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914580 上传时间:2017-1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7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3届高三一月月考历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附中 20122013 学年高三上学期一月月考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10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1.5 分,总 45 分)1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 ”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

2、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C与对外掠夺无关 D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 “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

3、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 ”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是(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5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 ,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

4、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6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 1750 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 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 各国间交往密切719 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 ,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

5、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A海外殖民掠夺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B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英国境内商品更丰富C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的主流 D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8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 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但宗教迷信仍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A. B. C. D.9学者钱乘旦在其著作中说,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

6、下,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 “在这个阶段上,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僚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 。下列现象发生在作者所说的“这个阶段上”的是( )A光荣革命、 人权宣言 、费城制宪会议 B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 C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1832 年议会改革D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10现代著名美术家王承利认为,中国绘画强调“意足不求颜色似” ,西方绘画强调“度物象而取其真” 。两者不同的绘画要求体现了中西文化深层次的差异。对比下列两幅画,这种差异主要

7、是( ) A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 B追求审美意境与反映现实生活的差异C儒家自我道德人格要求与人文主义的差异 D专制统治与民主政治的差异11一些学者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应用到社会领域,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同样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因此种族主义大屠杀、殖民主义等都是合理的,从而公开为纳粹主义辩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进化论适用于社会学领域 B进化论证明了种族主义C殖民主义合乎自然规律 D社会发展不能照搬进化论12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纪念“教导人们走向自由”的“法兰西思想之王”纪念活动上说:“让我们向这个人讨教,他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让我们向其他强有力的

8、思想家讨教,向卢梭、向狄德罗、向孟德斯鸠讨教。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 ”材料中的“这个人”:( ) A著有社会契约论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C著有纯粹理性批判 D提倡自然权利说13古代中国中央政府与管辖范围外的政权,建立的是以中国朝廷为中心的国际政治关系体系。中国中央政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元中心,各朝贡国承认这一中心地位,构成了等级性的中央政权的外藩。然而,鸦片战争后,这个体系逐步崩溃了。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君主专制制度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国际新秩序B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经济难以与外国工业资本主义抗衡C唯我独尊的闭关锁国心态无法应对开放多元的国际形势D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

9、关系体系让位于以条约为核心的新体系14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两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 B满汉官僚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15中国的“民主” ,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伯利克里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B近

10、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C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选举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D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16 胡汉民自传载:“同盟会未尝深植于民众,民众所接收者,仅三民主义中狭义的民族主义耳。正惟排满二字之口号,极简明切要,易于普遍全国,而弱点亦在此而不能使为坚强拥护革命之群众。其责当由革命负之,而亦为当日失败之重要原因也。 ”对该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排满”口号易于为民众所接收 B三民主义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C带有狭隘的民族革命色彩 D的爆发纯属历史的偶然17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

11、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18列宁认为“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生物学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与下列哪些条件有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发生,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对进化论的诞生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技术进步,生物学知识积累为进化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资产

12、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A B C D191912 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 1924 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 , “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 。关于胡适这一态度不能说明( )A胡适坚持契约精神 B胡适反封建精神不够彻底 C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 D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20.列宁认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

13、力的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 1871 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宁认为革命的胜利与否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B列宁认为巴黎公社最终失败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C列宁认为 1871 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21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 ”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和“观点”不包括( )A “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 “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 “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 “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权力借自教皇”22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

14、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231912 年 3 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A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B “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C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D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24 “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基础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C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25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