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9206420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人教版新课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也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我们应充分运用朗读的作用,努力优化朗读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读是思维的前提,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诵读,在过去的私塾里,老师教学生都是先读先背再讲,我们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能略知一二。 古人认为好文章只要多读几遍, 就会自然上口,不易遗忘。可见,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前人证明。人教版

2、小学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 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人文精神,非常适合朗读。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 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风格,受到熏陶感染。其次,朗读有助于语言的积累,能锻炼学生用语言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平和运用程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都能看到这么一种现象: 凡是朗读能力强的学生, 其写作能力一般来说也是强的, 特别是凡朗读正确流畅的, 其作文语句一般也是通顺, 流畅的;凡朗读中添字、漏字、破读、重读多的,其作文语病一定较多。这就说明朗读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

3、力。如今,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成了形式。一些语文老师仅仅是走一下过场,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部分老师虽然有这种意识但由于没有掌握朗读正确的教学方法, 以至于效果不佳。 笔者试以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谈谈这些问题及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意在求教于大家。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 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 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

4、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3、朗读的层面不够宽泛。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 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 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 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 - 会读 。4朗读的指导不够灵活。朗读教

5、学指导方法单调、 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 理解之余来一句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 xxx 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 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

6、高昂,像在喊口号。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 指导几乎等于零。 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5、朗读的形式不过全面。据观察,一般一节课朗读安排了三四次(相对环节而言, 非指读的人次) ,但有安排却未到位,有形式却无多大实效

7、,往往是朗朗书声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优化朗读教学的对策:1、保证朗读时间。教师可根据年级、 学情、教材特点给学生足够的是时间去朗读, 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方法,发现问题。要求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础上的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时间哪儿挤?精心设计问题,让繁琐冗长的“

8、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2、扩大朗读训练面。朗续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 特别是低段学生, 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单调的阅读方法只会使学生读得口干舌燥, 昏昏欲睡。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 有时请学生配配画外音, 也可把学生的朗读现场录音进行比赛等等。有一次,我听一位语文教师教桂林山水一课,在理解的基础上,他跟学生说: “桂林山水风景秀丽,经常有外宾慕名前来一睹它的风采,谁能做个出色的导游,为外宾介绍” 学生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他顺势引导要想做好导游,首先要把课文读熟,并要读出感情来读出桂林山水的优美

9、,这样在介绍时,才能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让外宾听了赞叹不已。 几句话激活了学生的读书欲望,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每个班的学生都不是整齐划一的,其水平、能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在朗读教学中也应体现层次性。复杂程度不同的语段要因“材”而读,对不同要求的朗读练习也应量“材”录用,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悦。同时,多为“丑小鸭”创造“登台亮相”的机会,要知道美丽的白天鹅也有“丑小鸭”的经历。3、加强朗读指导。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 叫做“美 ”, “ 身 地的、激昂 它个激昂,委婉 它个委婉 期尽情 作者当 的情感, 美 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 些什么,而且

10、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 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 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 ,如停 、 重、 急, 气等等。但 些指 不可能 皆有,次次具 。因此,要精心 朗 点,每次 有个 重点, 敲打, 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 法,可 行音 、气声的 。“啊”的具体 法是:“静啊( nga)、清啊 (nga) 、 啊( ya)、奇啊( ya)、秀啊( wa)、 啊( na)”。 可告 学生,随着 “啊”字,气流也 出,以达到“以情 声,以声 情”之功效。山里的孩子文 兼美,行文活 流 , 言 具 次美、 奏美、形象美,是 行朗 奏 的 佳 文。 “ 山遍野 / 都有 / 他 的脚印,在山 在竹

11、林在小溪,在草 / ”前半句 得稍重且慢,“在山 ,在竹林,在小溪”要 得 快而短促, 出明 清脆, “在草 ”要 得 慢 并有余音,体 省略号的余味无 。 , “大珠小珠落玉 ”,叮当有声, 落有致, 出了 言的韵味, 出了 言的音 美。同 ,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 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 教学 量。4、合理运用朗 形式。朗 的形式 繁多 , 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 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 。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 得不到位 , 宜用范 指 ; 当需要借助 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 次 ,宜用引 ;当遇到 多、 情趣 的 文 ,宜采取分角色朗 ; 当需要渲染气氛、 推波助 ,宜用 但要注意的是

12、:( 1)范 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 ”作用,而不是 学生机械地模仿,因 “一千个 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 引 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 。一 中范 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 学生自己 。( 2)慎用 。 有造声 、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 竿充数”和 生唱 的温床。( 3)每种形式的 放在不同的 ,它的作用又有区 ,如范 与学生的 , 先后次序互 一下, 它 各自所担 的任 、 教者要体 的目的意 也就不同。 因此,教 要精心 朗 程, 科学合理地 好每一 的形式, 它 各尽所能。当然,朗读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仅就我个人的见解发表一个看法。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一个语文工作者都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精心组织指导学生每一次朗读,就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能力,从而更好的为语文教育教学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