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209732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7.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树德中学四川省树德中学20212021届高三上学期届高三上学期1010月阶段性测月阶段性测 文科综合历史文科综合历史 24.据文献记载,禹死后,“启即天子位”,“益(人名)干启位,启杀之”,又有“有扈氏不服,启 伐之,大战于甘”。这说明() A.父子相传已成王位继承的定制B. 夏启通过战争手段获得了王位 C. 当时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变革D.大禹禅让于启引发了社会动荡 25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 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 “雅乐”的传播() A.孕育了宗法制度B. 实现了思想统一 C.凸显了祖先功德D. 推动了文

2、化认同 26.西周时期的青铜铭文多为颂扬先祖、 祝愿家族昌盛之类的套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具有浓厚 的地域性,很多还记载了监制者的官职名号、工长名与工匠名,有的量器还记载了容量、重量和使用地 点。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生产技术的进步B. 宗法观念的消亡 C. 集权政治的趋向D. 礼乐制度的完善 27墨子在非命篇中,反对儒家所宣称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 配和影响,认为真正能够决定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的,是主观的“力”。这一主张() 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 C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愿望 28.下表是我国部

3、分遗址出土的秦代铁兵器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陕西临洮下刘村秦始皇陵西刑徒墓秦始皇陵园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江西遂川 铁戟 2 件铁剑 1 把铁匕首 1 件铁矛 1 件,铁镞 1 件,铁 铤铜镞(铁杆铜箭头)2 件 铁铤铜镞 80 件 A. 铁制兵器种类繁多B.陕西地区冶铁业领先全国 C. 铁制品以兵器为主D.铁制兵器开始运用于战争 29.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坊的官工 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的推行() A. 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B. 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与当时的国家战略相配合D. 有利于手工

4、业的普遍发展 30.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 是() A. 坊市制度瓦解B. 海外贸易拓展 C. 土地集中加剧D. 农业技术进步 31右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其变化趋 势说明() A政府收入因动乱明显减少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 C该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自然经济趋于解体边缘 32. 19 世纪 60 年代,在从镇压太平天国的湘军、淮军集团到洋务集团的权力演变过程中,以总理衙门成 立为代表,清廷呈现出权力外移的趋势,最终形成了整合各种新势力和新制度的洋务体制,与王朝旧 体制并存。这种二元化体制() A.

5、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起步B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抑制了半殖民地化的发展趋势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3下面统计图是 20 世纪 40 年代外国资本在我国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图。从中可以得出,中国() A应允许民间投资实业B需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C对外资的利用程度很高D应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34.右图为画家戈湘岚 1954 年的获奖作品春耕 ,有人对该 画评论: “组织起来的农民都用上新农具了,大家在地里忙着 春耕。画面上软软地扬着一丝马鞭,充分表现了风和日暖的 季节气氛。 ”该作品() A.再现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境况 B.表明国民经济的调整成效突出 C.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 D.体现了现实主

6、义绘画艺术风格 35.1986 年,当山东省某国有纺织厂破产时,数百名纺织女工 在厂门口哭成一片。而 1995 年同城的另一国有纺织厂宣布破产时,大会现场则响起一片掌声。这一变 化一定程度反映了() A. 对外开放推动了个体经济的发展B.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被社会认同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41.(25 分)经济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 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 ,

7、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中的经济思想(8 分) 材料二: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 (4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上述变革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影响。 (6 分) 材料三: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单位:%) 国家统计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典(19502000) (3)根据材料三,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变化。(3 分)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发生这些新变化的原因。(4 分) 42 (12 分)阅读材料,

8、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古都成为首都的次数(部分) 44 (15 分)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政府成立之初,官方医药机构只有太医署和尚药局。1142 年,南宋政府在这两个机 构之外又在临安建立了“太平惠民局” 。四川、淮东、淮西、襄阳等地也相继建立惠民药局。惠民局内 人员都是按照严格规定招募而来,所售药物价格仅为时价的三分之二。另外,如发生自然灾害和疾疫流 行,惠民药局会依照官府的指示免费为百姓和军队提供药品。惠民局“制药有官,监造有官,监门又有 官,药成出售则又各有监官” 。此外,朝廷经常派官员去地方惠民局监察药局生产、经营和管理情 况。 如所收买的药材质量伪劣且

9、有受贿行为, 并依律治罪。 药局还专门派遣公吏轮留宿值, 若因失职“不 即出卖”而影响了百姓购药, “从杖一百科罪” 。此后,元、明两代均沿袭采用,称惠民药局。 摘编自张宇中国医政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特点。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宋太平惠民局改革的意义。 (8 分) 45.(15 分) 【历史选修 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茅以升(18961989 年) ,江苏镇江人。1912 年孙中山发出“中国革命的成功,同时需要 武装和建设两支大军”的口号,茅以升受到感召,发奋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之 后去美国大学继

10、续深造桥梁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拒绝了美国挽留毅然回国。 l934 年,中国政府从战略角度考虑,决定在钱塘江上修一座大桥,打通浙赣铁路和沪杭铁路。茅以升被 任命为钱塘江大桥的总指挥, 他和他的技术团队紧密合作, 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发明了“射水法”、 “沉 箱法”及“浮运法”等新建桥技术,攻克了钱塘江地势上的难关。1937 年 10 月钱塘江大桥通车,l937 年 l2 月钱塘江大桥将要被敌人占领的时候他又亲手炸毁了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 他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 大桥,创办了桥梁工业学堂,并且在多所大学里担任教授,传授桥梁专业知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桥 人才;他还撰写了桥梁方

11、面的许多著作,传播和普及了桥梁知识。 摘编自项海帆中国桥梁史纲等资料请 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钱塘江大桥能够建成的条件。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茅以升的贡献。 (8 分) 历史部分 24.C25.D26.C27.D28.A29.C30.D31.C32.D33.B34.D35.B 41.(1)思想:重农抑商; (2 分) 评析:它是当时发展封建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赢得优势的需要。 (2 分)它有利 于封建社会秩序的稳定,但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4 分) (2)特点:工商业日益发展(或地位不断提高) ;借鉴西方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工商业管理;法 律体系

12、不断完善。 (每点 2 分,共 4 分,任答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近代化;有利于中国从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型。 (每点 2 分,共 6 分) (3)新变化:国家投资比重逐年下降,非国家投资比重迅速上升。资金来源多样化,投资主 体多元化;(答一点给 1 分,答两点给 3 分) 原因: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关门建设向对外开放转变。(每点 2 分, 共 4 分) 42.(12 分) 示例一:我国古代王朝的迁移出现了一个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趋势。 (2 分)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天然屏障形成了良好的军事防备优势;隋唐定都长安,但同时兴

13、建洛阳城, 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沟通;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宋朝先后定都开封和杭州;明朝定都南京后为制内御 外迁都北京。 (9 分) 总之,历史上各朝代选择都城,都是根据当时政治、经济发展和加强边防的需要。 (1 分) 示例二:古代都城的选址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2 分) 政治因素:便于巩固统治,制内御外,如明迁都北京;战乱、少数民族的威胁,如南宋定都杭州; 为了促进民族融合,如孝文帝迁都洛阳。 (3 分) 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富饶,交通便利如汉代长安、洛阳。 (3 分) 地理因素:凭险可守,便利的交通运输如隋唐长安、明代南京。 (3 分) 所以各朝都城的选定适应了当时形势的变化,对国家政治经

14、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1 分) 44 (1)特点:从中央到地方成体系;政府经营;医药生产经营不以获利为主,有明显的福利特点; 重视质量,监管严格。 (7 分) (2)意义:规范了医药生产、经营市场;赈济了灾民,缓解了天灾,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增 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并对后世社会管理提供了借鉴。 (8 分) 45.(1)条件:政府重视,为抗战打通补给运输线必须修建;个人努力,有留学经历的茅以升担任总指 挥;技术突破,创新建桥技术攻克了钱塘江地势难关;技术团队合作努力。 (7 分) (2)贡献:抗战时期,建成与炸毁钱塘江大桥,为抗战运送物资与延缓日军进攻做出贡献;新中国时 期,主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办校著书为国家培养大批建桥人才,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