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9174272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均衡视野下我国幼儿教师的配置与流动 幼儿教师流动指幼儿教师资源在教育与其他行业之间或教 育系统内部不同机构、 不同地域之间重新配置的过程和结果。教 育均衡视角下的幼儿教师流动研究,就是假设学前教育是由多种 不同要素构成的彼此关联、内部统一、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进 而按照一种结构性协调的模式看待和分析幼儿教师流动现象。优 质均衡发展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 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基本途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是实现学前教育 均衡优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幼儿教师合理流动的目的实质就 是为了促进和实现教师合理配置,从而为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奠定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在

2、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推动下,我 国学前教育事业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在国家政策、 经济、文化、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区域、城乡、园所 间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之一 就是学前教育师资在不同区域,特别是城乡、 公民办园所间的配 置严重失衡, 且流动失范, 导致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薄弱幼儿园 优秀师资极为短缺,进而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快速优质发展。 如何合理配置幼儿教师资源,有效规范教师流动, 保障学前教育 均衡优质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 一、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配置与流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学前教育的逐步发展,我国幼儿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 师数

3、量和质量都得到稳步提升。但在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政策等因 素的影响下,幼儿教师队伍配置不均衡、流动性大,尤其是教师 流动失范和优秀教师的严重流失已成为影响学前教育优质均衡 发展的重大阻碍。 (一) 师资配置严重失衡 师资配置是国家和政府部门为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协调发 展,对教师资源进行相应分配的手段、过程与结果。改革开放以 来,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我国学前教育 发展也呈现不均衡的态势。区域、城乡、园所间幼儿师资配置均 存在显著的不均衡,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1 区域、城乡、园所间幼儿教师数量分布失衡。 充足的师资及其储备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师资 数量分布失衡是导致学前

4、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因。从宏观层面 来看,幼儿师资分布失衡主要是指区域、城乡间的教师分布失衡。 2008 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东西部、城乡、园所间幼教师资分 布均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见表 1) 。东部地区幼儿教师数量占整个 幼儿教师队伍的58.19 , 西部 10省市仅占 16.25 , 差异显著。 城乡比较可以发现,2008 年我国城市幼儿园总数为33165 所, 农村幼儿园总数为64303 所,农村约为城市的两倍, 但城市专任 幼儿教师总数为381411 名,农村专任幼儿教师为208598 名,农 村专任幼儿教师与在园幼儿比为1:51,远远低于城市幼儿园师 幼比 (1:9.5) 和全国平均

5、水平 (1 :27.5) 。此外,不同性质幼儿 园之间的师幼比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调查显示, 北京地区民办园 的师幼比最高,平均为1:8.4 ,市立园和企事业部门办园的师 幼比其次,平均为 1: 13.5 , 街道园师幼比最低, 平均为 1: 17.8 。 2 幼儿教师质量分布失衡。 除教师数量分布不均衡之外,教师质量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 教师学历是衡量教师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学历可以考察教师质 量在区域、城乡间幼儿园的基本分布。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 优秀幼儿师资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城市地区( 见表 2)。东部地 区研究生、本科、专科幼儿教师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西部地区 研究生、本科学历教师相

6、对匮乏,总量仅为东部地区的14, 且存在明显的向东部流动的情况。城乡比较来看, 农村地区幼儿 教师学历水平远落后于城市,其中农村地区研究生学历教师与城 市相比,其差距比例高达1:19。从高学历幼儿教师增长人数来 看, 2008年农村地区幼儿园研究生、本科学历教师的增长人数 是 2002 年的 19.26 倍,远远高于城市地区的3.54 倍,但从绝对 增长人数上看, 城市地区 2008 年比 2002 年增加研究生、 本科学 历教师 48497 人,农村地区仅增加10114 人,城市为农村地区的 5 倍。由此可以看出,区域、城乡间幼儿教师质量分布存在严重 的不均衡。 (二) 幼儿教师流动的不对称

7、与教师流失 幼儿教师流动问题包括幼儿教师在教育系统内部流动和教 育系统外部流动两个方面,其中教师内部流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 育系统内部不同机构与组织间的流动,外部流动则指教师的流失。 1 流动失衡。 教师流动失衡主要表现为教师流动的单向性,即幼儿教师向 经济待遇与工作环境较好的地区和幼儿园流动,反向流动较少发 生。据汪少英2008 年对某镇幼儿教师流动状况的调查显示,出 现流动状况的21 名幼儿教师中, 有 19 人流向公办园或比原先所 在园“更好”的单位( 如办园等级、工资待遇、所在区域、生源 状况等更好 ) ,平级流动仅2 人,没有一个人从公办园流向民办 园。本研究相关调查也证实了上述研究结

8、论。访谈中,多位幼教 管理人员表示, 目前幼儿园单向流动问题严重,教师主要趋向于 向发达地区、 城市和待遇更好的幼儿园流动,农村贫困地区与部 分民办幼儿园、 薄弱园优质教师资源流失严重,其中民办园情况 最为严重。民办园事实上已成为教师换岗和新教师成长的“跳 板”,其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被严重削弱。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农 村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和薄弱园教师质量严重滑坡,学前教育均 衡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 教师流失。 我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逐步放开幼儿园管理限制,将 部分企业园推向市场, 以期在市场的调节下实现幼儿师资的合理 配置,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地区实行幼儿园的大规模转制,更是将 大部

9、分幼儿园推向了市场。在此办园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国 家和各级政府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与监管措施,部分基层教育主 管部门将权利下移看作“权利放任”,在缺乏学前教育长期规划 的情况下, 盲目草率地对幼儿教师实行转岗和分流,导致教师流 动的严重失序和流失。 受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工作待遇影响,农村 地区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流失现象最为严重,造成教师队 伍极不稳定和质量滑坡,严重阻碍了此类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师配置与流动失衡的成因分析 幼儿教师流动失衡以及由此导致的配置失衡主要是由经济 发展与教育经费分配的不均衡、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不健全、管 理的不科学和教师职业选择的多元化等因素

10、造成的。 (一) 经济发展与教育经费分配不均衡 经济因素是影响幼儿教师流动的首要因素,是学前教育发展 的物质基础, 它主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两个主要方面。 东部地区、 城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 和农村地区, 其经济发展为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足 的经费和物质基础, 使得其学前教育在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上 都要优于西部和农村地区。2009 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额为 195.16 亿元,其中东部地区所占份额为65.6 ,约为 128.11 亿 元,中部和西部地区经费总额为67.05 亿元,凸显了经济发展的 地域差异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幼儿教师个体在社会人与经

11、济 人角色调适的过程中行为日趋理性,追求经济利益的动机超越对 道德价值的诉求, 向东部地区、 城市地区和经济待遇更好的幼儿 园或其他职业流动成为教师流动的基本方向。 学前教育经费在城乡、 不同性质幼儿园间的投入和分配也影 响着幼儿教师的流动。2009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额的92.8 被用于支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无法得到国家 财政支持。 对经费投入的进一步考察还可以发现,不同性质间幼 儿园的经费投入和分配差异也十分显著。在倾斜性教育经费分配 体制的影响下, 用于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教育经费又主要集中在 数量占少数的公办园和示范园,薄弱园和民办园得不到合理的财 政支持, 造成不同性质

12、幼儿园之间经济状况严重失衡,必然导致 薄弱园教师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难以和公办园比肩,幼儿教师 必然向工作待遇好的幼儿园流动。此外,受经济因素影响,众多 公办、私立幼儿园在办园目标定位上发生偏离,经济效益最大化 成为其主要办园宗旨。 有部分幼儿园为追求赢利, 降低办园成本, 不断压缩教师编制、 降低教师工资, 甚至辞退合格教师而低薪聘 用缺乏专业训练人员, 也人为地导致了幼儿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和 流失。 (二) 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政策不健全 学前教育发展政策是影响幼儿教师配置与流动的重要影响 因素。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我国幼儿教师与公务员编制类似, 幼儿教师与幼儿园之间由此形成了某种强

13、制性的人身依附关系, 教师较少发生流动。为激发幼儿园办学活力,根据1999 年中 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幼儿教育被交给地方政府统筹管理。由于缺乏有关学前教育的长 期规划和有力的监管措施,加之改革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各 级地方政府未能切实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而是将大部分 幼儿园进行转制, 不但减少学前教育预算经费,部分地区甚至将 幼儿园视为财政收入来源,向社会力量办园收取教育费附加等费 用。这一举措极大地挫伤了社会力量办园和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 性,导致幼教事业严重滑坡,幼儿园数量急速萎缩,幼儿教师大 量流失。相关数据显示,从1999 年至 2001 年间

14、,我国幼儿教师 数量从 95.79 万人急降至 63.01 万人,降幅高达34.22 ( 见图 1) 。尽管中央政府迅速调整幼儿教育政策,但各级政府核拨的幼 儿教师编制依然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幼儿教师总人数的回升。 政府部门的倾斜性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也导致了幼儿教师的 不合理流动, 这一政策主要是通过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编制 资源两条途径影响幼儿教师在不同幼儿园之间的配置和流动。倾 斜性教育经费投入政策使部分公办幼儿园获得了不对称的经济 资源,并在公办幼儿园内部通过教师编制控制着教师经济利益分 配。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幼儿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的同时, 幼儿园教师编制却在逐年压缩,公办

15、园中往往只有不到 13 的幼儿教师具有事业单位编制,这对幼儿教师的工资收入、 福利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关调查显示, 南昌市有编制的幼 儿园教师每月工资可达3 至 4 千,多则 6 千,而没有编制的幼儿 教师每月仅有1 千余元,有些代课教师的工资水平甚至更低,且 无法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险。美国心理学 家亚当斯认为, 员工流动不仅受到其所获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 相对报酬的影响, 即当个人发现在相同的劳动付出后自己的收入 少于他人收人,就会降低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促使其发生流动。 分配不公、 同工不同酬的现状令许多幼儿教师心理失衡,转岗或 离职成为很多幼儿教师的日常心愿和现实选

16、择。此外,部分民办 园为了降低办园成本, 招聘时只与幼儿教师签订短期合同,客观 上使幼儿教师必须随时面临新的岗位选择,也进一步加剧了教师 流动失衡及其流失。 (三) 教师管理不科学与教师职业选择多元化 教师管理与教师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幼儿教师流动的重要因 素。2000 年教育部颁布实施教师资格条例,并于2001 年印 发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逐步加强对幼儿教师资格管理, 规范幼儿教师从业条件。 但由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资格制度建设 本身不完善, 缺乏具体明确的幼儿教师资格和考核标准,教师资 格证书监管不规范, 导致部分无证上岗幼儿教师为了规避教育管 理人员的审查, 在不同幼儿园间游走的“流动怪象”,造成流动 的无序和失范。 在幼儿园管理上, 自 1989 年 幼儿园管理条例 规定实行园长负责制以来,虽然已经过逾20 年的改革与发展, 幼儿园在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上仍滞后于学前教育的时代发展 要求,园长“一言堂”、独断专行的现象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因 管理的不公平、 不公正和不科学而愤然离开幼教领域,导致教师 流动的扭曲和教师流失。 与此同时, 在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