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9209139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德育(讲课用)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德育,学习要点: 德育概念 德育的内涵与外延 德育的基本功能 德育目标 德育方法 现代德育观 德育过程 我国中小学德育常用方法及应用 当代世界几种主要德育模式,学习方式及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广泛阅读教育论著和教育论文 经常关注德育发展状况,思考德育问题 积极参与有关德育热点问题的讨论,思考题:,为什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你是如何理解德育的?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怎样形成的? 你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有哪些得与失? 你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解决?,第一节 德育与现代德育观,一、德育的概念(p346) (一)德育的内涵:德育即道德教育(古代) 德

2、育即道德教育,也即宗教教育,伦理道德以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 我国古代德育也即道德教育,现代:把德育简称为道德教育,问题:在现代把德育限于道德教育疏忽了德育的其他内涵: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道德教育是德育最基本的内涵,是基础,但不能涵盖现代德育的全部内涵。,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二)德育的外延,德育的外延界定为:道德、思想、政治、法纪教育。 中学德育大纲把德育的概念

3、界定为: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见课本第347-348页),道德教育:指的是形成人们一定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国民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行修养等方面的教育,强调人的良心、良知,强调义务感和责任心,强调自觉和自愿的统一。 思想教育:指对人的各方面态度、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教育,它以个体的价值认识、理性觉识为核心,其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教育:主要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和时代性。 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实现现实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心理品质

4、。如意志、性格、情趣、自我意识、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等。 政治思想是方向,是思想品德结构的核心;道德品质是政治思想品质的基础;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是德育的心理基础。,二、德育的功能(348-351),1、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 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2、德育对教育影响的导向功能 3、德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功能 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培养合格公民;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与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与舆论。,(一)德育与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广义上说是现代国民教育的简称。 (课本第351-352页) 狭义上说指的是培育人

5、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体;更狭义的理解则是指专门的公民学科。,三、德育与公民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公民教育的目标: 香港公民教育立场书(1985年):培养民族意识,继承民族文化;发扬民主和法制精神;认识权利,承当义务,积极参与;提倡社会公德。 美国学校公民课:了解国家政体的基本内容和准则,培养参与意识和了解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作为公民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 公民教育与德育有相似之处,但与德育相比更具工具性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将公民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并通过推行公民教育来促进德育的实施,但不能以此来代替德育。,(二)德

6、育与品德,1、品德 个体道德品质(也称思想品德) 道与德 社会化的 “道”,个体化的“德” 2、品德结构与德育 知 情 行(三结构说) 知 情 意 行 知 情 意 信 行 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复杂的多联系的动态结构 是个性心理结构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3、品德发展与德育,品德发展研究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理论 皮亚杰 科尔伯格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课本第375-376页) 教育社会心理学研究(课本第379页) 对德育的意义,四、德育价值的重现与几种现代德育观,1、德育价值的重现(353) 第一,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值; 第二,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加深; 第三,全球化和

7、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 第四,终身教育观念及其深远影响。,(1)德育实体观 (2)德育双重价值观 (3)德育主体观 (4)全方位德育观 (5)终身德育观,2、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现代德育观(354),第二节 德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德育目标概述(p356) 1、含义 :德育目标是教育目标在人的思想品德素质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是预期的德育结果。 由国家制定,依据社会的道德要求,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和教育价值观制约。 特点:具有方向性、预见性、超前性、社会性、层次性、参照性,二、我国德育目标的基本表述,中小学德育总目标(课本第357-358) 阶段具体目标,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8、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四、德育课程的编制(p360),(一)德育课程的含义与分类 1、德育课程的含义: 在教育环境中,一切影响受教育者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可控或可导的因素综合体;在实践上,这种综合体表现为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和生活的组织与设计。 、德育课程的分类: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二)德育课程的编制,制订课程标准 编制德育课程的两种基本理论 (课本第361页) 德目主义 全面主义 我国

9、德育课程的编制(课本第363页),第三节 德育过程及其组织,一、德育过程概述 (一)德育过程概念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为目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过程。 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 (P364),(二)德育过程的结构与矛盾,结构:教育者及其活动、受教育者及其活动、德育的内容与方法等基本要素。,学校德育影响与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状况的矛盾(主要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三)德育过程是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和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统一的过程。,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在

10、活动和交往中、在教育和自我教育过程中实现的。它要完成两个转化: 一是社会思想、社会道德内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信念; 二是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观念、信念外化为思想、感情、行为。 这一过程包括两个侧面: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和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二、 德育过程的组织,(一)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组织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 (二)激发受教育者的心理内部矛盾运动,促进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 (三)增进各个层级、各个方面教育力量的联系与沟通,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三、德育方法(p367),(一)概念: (二)分类 三层次几大类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说理教

11、育法 榜样示范法 情景体验法 角色体验法 实际锻炼法 合作学习法 修养指导法 品德评价法 (四)德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准则,第一,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授予他们以一定的思想意识、规范、准则;随着经历的增多、经验的丰富,对他们复杂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加以疏导,并引导他们走向自我修养之路。 第二,在思想品德中某些品质的发展处于低水平阶段时,德育方法以传授道德知识、行为训练、习惯养成为主;在较高水平阶段,以“疏导”指导自我教育为主,以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增进道德情感、形成信念为主。 第三,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同侧面,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各自不

12、同的性质,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四,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情、意、行相结合,明示与暗示相结合,品德规范教育与品德能力培养相结合,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第四节 国外德育思想与流派简介,一、原苏联的主要德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苏联) 、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 、关于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二)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 、关于自我道德教育。,二、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思想与流派,(一)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瑞士)、柯尔伯格(美国) 1、提出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

13、判断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道德认知发展具有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3、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4、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5、两种基本德育实践模式 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 新柏拉图德育模式,(二)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 代表人物:麦克菲尔(英国) 道德情感教育模式 (三)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 代表人物:班杜拉等。 观摩学习榜样示范 强化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五)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 代表人物:哈斯、哈明、西蒙等。 在价值冲突的背景中具有重要意义,是道德相对主义,有实用性、操作性、现实性、有效性。,本章知识要点,主要概念:德育 德育过程 德育方法 思考题:1,2,4,6,8,10 如何理解德育要求的内外化统一? 如何组织德育过程?,转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