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卷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920942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河南省河南省 20202021 学年高三学年高三 10 月质量检测巩固卷月质量检测巩固卷 语语文文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很多人早就敏锐地注意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知识大爆炸,令每个人都变得 越来越无知。相对于人类知识的庞大总和,我们穷尽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 “无知 渐渐不再被当成什么大 不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必了解具体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想 用的时候在哪儿能找到它。获取知识的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

2、的坦途。 具体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砖, 搭建起你的认知体系之墙, 这面墙并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填满。 有些空缺,你的确可以有需要时再去填补,但是,假如空缺的地方太多,墙就会塌掉。所以, 即使网络使知识近乎“唾手可得” ,掌握具体的知识,仍然无比重要。威廉庞德斯通在知 识大迁移中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所谓“元无知” ,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那种无知。 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 颇有深意。 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 人们开始觉得 “无知 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但是,假如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呢?甚至,假如你 连“我需要去搜索”这一点都不知道呢?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 知

3、识积淀,真正的一无所知,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 知识的无限与人力的有限,毕竟是事实。既然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学习方式自 然也得做出改变。有人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那种学习是“应试型”的,问题和答 案都很明确,只要系统、完整地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拿到满分。所以,学习最需要 的是勤奋和专精。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 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 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领域的知识, 我们的大脑都不可能全部装下。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 “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的 专业

4、过时了”正在从一个笑话变成值得警惕的现实。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 身也不知该归入哪个系统、哪个领域。 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可能需要翻几十本书、搜索上百个网页、涉猎多个完全不同的 学科领域像侦探破案一样, 抓住一点线索慢慢深入调查, 最后寻得真相。 而那些碎片化、 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妥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 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 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 (选自周飞亚当知识流向“云端 , 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13 日) 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有不少人不再把无知当作大不了的事, 他们依赖于需要的时候去网络上获取知识。 B人们并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有些知识可以在需要时再去掌握,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 淀,这样才能提出问题,既而去寻找答案。 C威廉庞德斯通所说的“元无知” ,就是觉得“无知”并不可怕的那种无知,一些人总 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 D知识无限而人力有限,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这就 2 决定了无法再追求知识的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6、) 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今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不必了解具体知识的错误思想, 既明确了论述的 话题与方向,也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 B文章借“砖”和“墙”进行比喻论证,说明学习既不必追求没有“空缺” ,又必须有一 定的知识积淀,形象地阐述了具体的知识和认知体系的关系。 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以前的“应试型”学习与现在的“破案型 学习进行对 比,强调我们与知识的关系变了,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 D文章第四段通过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 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

7、例越来越小,但我们对知识的获得却越来越容易, 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 B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上,人们除了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 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 C以前的学习可以称为“应试型”的,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现在的学习是“破案型” 的,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 D在当今社会,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 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文化教育机构。 其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 大概是因 为它既非官学,亦非纯粹的私学但又与官

8、府、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直得到各级官 府的支持和资助。许多官员也将创建书院、讲研义理学问视为一种可以自豪的政绩,希望以 书院长育人才、开启民智、移风易俗。但书院又非官学,书院的科目设置、讲论内容都由著 名学者担任的书院山长、主讲设定与主持,官府干涉有限。书院与官学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故清末废科举、改书院为学堂,使中国教育由古代迈入现代,便能自然衔接而水到渠成了。 书院讲求敦励品节、探研经义,以求知行合一,长育人才。主持者往往以自身风范声望 言传身教,并不刻意传授系统知识。尤其是宋代书院批判继承了两汉的讲经之风,注重阐释 以四书为中心的儒家经典义理,理学借书院讲学得以光大。此后,随着时代的

9、需要和地 方学术风气的浸润,书院讲学内容各有侧重,或义理或实学或训诂或辞章,而书院的教学方 式也不拘一格,讲论、问答、辩说、切磋,形式多样,效果显著,颇有百花齐放之势。当然, 书院的根本任务是养育人才,故与唐宋元明清各代科举密切相关,讲论经义、草拟试策、熟 记帖括、习练论说,自然也是书院学习的重要内容。书院以及乡村的义塾、义学,使中国儒 学传承的血脉贯通而达至社会底层,从而也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了最坚实的社会基础, 中国文化绵延不绝,书院有其莫大贡献。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2018 年 10 月 31 日) 材料二: 新时代下,西学兴盛,旧学没落。让人得以安住沉静、回归本真的精神世界的中国传统

10、 书院空间消失殆尽。而择守书院,风格古朴典雅,无处不流淌着传统文化气息,给人以“从 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的人文诗意空间。 以中式园林中庭院为造景手法,通过布局的巧妙构思将园林造景、假山、漫步、穿插的 体验代入现代空间中, 传达出设计对自然与生活相融的哲学思考。 在顶部灯膜飞鹤的灯膜下, 3 在柔和的晕光下, 让空间充满了氛围感。 空间以艺术品的妙趣横生来表达传统文化中的文人 趣味性,这种微妙的排列使人驻足停留,呈现出历史与现代之间融会贯通的感官体验。鼓琴 室(琴房) 、校书房(书房) :古典红木家具,白墙黑地砖,黑白灰调子的素雅更多的重点在 于古琴、琴谱、书画案牍。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11、让历史停驻于此刻,展现出书院通达的智慧 与纯粹;艺术与人文的缱绻,让情致释放于此间,展现出文人高雅的豁达与洒脱。 (摘编自“搜狐” 中国最美新书院择守书院2018 年 6 月 11 日) 材料三: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 问的场所。书院与藏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琅琅书声与淡淡墨香, 成为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 一种形式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 书院在我国古代所承载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使命大约与现 代的大学类似, 但是现代的书院早已失去它直接的思想传播功能, 只能成为后

12、人精神瞻仰的 指引性符号。让我们追寻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 院、河南省登封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感受古典文化的余音。 (摘编自CCTV-文化频道 ) 材料四: 书院,是古代精神资源的宝库。其中,学术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担当等三个方面,今 天尤其值得重视与发扬。 学术创新, 既是书院的精神内核, 也是其千年不衰的根本原因之一。 文化传承和社会担当, 让学术创新有了历史与现实的视野, 从而得以在兼顾传统和现代的正 确轨道上进行。 据不完全统计,今天以各种名目活跃着的书院,有五六百所。新兴书院,普遍面临着经 营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定位不够准确

13、,缺失了书院的人文精神。今天,书 院大范围兴起,从文化传承角度而言固然是好事,但根本问题在于,现代书院复活的,究竟 是形式还是精神?如果只满足于重新修复书院, 将之纳入所谓的文化旅游, 或者硬生生地将 四书五经纳入学校课程,这与书院精神就是不相符的。二、经济来源没有保证,发展后劲不 足。经济来源,是书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办书院,一般是自负盈亏,一旦建设者或 投资者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便有可能无法支撑下去。另外,建设资金的匮乏,也可能导致书 院精神背离初衷,走上低俗化道路。三、缺乏强有力的组织者,以及应有的秩序和完善的发 展体系。现代书院,大都是由民间力量兴办的,难以保障运营方式的合法化、规

14、范化和有序 化。例如,因尚未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准生证” ,许多书院没有学位授予权。现代书 院办学,如何与体制内教育、与整个社会结合起来,值得深思。 (摘编自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2018 年 11 月 28 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宋代书院批判继承两汉讲经之风,注重阐释光大以四书为中心的儒家经典义理。 B中国古代一般的书院非官非私,但与官府、官学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难以分割。 C书院讲求敦励品节、探研经义,以求知行合一,长育人才,故而并不传授系统知识。 D书院使中国儒学传承的血脉贯通至社会底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莫大贡献。 5下列对材料

15、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书院余韵流传绵长,新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在兼顾传统和现代的轨道上前行。 B新时代西学兴盛,旧学没落,让人安住沉静、回归本真的精神世界的传统书院消失。 C作者借宋代白鹿洞、岳麓、嵩阳、应天四书院告诉人们可在其中感受古典文化余音。 D作为古代精神资源宝库的书院,因为有作为精神内核的学术创新而使书院长久不衰。 6请结合材料分析,如何解决新兴书院的发展问题?(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梨花白 赵淑萍 这世上,大部分的良善之人,不会咒别人死,当然,谋财害命者除外。但是,对于村

16、里 一个叫“梨花白”的人来说,就不一定了。 因为,他是给死人穿衣的。村里的老人们,在生前,就准备好了一套寿衣,专为以后赴 阴曹地府时穿。 入殓或者火化前这行头就得全副换上。那寿衣,往往是中式衣服,老太太的鞋子,还绣 着繁密的花,和戏文里的一样。为了留在阳间的最后印象,这衣服当然要穿得光鲜、体面, 不能皱巴巴的。可是,死者的身体僵硬了,不好穿,而且亲人们穿,又怕眼泪掉在上面,怕 逝者后世流泪烦忧。于是,就有了专门给死人穿衣的人。这钱好赚,以前两三百现在七八百 了。而且,主家还得给穿衣人好酒好烟伺候着,伺候他也等于在给死者尽孝。 这村里能够给死人穿衣服的也就两人。有一人已经很老了,穿得不利索了,现在,有丧 事的人家都来找“梨花白 ,甚至,外村的人也慕名来请他。 “梨花白”眉清目秀,长得不赖。他爹娘去世得早,就剩下了他和弟弟两个。以前大家 都穷,这两兄弟孤苦伶仃的日子更难过。平时,就种点庄稼,还给人家干点杂活。 “梨花白” 的弟弟,绰号叫“猫头鹰” ,经常小偷小摸。比如别人家地里的瓜熟了,番薯可收了,他就 半夜三更去偷,但是,绝对是东家偷一点,西家偷一点,匀开偷,偷瓜挑熟的,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