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04692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人教版新课标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语文教学界不懈努力和追求的奋斗目标, 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艰难课题。 应该说,无论是语文教学专家还是一线语文教师为此已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代价, 可惜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 由此伴随的对语文教学的各种批评指责令无数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得不为此而折腰, 而难堪。问题何在?答案五花八门。 良策在哪?八仙过海,难觅神通。由此不得不再回原点,从源头上重探语文教学的特点、性质与任务,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审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把握语文教学的方向和目标问题。道理很简单,要避免南辕北辙,首先

2、要确保目标和方向的正确,以及指向目标与方向的正确路径。而要真正认清这些基本问题, 还应该跳出语文课程这个范畴,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观照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单纯地从语文课程本身出发难免会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泥潭。先看古代的语文教学, 我国古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文史哲不分家的, 在文道统一的思想层面曾经历了“重道轻文”,“文以载道”,“文与道俱”的历史演变过程。而这个“道”的内涵,也从儒学封建伦理的“圣人之道”,拓展为“人文之道”,“天文之道”,“社会之道”,乃至自然科学、生化物理,文艺创作之理,成为规律的代名词。其次,古时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精英教育,在当时的总人口中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上学读书。

3、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浸润在读书学文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掌握一些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天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传统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与这一时期学科的模糊性有关。再看近现代的语文教学, 语文单独设科, 与历史地理、 科学数学乃至音乐美术并列,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但仍延续着传统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思想, 重视“文”与“道”的相得益彰,即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当前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观点只不过是传统语文中“文道统一”思想的现代化翻版。有差异,不会很大。其次,现代的语文教学是义务性质的平民教育,无论智力、家庭背景如何,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保底水平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时间也不断缩减,现在为一周七

4、八个课时(国际阅读的时间标准是每周十课时)。有限的教学时间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从中小学十几门课程的层面看, 就会发现,任何一门学科都涉及到文与道两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所谓“文”,是指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表达形式; 而“道” 则是指语言文字及其组合表达形式所传递的意义。显然,这里的“道”不能仅仅理解为人文道德,也包括了自然科学、天文历史、数学地理等。学校里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凭借教材来呈现,而各学科的教材又大多是由课文即言语作品组合而成的。其他学科的教学主要是立足于言语作品的内容,即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因而教学内容明白无误,学生只要掌握了

5、这些内容,也就掌握了学科的知识体系,并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能力。例如,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认识数字、图形,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运算法则,学会四则运算和应用题解题能力, 而数学教材的内容正是这些知识体系。正因为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之间有明显的质的规定和内在有机连接,数学教师的教学也就不会很离谱。至于教材的语言文字形式方面,对数学学科来说只是获取学科内容即学科知识体系的载体和手段而已。 数学教师断不会在语言文字形式上下工夫的,因为那不是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除语文(外语)外的其他学科的教学莫不如此。语文教学则不然,它是立足于教材的言语形式的。 语文教学的内容应当是拼音标点、生字新词、句子段落、篇

6、章结构、修辞表达等知识与技能,而这都是属于教材的言语形式方面的。 至于教材中的课文内容, 是为学习课文形式、 形成语文能力服务的。事实上,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本身包罗万象,人文哲学、自然地理、风俗人情、历史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但无体系可言。叶圣陶先生曾呼吁的希望语文教学建立一个科学的序列, 显然也不是指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而是指负载这些内容的形式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表达方式。这就是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 语文教学(包括外语教学) 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 “文”,即学“形式” ,而且应该用绝大部分的时间学习 “形式”,只用少量时间学习“道”。除语文、外语外,其他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

7、学生学“道”,教师要用大约 95%以上时间教授学科内容,只有在必要时用极少的时间教语言文字的形式。如果语文教学也用大多数时间来教课文的内容,那么,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表达方式这个教学任务谁来承担?而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恰恰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南辕北辙了。 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的怪现象时至今日仍不断地在演绎, 在重复,在触目惊心! 新课改后的语文教材试图以人文主题为主线来构建语文教学内容, 其根源就是未能科学地认识到语文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然而,肯定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教形式, 并不等于能直接去教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表达方式。 语言文字及其各种组合方式有两种存在形态, 一种是以静态的知识

8、形式躺在语法、 词法体系里, 就好像工具静静地躺在工具箱里。 各种字典、词典和语法书就是其典型的表现形态。 另一种是以动态的言语形式荡漾在内容丰富的言语作品之中, 语言文字这个工具伴随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运用语言的智力技能已物化为言语作品的形式, 就好似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虽然是用工具制作的,但已看不出工具的痕迹。显然,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后者,言语形式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一篇篇的课文来进行, 这也许就是古今中外语文教学都采用文选型教材的根源所在。由于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不是没有思想情感的纯语言文字的组合, 而是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多数还是成篇的经典范文,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与“道”

9、两个方面。特别是优秀的经典范文, 这两者又是结合得非常完美,骨肉相依,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学 “文”必须在明“道”的基础上进行。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文本去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也就是获取言语作品的“道”,这个环节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更关注些。但语文教学的重心并不在这个环节,而是在进一步充分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 学习和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组合形式和表达功能,也就是语文教学界常说的“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其他学科的教学在语言文字这个层面上是 “有去无回”。语文教学则必须回来, 这里的“回”并不是简单地在课文的形式层面进

10、行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 而是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为背景, 通过课文里的典型语例, 学习、理解和感悟课文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因为离开具体的语境,所谓精妙的言语形式是不存在的。然而,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仅仅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获得的仅是静态的陈述性知识, 这类知识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学,容易忘,现实中的学校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压力下所进行的“题海战” ,其实质就是在与这类知识的遗忘作斗争。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就是还要完成一个与其他学科一样的艰巨任务: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即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因此,在“课文里走一个来回”的基础上,语文教

11、学还要进一步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例, 更深入地去领会和把握作者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言语智力技能, 并通过必要的变式训练实践操作, 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智力技能,而且要通过不断运用达到自动化程度,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复杂性。 一方面,语文教学应该用大部分时间去学 “文”,即语言文字及各种组合表达方式, 这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任务。 另一方面,学“文”又必须在明“道”的基础上进行,而明“道”,即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化解这个矛盾就需要对语文教学的过程作深入的研究,寻找相应的对策。我国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进行的, 作文教学(含口语交际) 的时间不到五

12、分之一。因此,阅读教学承担着多元的任务,包括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学习、各种言语技能训练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等。 以此推断,有效语文教学至少需要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个环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以课文的思想情感内容为背景,学习和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及其组合方式,领悟文本形式表达的功能和效果,掌握语文知识; 第三个环节, 是在上两个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规则和例子的组合学习,以及变式练习,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长期以来的语文教学往往教到第二个环节的理解和感悟层面就不教了,接下来的大都是记忆性的巩固性复习和练习。 其后果就是许

13、多语文知识与技能虽然在反复地教,但就是教不会。这可以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得到验证,如教朗读,从小学一年级教到六年级, 许多学生的朗读水平仍然过不了关。 教“的、地、得”,尽管反复练习, 不断训练, 但学生就是教不会, 许多学生到了高中甚至大学仍然搞不清楚。其他的字词句篇、 听说读写以及修辞表达等的教学都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这种教师不断地教却教不会的现象, 根源就在于缺少了上述第三个环节的教学。此外,语文教学的复杂性还表现在三个环节的教学处理上。 如前文所述, 语文教学应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文”,即学语言文字及其组合表达方式上。第一个环节主要是“读书明道”,虽然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也是

14、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特别是对阅读技能不熟练的学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时间。 这就产生了一个尖锐的矛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 (据全球阅读素养调查表明, 国际阅读教学的平均时间是每周 7 小时,我国明显低于该指标。)所幸的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阅读理解是一项学生能够自发形成的技能, 是一种不需要刻意培养的技能。 只要给予充分的阅读时间和合适的阅读资源,学生能够“无师自通”地自发形成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技能。吕叔湘曾有感而发地说道: “语文学习, 三分得益于老师的教, 七分得益于自己的学。 ” 古人所云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早已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

15、中,通过大量读书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事例也确实普遍存在,由此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在阅读理解这个环节耗费大量的时间所教的很可能是不需要教的内容。该教的不教, 不该教的拼命地教, 这也许就是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益差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第二、三个环节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环节,应该重锤敲打,因为课文的形式,即语言文字及各种组合表达方式中有许多言语知识与技能是学生很难自发领悟和生成的, 需要通过教学辅之以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 毛泽东所说的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 非下苦功不可” 可视为对语文教学的指点迷津。鉴于目前学校语文教学的时间明显不足, 上述第一环节的阅读理解, 在三年级之前尚需要在课内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指导, 四年级起应尽量前移至课外预习, 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阅读理解能力自学课文, 自主理解、建构文本的意义。 在课内只需花少量的时间检查预习的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作针对性的策略指导, 这样就能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第二、 三个环节的教学。 尤其是第三个环节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核心环节,也是语文教学的空白之处,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突破。当前的语文教学让学生默读静思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