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203462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论文 -浅议儿童作文人教版新课标如何让儿童心灵中那鲜活的意动流淌出儿童味十足的作文来呢?唯一的思路就是紧扣儿童意动之源,遵循其表达之道,顺“流”而导,让儿童心灵之意汩汩流淌出来,倾泻于纸面,形成属于儿童自己的作文。就此立场,我以为,当前语文教师尤其要关注以下几点:1、丰富儿童的“原初意象”。所谓“原初意象”,这里指的是儿童接触世界留在心灵中最初的意象。一个儿童,如果接触面太窄,在童年尤其是 3-8 岁心灵发展的高峰期,意象贫乏,对他今后的心灵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并直接影响他们的作文。 因此,我们要让儿童在这个阶段充分地动起来, 充分地玩耍, 充分地接触世界, 积淀丰富的个人体验。然而

2、,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家长或者教师过早地让儿童与那些鲜活的世界脱离,一头埋进书堆里,学作文变成了背诵作文书,依样画葫芦的机械劳动。不仅致使儿童写不出什么好作文来, 还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早早地枯竭了儿童创作的兴趣和创造的源泉。 夸美纽斯说,“自然发展一切均从根柢开始, 不从别处入手。 ” “除非有了基础或根柢,自然不在任何事物上面起作用。” 14 试想,如果儿童没有丰富的原初意象, 怎能有丰富的心灵, 怎能有鲜活的意动?就好像树木没有良好的根柢一样,怎能健康的发展,又怎能有丰富的表达?2、作文启蒙始于“涂鸦”。有一句话说, “功夫在诗外。”儿童作文也是如此,其功夫要用在儿童正式作文以前。前期准备

3、充分了, 儿童作文就顺理成章了。 当儿童用崭新的眼睛看世界,用崭新的耳朵听世界, 用崭新的鼻子嗅世界时, 他们往往会生出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希冀把这个绝妙的世界在美丽的图案中, 在嘹亮的歌声中, 在动人的童话中,在稚气的游戏中和与万事万物的对话中表现出来。 为此,我们可以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写“涂鸦作文”,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色彩,或线条,或文字,或歌声,或言语来表达自己所感知的世界。 著名作家肖复兴辅导儿子肖铁作文时,就起于肖铁 6 岁之前。他让肖铁对着录音机说话,说后和他一起听,并且告诉他这就是作文。后来,肖铁对“作文”兴趣大增,对着录音机说个没完,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作家了。 这无疑是一

4、个丰富儿童原初意象, 启发儿童“作文”的典型例子。儿童涂鸦作文,关键是培养儿童表达的兴趣和习惯,因此,只要儿童想表达,就让其自由的表达,不设任何框框,真正做到“想写就写”。有一个故事, 讲的是:某小学走廊里陈列着一幅很有趣的画, 那是一个由孩子的脚印组合而成的画面。每当有来宾参观学校时, 校长总是很自豪地向来宾介绍说,这是一个学生在脚上涂了油彩, 用力踩出来的。 他认为这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同一般,创造力不可估量,就把画郑重地陈列在这里,旨在创导一种创造精神,鼓励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以这位校长的态度来指导儿童涂鸦作文,一定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满足儿童“搜寻和做

5、梦”心理。皮亚杰在分析儿童为什么乐此不疲地做游戏时说,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 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 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 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其实,儿童作文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让儿童作文成为一种心理满足的实践,他们一定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作的。就儿童的年龄特征来看, 对事物的搜寻和探索,以及做梦,是他心灵所需要的。为此,我们可以把儿童作文变成一种“搜寻和做梦”的行动。比如,让儿童写写自己探索的发现,写写虚构的故事或者寓言,等等。这样,儿童就可以展开想象,吐露心曲。13 岁的中国姑娘范炜用英文写的寓言小说 剑

6、鸟被全球第二大出版机构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看中,在美国上市一周, 引起很大的反响。 在写作过程中, 范炜借阅了大量的书籍,并且上武术班学习, 以保证描写格斗场面的精确性。她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搜寻和做梦的过程。 而事实上,许多儿童都有过这样的尝试,只是由于教师或家长的指导错位或者将之扼杀在摇篮中罢了。4、为儿童创设“随时练笔”的机会。儿童不爱作文,很大程度上是无话可说,非要他们写作,只好瞎编乱造,作文成了远离他们实际生活的一项训练,一种任务,而不是需要。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其中,创设随时用笔表达的机会,就是让儿童把作文变成自觉行为的重要方式。比如,同学之间

7、有什么重要的话要说,可以让他们写写纸条;寒暑假,要求儿童给老师、同学写写书信;班级管理中,让儿童轮流写写班级日记; 某个同学生病了,让其他儿童写一个故事或童话,减轻同学的痛苦; 儿童迟到了, 让他写一个说明等等。 这些都是儿童生活中的事情,真实,具体,只要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得法,儿童是会乐意表达的。比如,一堂语文公开课,教师问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 ?”第一个学生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学生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学生说: “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突然,有个学生问: “老师,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说:“花儿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

8、笑了。”其实,教师课前准备的答案是:“花儿开了,因为春天来了。”由此可见,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如果让儿童把这样的对话记录下来,一定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样,作文就会变成了儿童“川流不息的生命”(小原国芳)。5、大力鼓励儿童抒写“真性情”。人们所说的话,所写的文,在本质上就是心灵之声、 生命之声。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指导儿童作文时,也要鼓励儿童捕捉心灵的顿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即所谓“真性情”文字。千万不要倡导所谓“高尚”、“正统”的空文章。然而,事实上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助长了不好的作文风气。曾经听一位朋友谈到这样一件事:孩子写了一段话, “今天早上,

9、我们排好队,参加升旗仪式。红旗升起来时,我的手伸在裤兜里,把山楂上的茸毛抹下来。”老师给他打了个“丙”,还批评他升国旗时态度不严肃。孩子回去之后,咬着笔杆不知写什么才好。最后,他终于硬着头皮写下了这句话: “星期天,我把红领巾洗得干干净净,又鲜艳又美丽。”作文交上去了,内心却惶惶不安,因为事实上他并没有这么做。本子发下来一看,他得到的是“甲”。学者张文质的话值得我们好好玩味, “要让孩子写出见性见灵的文字、真正的有生命力的文字,就要尊重儿童的视角。把儿童当作有独立价值的人来肯定, 而不是依附于成年人的定义、概念而存在。尊重儿童的视角,其价值在于对个体的尊重,还给孩子看的权利、表达的权利, 让孩

10、子对自己的判断产生自信心。 这样孩子的作文才会有个性, 有创造性。”由此可见,教师对儿童作文的态度,就是一种导向,一种指导,一种教育。只要我们对儿童“真性情”文字大加鼓励,就能促使儿童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愿望、情感、思想、意识,以及追求、理想和价值判断来。6、采取“渐入式”规范儿童作文。大凡作文,总有一定的规范,否则达不到对话、交流的目的。儿童作文,虽然更多地是给自己看,是一种练习,但最终要走向交流思想,表达心意的目的。因此,儿童作文也不能一味地写“放胆文”,还需要有一定地规范。但是,这种规范不是全景式的,更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需要采取“渐入”的方式来达到规范的目的。何谓“渐入式”?这里指的是在儿童

11、开始作文时,尤其是启蒙阶段,基本采取不规范的态度,让儿童大胆作文,自由作文,只培养其兴趣。据说,美国一所小学,儿童第一天入学,上的就是“作文课”,老师把儿童带到图书室,席地而坐,教师随手从书架上抽取一本故事书, 给儿童们讲起来, 讲完后,问儿童,“后来呢?会出现怎样的结局?”让儿童用笔在纸上随意画出自己想象的结局。教师一一看过,大家赞赏,并帮助儿童签上名字。接着,将每一个儿童的作品叠成一叠,装进一个书皮里,在封面上写上班级的名字,并告诉儿童,“孩子们,你们真能干,不一会儿就写了一本书, 这可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 现在你们人小,写的是小书, 今后,你们长大了,还会写大书, 像这书架上的书一样大。

12、 ”说着,将孩子们写的 “新书”慎重地放在书架上, 孩子们高兴地离开图书室, 还有的说,“哦,我们能够写书了。”这个故事中的教师重在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自信心。一旦儿童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开始自觉自愿地写作以后,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作文相机地给予指导, 将一些写作规范告诉儿童。 并随着年级的升高,加大指导的力度, 渐渐地提高写作规范的要求, 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当然,这需要教师对儿童早期的作文抱有更加敞亮的态度: 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儿童的作文, 不要用成人的标准, 甚至是文学的标准来要求儿童的作文; 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儿童的作文,允许其幼稚,残缺,甚至是漏洞百出;以发展的眼光看儿童作文, 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师千万不要作一些无用意的规定,甚至是有悖儿童作文规律的规定。 有一个笑话讲,教师要求儿童写日记,规定必须在 200 字以上。有一个孩子写道: “今天妈妈让我出去买菜,我问多少钱一斤,卖菜的说 5 角,我说:真便宜啊真便宜,真便宜啊真便宜 , ”写完后交给组长,组长数了数还差四个字,于是这位孩子又在后面加了一句, “真便宜啊”。这无疑是对教师无意义的规定的极大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