星、艺杂志、等为园地的, 思想倾向自由创作的一个文学流派。 他们或继续前期乡土题材的写作, 或挖掘社会的种种世态, 热衷于发现各自的平民世界, 而

6、城市的描写, 则作为与乡村对立的人生纳入总体叙述视野中。 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其作品深蕴着一种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是废名,沈从文,凌叔华等。10 左联五烈士指左联青年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以及与“左联”有密切关系的编辑李伟森。 1931 年 2 月 7 日,他们同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后来被称为左联五烈士。他们生前大都 从事革命活动,并以文学为武器参加斗争。为初期无产阶级文学做出了一定贡献。11东北作家群“九一八” 以后,东北沦陷,许多富有民族感情的年轻作家相继流亡到关内,他们带着故土陷落, 河山破碎的悲愤,广泛描绘了发生在那片土地上的苦

7、难与挣扎, 觉醒与奋起。这些作品一出现, 便以其激昂悲愤的感情色彩和浓烈的乡土气息引起人们的关注, 而其作者便成为一个创作群体“东北作家群” 。代表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12孤岛文学自 1937 年 11 月上海沦陷,到1941 年 12 月珍珠港事变后,日军侵入上海租界止的四年又一个月的时间,上海外国租界成为日本势力未曾界入的“孤岛”。上海部分进步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 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从事抗日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人称这段活动为“孤岛文学” 。13太阳社冬在上海成立。主要成员有蒋光赤,钱杏邨等 .出版刊物太阳月刊等。是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4普罗文学即无产

8、阶级文学。普罗是普罗列塔利亚( prolitarian )的简称。“普罗文学” 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避免国民党当局注意而采用的名称, 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宣传无产阶级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文学。15鲁艺1938 年在延安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是延安解放区培养干部的高等院校。为发展革命文艺工作做出了贡献。16海派30 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产物。其作家普遍对城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 其创作风格上更接近西方现代派出所艺术, 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其文学带着世俗化和商业化的痕迹,热衷于

9、描写都市,开辟了都市男女这一创作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代表作家有叶灵凤,张资平等。17湘西世界沈从文用散文、小说等一系列作品所筑建的一个文学世界。如边城 、神巫之爱 、月下小景等。其以“湘西人”为主体观照一方地域生存形态,由城乡对峙来批判现代文明在其进入中国的初始阶段所显露的丑陋之处。其湘西世界包含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代表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这也正是作者创作的中心内容。这个世界以表现下层人民的生命形式为主,作者给予其故乡中农民,士兵等以不可言说的关怀和同情。 作者总能用轻描之笔写出一个令人为之颤抖的故事,多专注于那些历经磨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底层人民的本性

10、。本18解放区文学1942 年 5 月延安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是解放区延安文学发展的标志。解放区文学首先具有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体现艺术追求的乡村化,作家心态工农兵化。但由于政治服务服务意识过重,作品有忽略艺术特征的倾向。较好的作品有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孙犁的荷花淀等。19讲话即 1942 年 5 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毛泽东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简称。这是 40 年代延安整风的产物。讲话对当时的文艺运动有现实针对性,对革命文艺历来所关注的问题做了系统的论述,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文艺运动历史经验的总结。讲话主要是关于党如何领导文艺的问题

11、,提出了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20民族形式问题论争1939 年至 1941 年展开了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看待民族形式的来源。向林冰在论“民族形式”的中心源等文中强调创造民族形式的途径就是运用民间形式, 并认为新文学是以欧化东洋化的移植性形式代替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畸形展形式。葛一虹则全盘肯定五四文学,完全否定民间形式的有可继承的合理成份。讨论深入的标志是郭沫若的民族形式商兑和胡风的论民族形式 。但关于这一问题的论争最终形成结论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21主观战斗精神胡风的文艺理论主张。 七月诗派以其为创作原则。 在创作上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要表现出主客观的结

12、合, 强调艺术性但不作唯美的追求,要求诗人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诗意,创造诗美。B、小说1社会剖析小说这是以茅盾为首30 年代“左翼”文学的主流。此外的还有沙汀,艾芜,吴组缃。这类小说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以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其题材多取自于农村和城市的阶级斗争,作家凭借其精细的观察以及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中国城乡社会进行精微而准确有力的剖析与再现,具有极强的历史真实性。2新感觉派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叶灵凤等。他们受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在小说创作中或以快速跳跃的节奏和多变的画面表现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

13、近于疯狂的生活; 或以精神分析学的现代心理分析细腻而多变的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以具体地呈现某种心态和气质。这一派作品多发表在无轨列车和现代杂志上,所以又称现代派。代表作品有穆时英的上海狐步舞 ,施蛰存的将军的头等。3评书体小说由赵树理成功借鉴民间文学形式创立的一种小说样式。这种小说结构上吸收评书艺术以人物带出故事,以小故事构成情节的方法。叙述上多用白描,抓住特征,简约干练,语言通俗,用口语进行人物刻画和情节演绎,做到故事相缀,情节相连,结构单线,语言通俗这些基本特征。4“蚀”三部曲指茅盾 1927 年 9 月至 1928 年 6 月创作的幻灭、动摇、追求三个连续性的小说的合称。是其早期创作的代

14、表作品。 作品取材于大革命前后, 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形象,表现了当时的青年在革命的浪潮中所经历的三个时期。 革命前夕的亢奋和革命既到时的幻灭,革命剧烈时的动摇,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试作最后的追求。C、 诗歌1中国诗歌会年在上海成立,是左联领导下的诗歌团体,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等人。 出版了新诗歌,在发刊词中提出“我们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 “要让我们的诗成为大众歌调”。这比较充分的表达了他们为现实斗争服务和诗歌大众化的主张。2现代诗派因施蛰存年月出版现代杂志而得名。代表诗人有戴望舒。他们主张诗歌不能借重音乐和绘画,而提倡用象征的手法 , 去表现朦胧的意象。3汉园三诗人即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因三十年代出版诗歌合集汉园集而得名。他们虽然艺术风格各有追求,但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文库 > 英语学习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