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04411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在教师引领下,学生自主探究人教版新课标一、介绍背景,解疑释难。很多课文时代背景久远, 授课时,教师必须进行背景简介, 才能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个学生提出:“周瑜千方百计地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诸葛亮早有所察觉,为什么还心甘情愿地为他借箭?这是何苦?”于是,此时我讲述了三国鼎立前的形势:由于曹操势力大,孙权和刘备弱小,因此,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忍辱负重,采取了“联孙破曹”的策略。倘若搞分裂就会正中曹操下怀, 就会有一个一个被曹操消灭的危险。 所以诸葛亮明知是陷阱,也不得不为之。这样一来,学生恍然大悟,不仅明白了当时形势的严峻, 而且从心底佩服诸葛

2、亮这个了不起的政治家、 思想家、军事家的伟大胸襟和深远的谋略。鲁迅先生写的在仙台离现在近一个世纪,学生对他在日本受到“物以希为贵”的“优待”不理解,我就讲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鲁迅正是在这个时候作为战败国的一员留学日本的, 他在日本所得到的“优待”那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几句话,犹如拨云见日,使学生明白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鲁迅受到如此“优待”的根本原因。二、新旧联系,温故知新。学生思维受阻时, 教师就要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穿插补充复习一些已知的知识,启发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如引导理解凡卡以梦结尾的蕴含时,我发现不少学生面面相觑,满脸疑惑。我引导学生回忆卖火柴的小

3、女孩的结尾,对比凡卡的结尾,看有哪些相似之处。小女孩和奶奶一起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小女孩所希望的这种境界有吗?何况奶奶早已死了, 能带她走吗?更重要的是由于社会黑暗, 即使慈爱的奶奶在世也无力给她幸福。 此时学生豁然开朗, 明白了凡卡和爷爷只能相会在梦境中, 凡卡回到爷爷身边的愿望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三、走近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改变居高临下的角色意识, 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的自觉探究。有一位教师讲麻雀一

4、课时说: “这篇课文记叙了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举手发言:“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没有告诉我们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老师立即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 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精神, 然后趁热打铁, 引导同学自读课文, 通过文中的词句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孩子们畅所欲言, 气氛异常活跃,经过热烈讨论,师生达到共识:这篇课文赞颂的是亲子之情。这一精彩的教学片断,向我们展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必要与可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要多关注差生。“差生”在课堂上往往遭到冷落,学习态度都较冷漠, 缺少参与的热情和机会, 更谈不上主动探究。 于是,“差生”越来越差,

5、正像布鲁姆所说的: “三分之一的学生因缺乏与教师进行课堂交往的机会而真正变成了差生。”对待差生,教师应特别关爱。发展性教学认为,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差异,因人而异地为“差生”创造参与探究的机会,鼓励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满腔热忱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利用差异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又一角度,也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个视点。分类训练分层次推进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活动教学法等等,都是针对学生的差异而设计的。这些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均是以儿童为中心,加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减少课堂上静坐和听课的时间, 真正让课堂动起来,让每个

6、孩子都有机会在实践中学习,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 有的学校还改变了“秧田式”桌椅排列法,换成“马蹄形”、“半圆形”或“围坐形”,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全员参与的探究型、交往型、开放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四、保证时间,充分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 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很多情况下是暗示),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吗?学生能获得多少“顿悟”和思维的闪光

7、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 匆忙寻找片言只语作答, 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鸟的天堂,我在总结课文时指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举了起来。 我没有立即让他们起来回答, 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 学生的回答十有八九是零碎的、 不完整的, 而且这时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考。 于是,我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

8、把手放下, 亲切地说:“你们反应可真快,我想你们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能认真读读课文, 思考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精练些,回答一定会更精彩。”这样,既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调动了他们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稳定了全班学生的情绪。 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目光中细致读、认真想,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能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另一名学生补充道:“我认为这里成为鸟的天堂有三个原因: 一是大榕树茂盛, 适合鸟儿做巢生活; 二是农民不许人捉鸟;三是四周环境宁静优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他

9、们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 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探究的动力。 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 以解决问题告终的。 在科学文化日益发展的当今时代,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做学习的主人, 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各处环节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 指点发问的途径, 教给学生发问的方法,如,揭题质疑、初读质疑、细读质疑、赏读质疑、总结质疑等。五、自主探究,空

10、间宽裕。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和中心点。围绕这个中心点, 教师还必须提供宽裕的空间,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根据“合作互动”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为此,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和场所,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 互相竞争的精神。如再见了,亲人,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着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以志愿军的口吻追述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感人往事,学

11、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着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学生交流中不仅讲到了从课文中体会到的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浴血奋战的故事,还叙述了罗盛教、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事迹。具体感人的事例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 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两国人民的鲜血凝成的,是伟大的友谊。六、抓住关键,启发想象。教师应抓住课文中那些含义深刻、 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 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这既可加深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体会, 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如教倔强的小红军一课,讲到描写小红军外貌时的一句话: “脚上穿着一双破草鞋。 ”我提问: 你能想象小红军是怎样穿着这双草鞋走过的吗?讲到陈赓看到“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时,我问:你能说出小鬼手里的这块骨头是从哪里来的吗?骨头上的牙印是怎么留下来的呢?这些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总之,要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必须重视学生的目主参与。 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法、 设计问题,精心指点,引导学生自学、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指导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从而较好地培养其读书能力、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