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9197161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千克和克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题:第三单元:千克和克16、千克的认识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五册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目标: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 说一说等活动,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样食品(出示蜜枣、膨化食品),他们在争吵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谈话:通过掂一掂

2、,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 “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2、认识秤面,认识千克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 和数字刻度)问:你知道kg 表示什么么?讲述: kg 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 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 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3、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 千克的概念学生称蜜枣,并交流称的结果

3、。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 千克的实际重量。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 千克重。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 千克称一称、掂一掂1 千克的大米小组合作称出1 千克的大米体验 1 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第 1页共 9页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 千克的鸡蛋小组合作称出1 千克的鸡蛋。合作数出1 千克鸡蛋的个数。问:为什么同样是1 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想一想: 1 千克鸡蛋大约有17 个,照这样计算,2 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 2 千克的大米或鸡蛋吗?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1、想想做做1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蜜枣、鸡蛋、大米有多重都可以

4、用千克作单位,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也可以用千克做单位表示重量的。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2、想想做做2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3、认识形形色色的秤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出示秤的实物图片或实物。学生交流。4、想想做做3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5、想想做做4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

5、么?为什么加“大约 ”?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6、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延伸1、问: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 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第 2页共 9页教学反思:课 题: 17、克的认识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五册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2、 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

6、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谁来说一说,1 千克的物体拎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吗?小结:千克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称比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它作单位。还有一些比较轻的物品又用什么单位来称量呢?讲述: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时常用克来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二、动手使,解决问题1、认识天平出示天平并介绍。2、称出 10 克的黄豆学生分组活动称出10 克重的黄豆。教师巡视。问: 1

7、0 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交流汇报。问:根据我们数出的结果,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 1 克黄豆的重量。3、感受 1 克的重量分组掂一掂准备好的2 分硬币。问: 2 分硬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再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第 3页共 9页问:一根羽毛和一枚2 分硬币比,哪个更轻些?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 分硬币比呢?交流汇报。一根羽毛比1 克重还是轻?一把学生尺呢?4、学习用克称物品的重量。P34 水果图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重量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我们在称物品重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重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么看秤读出重量?5、了解千克和克的进率出示一袋蜜枣,这袋蜜枣的重量是500 克,那么两袋

8、这样的蜜枣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把这两袋蜜枣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蜜枣有多重?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 千克 =1000 克。6、完成 “试一试 “谈话:用弹簧秤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学生活动。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比一比轻重。称一称: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估测和称量的结果。班级交流。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完成 “想想做做 ”的题目。1、第 1 题观察插图,指名回答书上的问题,再体温: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2、第 2 题让学生猜一猜这三种物品比1 克轻还是重?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 克有

9、多重的体会。3、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出答案。问:你是怎么想的?4、第 4 题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回家后照样子称一称,算算杯子里的水的重量。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谈话: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克,知道了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常用到它,同学们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第 4页共 9页看看哪些物品是用克和千克做单位的。教学反思:课 题: 18、练习四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五册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目标:进一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熟练掌握千克和克的进率并能灵活运用教学

10、过程:完成练习四中的习题。1、第 1、 2 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积累的对相应实物重量的体验,结合给定的数据思考选择什么样的答案或计量单位比较合适。交流时注意让学生依照对这些物体重量的感受说说自己的想法,以加深印象。教师小结解题策略。2、第 3 题首先复习千克和克的进率。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最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第 4 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细心收集图中的信息。再解决所提出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4、第 5 题引导看图,说出每样商品的净含量。再由学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第 5页共 9页最后组织交流,并鼓励学生再提出一

11、些数学并进行解答。5、第 6 题引导理解题目含义,并让学生算出1 号杯中水的重量。再把 2 号杯、 3 号杯中的水的高度与1 号杯比较, 从而估计出这两杯水的重量,2 号杯、 3 号杯里的盛水量大约分别是90 克和 120 克。6、思考题交给学生自己思考并组织交流讨论。7、全课总结。教学反思:课 题: 19、称一称教材类型:苏教版所属学科:数学 第五册教案内容:教学调整教学目标:1、 通过称一称的活动, 让学生经历称物体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千克与克的实际意义,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3、通过计算和称量体重,了解自己的身体发育状况,促进良好的

12、生活习惯的形成。教学过程:一、调查汇报谈话: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千克和克,上节课布置你们课余时间到商店哪些商品的重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各是多重?谁来说一说?二、实践操作1、猜一猜问:今天你们从家里带来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么?出示袋子让学生猜一猜。打开袋子验证。 (苹果)想知道一些什么吗?用什么办法知道苹果的重量?出示课题:称一称2、动手实践看图,了解活动内容及活动要求。分组活动: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 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并且把数的个数填在表格里,然后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看。第 6页共 9页学生活动,并填写结果。交流汇报。谈话:刚才各个小组分别称出了1 千克的苹果、橘子、黄瓜、西红柿,知道了它们各有多少个,另外你们还带了哪些蔬菜、水果,称了没有,也填在书上的表格里。问:看着这写数据,你们发现了什么?3、估一估教师出示自己带来的苹果(略大) ,问:你们能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苹果1 千克大约有多少个吗?为什么跟你的结论不太一样呢?讲述:都是1 千克的苹果,但是大小不一样,所以个数就不一样,苹果大,个数就少,苹果小,个数就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