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9137834 上传时间:2020-10-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高三化学4月月考试题(九)(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4月“圆梦之旅”(九)理综化学试题1. 下列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无关的是A. 发现元素周期律 B. 创立侯氏制碱法C. 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发现青蒿素【答案】A【解析】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此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无关,选项A可选;B、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此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有关,选项B不选;C、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些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有关,选项C不选;D、屠呦呦创新,青蒿素发现,代表了“中国式创新”的范本,此贡献与中国科学家有关,选项D不选。答案选A。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L N

2、O与11.2 LO2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小于NAB. 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C. 18g天然纯水中含16O原子数小于NAD. 常温常压下,28 g C2H4、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等于1.5NA【答案】D【解析】A、NO为1mol,O2为0.5mol,由2NO+O22NO2,完全反应后生成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分子总数为NA,但二氧化氮能反应生成四氧化二氮,导致分子总数小于NA,选项A正确;B、氯气溶解于水只有少部分和水反应,Cl2+H2OHCl+HClO,1mol Cl2溶于水的过程中电子转移小于NA个,选项B错误;C、自然界中存在氧的同位素18O原

3、子,18g天然纯水中含16O原子数小于NA,选项C正确;D、除了按1:1混合,28 gC2H4、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等于1.5NA,否则无法计算,选项D错误。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氯气溶于水,只有少量的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碳酸亚乙酯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其结构如图(),碳酸亚乙酯可由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得,亦可以由碳酸与乙二醇反应获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两种制备反应类型相同B. 碳酸亚乙酯的

4、分子式为C3H5O3C. 碳酸亚乙酯保存时应避免与碱接触D. 碳酸亚乙酯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答案】C【解析】A、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碳酸亚乙酯属于加成反应,碳酸与乙二醇反应制碳酸亚乙酯属于取代(或酯化)反应,选项A错误;B、碳酸亚乙酯的分子式为C3H4O3,选项B错误;C、从结构简式可知,碳酸亚乙酯属于酯类物质,能与碱反应,保存时应避免与碱接触,选项C正确;D、根据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可知,碳酸亚乙酯中两个亚甲基中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选项D错误。答案选C。4. 对于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选项实验事实解释A加热蒸干MgSO4溶液能得到MgSO4固体;加热蒸干MgCl2溶液得不到Mg

5、Cl2固体H2SO4不易挥发,HCl易挥发B电解CuCl2溶液,阴极得到Cu;电解NaCl溶液,阴极得不到Na得电子能力:Cu2+Na+H+C浓HNO3能氧化NO;稀HNO3不能氧化NO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D钠与乙醇反应平缓;钠与水反应剧烈羟基中氢的活性:C2H5OHH2O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 镁水解,水解吸热,加热促进水解。但由于硫酸难挥发,而盐酸易挥发,因此加热蒸干MgSO4溶液能得到MgSO4固体;加热蒸干MgCI2溶液得不到MgCI2固体,A正确;B. 离子的放电顺序是:Cu2+H+Na+,所以电解CuCl2溶液,阴极得到Cu;电解NaC

6、l溶液,阴极得不到Na,B错误;C. 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因此浓HNO3能氧化NO;稀HNO3不能氧化NO,C正确;D. 羟基中氢的活性:C2H5OHH2O,所以钠与乙醇反应平缓;钠与水反应剧烈,D正确,答案选B。点睛:选项A是易错点,注意掌握蒸干盐溶液所得物质的判断方法:(1)先考虑分解。如NaHCO3溶液、Ca(HCO3)2溶液蒸干灼烧得Na2CO3、CaCO3;KMnO4溶液蒸干灼烧得K2MnO4和MnO2。(2)考虑氧化还原反应。如加热蒸干Na2SO3溶液,所得固体为Na2SO4。(3)强酸弱碱盐水解生成挥发性酸的,蒸干后得到弱碱,水解生成不挥发性酸的,得到原物质。(4)弱酸

7、强碱正盐溶液蒸干得到原物质,Na2CO3溶液蒸干得本身。(5)NH4Cl溶液、(NH4)2S溶液蒸干、灼烧,无残留物。5. 如图是一种锂钒氧化物热电池装置,电池总反应为xLi + LiV3O8 = Li1+xV3O8。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盐融化。已知: LiCl-KCl共晶盐熔点3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1+xV3O8 xe = LiV3O8 + xLi+C. 放电时Cl 移向LiV3O8电极D. Li-Si合金熔点高于352【答案】D【解析】A、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涉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及化学能和热能之间

8、的转化,选项A错误;B、放电时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正极反应式为:LiV3O8 + xLi+xe= Li1+xV3O8,选项B错误;C、放电时Cl-定向移动到负极,移向锂电极,选项C错误;D 、根据工作时,需先引发铁和氯酸钾反应使共晶盐融化,得到:Li-Si合金熔点高于352,选项D正确。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电源中新型电池。放电时,电池反应式为xLi + LiV3O8 = Li1+xV3O8,负极反应式为Li xe =xLi+,正极反应式为LiV3O8 + xLi+xe= Li1+xV3O8,充电时,阳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与正极、负极电极反应式正好相反,据些分析解答。6. 25时,

9、将浓度均为 0.1 molL?1、体积分别为 Va 和 Vb 的 HA 溶液与 BOH 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 VaVb100 mL,Va、Vb 与混合液的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a(HA)106 molL?1B. b 点时,c(B+)/c(BOH)102C. ab过程中 增大D. b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答案】B【解析】A. 根据图像,0.1 molL-1的 HA 溶液的pH=3,Ka(HA) =10-5 molL-1,故A错误;B.根据图像, b 点时,HA 溶液与 B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c(B+) +

10、c(H+)c(A-)+c(OH-),因此c(B+)c(A-)c(H+)c(OH-),故B错误;C. 根据图像,0.1 molL-1的 HA 溶液的pH=3,说明HA 为弱酸,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BOH 和BA,溶液显碱性,水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水解,水解平衡常数增大,则=减小,故C正确;D. ac 过程中,起始阶段溶液中的酸电离,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随着反应的进行,酸的浓度逐渐减小,抑制作用逐渐减小,b点时恰为盐溶液,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此时盐的浓度最大,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然后碱过量,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作用,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因此水的电离程度显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故选

11、C。7.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是淡黄色粉末,m 为元素 Y 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简单离子半径:ZYB. 阴离子的还原性:YWC. W、X、Y能组成分子式为W2XY的化合物D. 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不可能显酸性【答案】D【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d为Na2O2,结合图中转化可知,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m为O2,则Y为O,a为烃,b

12、、c分别为CO2、H2O,e、f分别为NaOH、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Y为O,Z为Na。AZ、Y的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ZY,故A正确;B由NaH+H2O=NaOH+H2,可知H-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YW,故B错误;C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故C正确;DH2O2中含有O-O非极性键,故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淡黄色固体、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8. 如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

13、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已知:Cl2O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Cl2O的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为Cl2和O2。(1)实验室制取少量Cl2的化学方程式为_。 使用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2)装置B中产生Cl2O的同时有CO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B无冷却装置,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_。(3)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_。(4)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C中所得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用_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于烧杯中

14、,_。(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答案】 (1).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2). 增加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 (3). 2Cl2Na2CO3=Cl2O2NaClCO2 (4). 该反应放热,温度升高Cl2O会分解 (5). HClO见光易分解 (6). 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7). 加入足量的H2O2溶液,再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过滤,洗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质量【解析】氯气通过A装置与空气形成1:3的混合气体通入B装置,在搅拌棒的作用下与含水8%的碳酸钠充分反应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钠溶液,同时用碱石灰吸收含有Cl2O的尾气,防止污染环境,据此分析解答。(1)氯气和空气按照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潮湿碳酸钠中,控制氯气与空气体积比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A中产生气泡的比例来调节气体的流速;为了使氯气和原溶液充分接触完全反应,可以通过增加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并用搅拌棒搅拌等方法,因此使用多孔球泡的作用是增加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进行;(2)装置B中,氯气本身既作为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本身被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