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9205673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82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发展理论_第六章_产业集群(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产业集群,1,内容概要,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及动力机制,2,一、产业集群的涵义 二、产业集聚的理论基础 三、产业集群的基本形态 四、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第一节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3,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我国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如温州市的打火机占世界总产量的70%,嵊州的领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80%、占全球市场的30%,诸暨山下湖镇的淡水珍珠占全国总产量近九成等。,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东莞、江苏的苏州、浙江的绍兴等产业集群集中的区域,每年经济都以2

2、0%左右的速度迅猛增长。浙江诸暨有年产80亿双袜子的大唐袜业集群,全世界袜子10双有3双出自大唐,全中国袜子10双有6双半产自这里。2004年,大唐袜子交易额130亿元,占诸暨市经济总量的25%,成为财政的钱袋子和经济增长点。,4,一、产业集群的定义,5,产业集群是与某一产业链相联系的大批企业和相关机构在特定地域内集中形成的集聚体。 在某种意义上,产业集群既属于社会系统,又是一个动态经济系统,企业与相关机构是集群系统的经济元,经济实体之间依靠松散或紧密关系联结在一起,发挥强大的系统功能。,6,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在地缘上接近,特色产业具有当地社区、文化、历史的烙印 企业间、企业与各种机构、政府

3、之间具有共生效益 产业要素共享 产业链互补 产业内知识创新速度快 具有良好的公用基础设施环境,7,(一)外部经济理论 (二)集聚经济理论 (三)交易费用理论 (四)新竞争理论,二、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8,(一)外部经济理论 马歇尔:解释了基于外部经济的企业在同一区位集中的现象。他发现了外部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密切关系,认为产业集群是外部性导致的。 外部经济包括三种类型: 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 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 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 前两者称为金钱性外部性,即规模效应形成的外部经济,后者是技术性外部经济。,9,克鲁格曼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马歇尔的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

4、是收益递增。 他的工业集聚模型假设一个国家有两个区位,有两种生产活动(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证明了工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 垄断竞争模型在融合传统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证明了低的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有利于区域集聚的形成。,10,(二)集聚经济理论,韦伯:集聚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仅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 高级阶段:各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地方工业化,即产业集群化 促进产业集聚的四个因素 技术设备的发展使生产进程专业化 劳动力的高度分工,要求完善、灵活的劳动力组织 市场因素

5、,企业要求进行批量购买和销售 共享煤气、自来水管道、道路等基础设施,11,胡佛:把集聚经济视为生产区位的一个变量,认为产业集群是某产业在特定地区的集聚体的规模所产生的经济,将产业的规模经济分为三个层次: 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单个公司(企业联合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该产业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巴顿:探讨了产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 地理上的集中,能给予企业很大的刺激去进行改革和创新,因为地理上的集中必然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了创新。 集聚有利于企业、供货商和客户间的沟通与交流,并在信息的传播中了解市场动态,导致创新的产生。,12,(三)交易费用理论,集群内企业众多,可

6、以增加交易频率,降低区位成本,交易的空间范围和交易对象相对稳定,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及交易费用得到降低。 数目众多的企业地理接近,增加了市场参与的角色,市场机制更能发挥作用,克服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产业集群的经济活动植根于地方社会网络,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感加强。,13,(四)新竞争理论,迈克尔波特在 “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 一文中,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提出产业集群理论,认为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 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 产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 集群能够降低企业进入的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7、。,14,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通常被概括为嵌入型与原发型两种类型,但这种以是否受到外来因素影响的划分标准不足以全面反映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内在组织结构的差异, 也就难以有效分析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现阶段所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困境的内在成因和产业结构升级及价值链提升的可行路径。,三、产业集群的基本形态,15,蜂窝型。蜂窝型产业集群是由专业化于生产链体系不同生产环节的小企业组合而成的“企业网络”。分布于产业链或产品生产链专业化分工网络上的小企业如同“蜂窝”中的每一个单元, 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密切合作、协作衔接、信任、利益共享来完成对某一产品的生产。蜂窝型产业集群存在与形成的基础一方面是由产

8、品的生产链可分特性和生产技术的可拆分、可简化特性所决定的, 另一方面与特定社会关系网络中关系型信任机制所嵌入的社会资本作用力有极大关系。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轻加工型制造产业多为此类集群。,从产业链与价值链分工程度及组织架构体系来看, 现阶段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可分为四类:,16,专业市场领导型。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的特点是集群的存在依附于专业化的销售市场或销售网络的存在。在首先存在市场贸易条件下, 贸易机会提供了贸易中间商进入生产领域必须的资金、市场开拓能力和技术能力, 在生产利益大于贸易利益的激励下, 依托于当地的专业化市场形成“前店后厂”的产业集群形式。 由于依附于专业化的销售市场或销售网络,

9、因此这类产业集群多以同质化、有限差别化的产品进行生产, 一方面, 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间依靠低价格、低成本来进行竞争; 另一方面, 各个企业都存在使自己产品差异化的激励, 以获取相对的垄断利润。,17,主企业领导型。主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的特点在于集群中有一个具有垄断力量的主要企业处于集群分工网络的控制中心地位, 其他小企业作为该核心企业的多层外包、下包供应链体系分布于其生产链的上下游, 共同组合成一个分工协作生产体系,主核心企业与分包商长期互惠机制的存在, 强化了交易双方信任合作机制中的自我实施机制。 作为企业分工网络的一种, 其核心优势在于多层分包商与具有自我创新能力的规模型主核心公司紧密协作

10、, 在主核心企业的技术升级与产业升级推动下实现整体生产系统协同升级, 以获取规模经济条件下的最佳匹配组合。,18,混合型。前述三种类型地方产业集群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出于抽象与概括角度, 现实中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多数是这三种类型的混合体或共存体。 随着技术因素与市场需求因素的变化, 集群具有转变与发展的趋势。比如, 随着集群内一些企业规模的扩大, 对专业贸易市场的依赖性逐步降低。表现为大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稳定的销售网络, 由依赖于本地专业贸易市场转变为跨地区、跨国家的批量长期销售渠道。这样,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在这种条件下就有向主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转变的可能。,19,蜂窝型地方产业集群中的小企业皆处

11、于产业或产品生产链、价值链分工协作网络中的一个生产环节, 因此,各个企业必须与其他企业紧密合作、相互衔接才能维持整体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任何一家独立小企业都不具备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升级的内在控制力, 进行主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被削弱,造成了蜂窝型产业集群只能是多以选择成本降低型“改良”为主的技术创新路径。集群自身的产业升级能力受到严重阻碍, 而且升级方式多以新集群对旧集群的整体替代为主, 集群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风险增大。,四、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20,专业市场领导型产业集群一般产品同质性较强, 但也存在适度差异化趋势。专业贸易市场不仅有效降低了集群内企业生产销售活动的信息

12、成本与交易成本、开拓新市场所需的进入成本与沉淀成本, 且激发了集群内小企业进行成本降低型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型技术变革的动力。 如果是产品外形、质地、局部结构与功能的技术改变, 通常通过单个小企业内的创新活动来完成;如果是涉及投资巨大而且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较高的创新活动, 原先企业进行这种创新活动的动机就会大大降低,主要通过新企业的诞生来完成,如果此时集群内已形成具有垄断力量的规模型企业, 则这种投资巨大、技术创新不确定性高的创新活动能够在集群中原有的规模型企业内完成。,21,主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是以具有控制能力的规模型核心企业为生产分工协作网络的中心, 作为零件供应商的小企业以多层外包、分包体

13、系构成一个具有柔性协作能力的模块化企业网络。处于产业集群中心地位的核心企业能够利用自己在分工协作网络中的强势垄断地位获得垄断利润, 为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积累了足够多的“熊彼特式”垄断利润。 一旦集群成为主企业领导型产业集群, 就具有了在产业或产品价值链中处于高价值含量核心环节的内在组织能力, 也就具备了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争夺高端资源的实力与可能性, 才能培育出地方产业集群由轻工业化向适度重型工业化转移, 由偏重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适度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内在动力。,22,23,一、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二、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第二节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及动力机制,24,生成期:按照

14、马歇尔、韦伯及克鲁格曼的观点,由于存在规模经济、区位因子、或“历史的偶然” 等因素,产业集群在某一特定区域开始萌芽,此时区内企业数量较少,高度分工协作的生产网络没有完全形成,集群发展相对缓慢。 成长期:随着集群内企业和机构数量迅速增加,企业间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分工协作网络,服务机构形成了对企业强有力的支撑网络,集群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一、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25,成熟期:按当集群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群内企业数量和规模接近区域所能容纳的上限,产业集群逐渐过渡到成熟期。该阶段群内企业数量很多、产业链基本完整、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 不过,“拥挤”效应带来的成本侵蚀了集聚产生的成本降低,分包产生的协调

15、成本抵消了专业化分工带来的灵活性优势,日益激烈的竞争削弱了企业间的合作和信任,集群内部协调成本大幅度提高,此时集群发展速度开始放缓,规模不再扩大,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均衡状态。,26,成熟期产业集群面临着两种选择:衰退或升级。衰退意味着大量企业与相关机构外迁,几乎不再有新的外部投资注入,剩余企业失去产业领先地位,配套环境和创新环境开始恶化,规模急剧萎缩。相反,如果处于价值链某一环节的产业集群能够实现阶梯式升级,原有分工协作体系和组织架构将重新整合,价值创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产业集群步入更加高级的成长阶段。 以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为根本目标,升级是最优选择,因此萌芽、成长、成熟和升级构成了动态视角下

16、的产业集群生命周期。,27,(一)生成动力 一些学者倾向于将生成动力视为市场力量的自发作用结果(马歇尔,韦伯),克鲁格曼认为“偶然事件”可以成为产业集群生成的初始动力。此后,“增长极”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干预与政策作用亦可以人为创造产业集群在特定区域的发生与发展。但无论经何种路径生成,都会面临地点选择问题,因而包括生产要素价格、运输成本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在内的区位因素将是产业集群生成过程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重要诱因。,二、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28,(二)成长动力 一些产业集群一旦在特定区域生成,在市场力量作用下产业集群的集聚经济利益得以充分显示,将吸引更多的企业与相关产业趋向于地理集中,并进一步强化集群企业的外部经济利益。当产业集群进入成熟发展阶段,集群的静态外部经济利益将不断削弱,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则依赖于动态的创新网络来支持。因此, 可将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进一步分解为集聚经济和创新网络两种动力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