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导游词2篇(可编辑)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9205968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导游词2篇(可编辑)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赤壁导游词2篇(可编辑)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赤壁导游词2篇(可编辑)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赤壁导游词2篇(可编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导游词2篇(可编辑)(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赤壁导游词2篇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各位光临三国古战场赤壁。赤壁名胜风景区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赤壁市西北。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照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唐朝伟大诗人李白诗中咏叹的赤壁就是大家今天要游览的三国古战场。毛泽东在论诗久战中说:三国时期的赤壁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的著名战例。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XX年)孙刘联手,在赤壁大破曹操,赤壁如今是我国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战场遗址,它以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中外游人慕名前来。赤壁之战为什么能以少击众,以劣胜优?让我们漫游赤壁,凭吊古人,探寻其中奥秘。赤壁之战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主要是善联巧借。如今市场

2、竞争如火如荼,世上追逐人生目标者强手如林,如果您能从赤壁旅游中领略先人的智慧而古为今用,也就不虚此行了。往事越千年,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如今赤壁可供游人凭吊怀古的景点有: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赤壁大战陈列馆等多处历史人文景观。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战前,卓越的军事家曹操,曾以一万余人击败袁绍十多万大军于河南的官渡,同时粉碎了刘备割据徐州的尝试,消除了汝南黄巾农民起义在后方的威胁,逐步统一了我国北方,形成了独占的局面。但是,在公元2XX年的赤壁之战中,却以20多万大军,败给了只有几万人的孙权、刘备联军。其原因何在?下面就让我们在游览古战场中回顾历史,

3、寻找答案吧。我们现在所在地方就是赤壁矶头。赤壁矶头位于长江南岸,我们环顾四周,在长江以南的滨江平原之内只有这座赤壁山,它如一柄利剑斜插江心,大有欲断长江水之势。抬眼对岸,那就是当年曹操屯兵的乌林古寨,在那里,现已发现深达1米厚的人马骨,以及标有当年年号的铜马蹬。乌林在以前是个窄长的走道,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乌林是曹操步兵,下乌林是骑兵,中乌林是曹操指挥部也是连环水城所在之处。极目西南,一泓清水,传说是当年黄盖操练水军的地方,赤壁大战后,孙权论功行赏,以此湖赐名黄盖,据蒲圻县志记载:此湖原名太平湖,地形险要,背靠蒲圻,左连洞庭八百里,对面长江是个隐蔽的港湖。翘首东望,流经于古城蒲圻的陆水河边,

4、陆溪古镇依稀可见,那就是当年陆逊驻兵的地方所有这些,在长江中游南岸,以赤壁山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天然屏障,其中的特点是以水为主,而孙刘联军又以水战优于曹操。凭借长江天堑,加上战略上联合抗曹,战术上智用火攻,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再看翼江亭。翼江亭原为周瑜的前沿观察哨和指挥所,因赤壁山如鲲鹏的翅膀斜插江心而得名,由国民党某师师长蔡汉卿所建。亭柱上的这幅楹联是根据明末清初诗人朱彝樽的满江红吴大帝庙缩写而成。我们看上联:江水无情红,赁吊当年,谁别识子布卮言兴霸良策。这是说水火无情,战争无情。赤壁之战时,这里的江面都被那场无情的大火映红了,

5、现在我们追忆当年,自然会想起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子布是指张昭,东吴的三朝老臣,官封长史。兴霸是甘宁,东吴年轻的水军将领,原是江夏黄祖部下,投奔东吴后向孙权献策,先夺江夏再取荆州,以巩固江东基业。此主张却遭到了张昭的强烈反对,关键时刻孙权明辨是非,力排异议,采用了甘兴霸的良策。此联以甘宁、张昭之争,盛赞孙权善纳良策。我们看下联:湖山一望碧,遗留胜迹,犹怀想周郎身价陆弟风徽。周郎是指周瑜,赤壁之战时,他以火攻为主,火烧曹军连环水城,把曹操统一天下的宏伟蓝图烧得灰飞烟灭。陆弟是指陆逊,据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载:建安24年(公元219年)陆逊与吕蒙用计夺荆州,东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刘备

6、率蜀国七十万大军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陆逊领兵在夷陵,利用火攻,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刘备退守于四川奉节,死于白帝城。他们二人功载史册被人称为三国两把火。下联即赞孙权在立国后,两次面临危局皆以周瑜、陆逊二人力挽危艰,始得巩固东吴基业。又因二人建功立业时,皆年在弱冠,均遭张昭等人反对,而孙权独能力排众议,重用青年将领,方建万世奇功。三国志吴志对孙权的评价是:能屈身忍辱,任才尚贤,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整副对联融写景、抒情、咏史为一体,借东吴历史上几位文臣武将为东吴政权建功立业的故事,赞颂了孙权在关键时刻能知人善用,是一位英明君主。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战时,周瑜是孙

7、刘联军的总指挥。我们眼前的这座周瑜石雕像是于1990年秋落成,由湖北省博物馆的程德兴设计。周瑜雕像造型揉合了汉画像石刻、北魏石刻和现代建筑艺术的双重优点,写实结合写意,既考虑历史环境,又为旅游服务,而且偏重后者。周瑜的战袍设计就体现了这种特点,从正面看,东风吹来,战袍飘向西北与孔明设坛祭风的东南风向相吻合;反面看,象一面石壁,和赤壁意合。底座设计别具匠心。那刀劈斧刻的纹络象征拍岸的惊涛,三个层次比喻卷起千堆雪,从苏轼的词中取意,同时也隐喻了三国鼎立。雕像底座宽高各2米,长3米,人像高6.85米,由26块花岗石雕砌而成。全高8.58米的石像,有5个成年人加起来那么高。您看周都督手持利剑,目光英武

8、,面对曹军的二十多万强敌毫不畏惧,整个雕像把周瑜欲与曹公试比高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相传赤壁之战后,周瑜摆酒庆功,一时兴起,挥剑刻下赤壁二,它在哪里呢?请大家随我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景点,就是赤壁摩岩石刻,赤壁二各长150cm,宽104cm,这两个是何时刻上去的呢?在三国时期,我国的文正处于由小篆向隶书过渡的时期,而这两个是楷书,形成于唐代。据湖北通志记载:相传赤壁之战后,周瑜所书。但根据形实为唐人所刻。南宋有谢枋得这么一个人,曾做过信州招抚使,在江西上饶组织义兵抗元,城破后流亡福建,晚年被迫至元大都,绝食死。他一生写了很多诗文,他在赤壁诗序中记载:他从夏口到岳阳乘船经过这里,见石壁上有此二。

9、因此,可以断定:宋之前,赤壁二已刻于此。二之上的白色符号,很像汉鸾,我们平常说鸾凤和鸣,指的是凤凰的一雌一雄,传说中的神鸟,在这里,是一种镇压洪魔的符号。这样说来,似乎与赤壁之战无关,但红楼梦第51回薛小妹新编怀古诗却引出了与赤壁之战的关联。怀古诗中写道: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喧阗一举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意思是说:赤壁之战时曹操几十万人马战死江中,堵塞航道,以至洪水泛滥,于是老百姓请来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刻此符号,以镇洪魔。又因为吕洞宾为道人,也被视作道教符号,现在,赤壁也确实是道教的活动场所,且历代道人都为保护这里的名胜古迹作出贡献。二之下,有明朝王奉过赤壁偶成绝句二首,诗中写道:

10、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郎。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孟德雄心实啖吴,皇天未肯遂其图。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这二首绝句受了当时尊刘抑曹思想的影响,对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败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与唾骂。下面我们去看看位于赤壁山峰顶的望江亭,目极云天,望断江水,碧瓦红柱的望江亭,日辉水映,色彩艳丽,相传黄盖就是在这里眺望曹军献火攻诈降之策的。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曹操战船首尾相连,周瑜定下火攻破曹之计,但需人诈降便于放火。黄盖乃东吴三世老将,是最好人选,于是周瑜约黄盖下棋。周瑜只走卒子,走一个黄盖吃一个,黄盖吃惊不已,周瑜假装无奈说:我无将可用啊!黄盖立刻悟到周瑜要他但当大任

11、,慷慨说:我受东吴三世厚恩,都督用得上我的地方,粉身碎骨,死而无憾。于是,两人定下苦肉计,演出一幕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壮烈话剧。黄盖趁机献诈降书,为火烧赤壁立下了大功。黄盖年老体弱,但是献苦肉计,诈降这种精神真的是难能可贵。古往今来,人们都尊称他为江表英杰,老将楷模。晚唐诗人杜牧曾临三国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赤壁古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中的前两句并非诗人虚拟,而是借物抒怀,自古以来,三国古战场赤壁出土大量的文物。箭镞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兵器。箭镞也是迄今在赤壁发现的最多的古代兵器之一 。在赤壁山坳,有一个古朴典雅的箭台,相传为当年周瑜的练箭之处,在赤

12、壁山坳及沿江一带,已发现东汉末、三国时的箭镞数百枚之多。如今登上箭台,遥想公瑾当年,多么英俊潇洒,多么睿智伟烈,他不愧是江表英杰。当年他受任于危难之际,破强敌于谈笑之间,千古风流能匹有几?游赏射箭台还可益神健身,领略当年周瑜的英雄气概。与赤壁紧紧相连的是南屏山,相传当年诸葛亮披发仗剑,步罡踏斗,向天帝借东风的祭风古台就筑在这依山傍水的山上。南屏山是一堵绿色的屏风,一年四季葱绿浓郁,风景如画。据民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南屏山叫秃头山,这里没有花草,没有苍松翠竹,更没有被人称誉的羞桃和僻杏。那时山包下的四周是一片沼泽芳苇,怎见得这山如此荒凉,有一首古诗为证:江渚淤塞兮苍水茫茫,山穷岭秃兮万壑废荒。

13、财狼当道兮百兽奔窜,渺无炊烟兮几经沧桑。打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这里就很少有人来过,更没有人在此居住,秃头山如何变成现在美丽的南屏山呢?话说东汉末年,曹操兴师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攻新野,克樊城,占襄阳,过江陵,一直打到了东吴的沙羡县境。孙刘联盟,逆江西上,抗曹操于陆溪水入长江处。周瑜破曹军,欲借火攻,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在赤壁大战中,东南风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但是赤壁大战发生在2XX年的11月份,隆冬季节多起西北风,何来东南风呢?诸葛亮有呼风唤雨的本领,扬言自己能请风神相助,借来东南风,并说了若请风神相助,必须在秃山上筑祭风台,并且使祭风台上长满鲜花佳树。隆冬季节,何来鲜花呢?诸葛亮对周瑜说

14、:都督若要请得风神,请借二位美人一用,只要江东的二大美女大乔和小乔在秃山上的祭风台边绣五彩屏风一道,村夫一定借得东风来。周瑜生气了。因为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大乔是孙策的遗孀。诸葛亮却从容的念了铜雀台赋中的两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兮之与共。并说曹操在北方邺城建了一座铜雀台扬言要踏遍江东,掳二乔到铜雀台作歌女,周瑜更是生气,发誓一定要打败曹操。于是,秃头山上的祭风台筑起了,拉起了素白绸缎屏风。二乔便在屏风旁飞针走线绣着各样的林竹花草,当五彩屏风铺满南屏山时,突然一阵狂风将屏风上的林木花草吹得如满天繁星,飘落在秃头山上和其周围,那屏风化为一堵石墙不让奇花异卉随风飞扬,顷刻,山上变得像二乔绣的屏风一样

15、,青竹滴翠、嘉林森森,鲜花四时不谢,绿草长年如茵,秃头山这个丑名如同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一样,被诸葛亮借来的东风荡尽,从此人们亲切的把秃头山叫做南屏山,一直延传至今。往事越千年,赤壁之战的漫江浓烟早已消散,冲天大火也已熄灭,但青山壁立,日月依旧,处处胜迹。在南屏山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二进殿式的建筑物拜风台,又名武侯宫。武侯是指因诸葛亮生前功劳大,死后被刘禅封为忠武侯,宫是道教建筑名词。拜风台就是当年诸葛亮祭借东风的古遗址,当时的祭风台是临时搭建一个土台子,台高9尺,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士兵120名。经过17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过去的土台子已不复存在。武侯宫,初建于宋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

16、再次修缮后定为吴主庙,明朝万历38年(公元16XX年)嘉鱼知县葛中宪又将其改名为拜风台,现存的拜风台系1936年赤壁道人重建,重建时还掘出祭风台三个大的残碑,这样也就更加证实当年诸葛亮就是在这个地方祭借东风的。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有鬼神不测之术,天地造化之法,诸葛亮果然祭来了东风吗?其实故弄玄虚背后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诸葛亮到赤壁后,留心当地气候,询问当地老农、渔民,有位老者告诉他:夏天蚂蝗水面浮,天变不会过中午;冬天泥鳅翻肚皮,不等鸡叫东风起,傍晚天空出现豆腐块云彩,两三天定有东风起。赤壁地处江南,江南多暖冬,冬至后起东南风较为常见,故有九里不怕南风多,只怕南风送九歌之谚,诸葛亮通过仔细的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